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阅读名著《老人与海(节选)》,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节选)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
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
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到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
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
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
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
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
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
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
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②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
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
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
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
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
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
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
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
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
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③他回到船艄,船还是好好的,他想。
④“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文中的“他”指的是()。
A.渔夫B.鲨鱼(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选一选。
A.语言描写 B.环境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3)短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鲨鱼,作用是()A.表现这片海域不宜捕鱼,鲨鱼太多,困难很大。
B.说明海洋里鲨鱼很多,对人类的威胁很大。
C.从侧面衬托了渔夫顽强不屈、坚毅果敢的性格特点。
D.说明渔夫不怕危险,敢于冒险。
(4)“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句话是全文的________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答案】(1)A(2)B;C;D;A(3)C(4)中心;你可以把一个坚强的人杀死、毁灭掉,但他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信念不可磨灭,只要他还活着就会去战斗,去争取胜利。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A.语言描写 B.环境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①这句话在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是中心句。
②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 A(2)B、C、D、A(3) C(4)中心、你可以把一个坚强的人杀死、毁灭掉,但他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信念不可磨灭,只要他还活着就会去战斗,去争取胜利。
【点评】(1)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①本题是在考查学生能否掌握中心句。
②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2.课外阅读,我能行!梦结束的地方有人做过统计,迄今为止,大约有500人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也大约有500人在攀登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无论这个数字属实与否,都不折不扣地表明: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
因攀登珠峰而遇难的勇士阎庚华去世后,笔者走进他独居的家,目睹的是一个痴迷的登山者的世界:墙上贴满了登山明星照、珠峰风景画,挂满了登山爪、登山靴、滑雪杆。
他用13年的漫长岁月做准备,为此放弃了婚姻,离开了心爱的女儿,甚至为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无限风光,唯有触天者才领略得到吧!一位朋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6400米的一座山峰。
我问他,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峰巅之感一定惊心动魄吧?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一定让人的肺腑都透明了!这一定非常浪漫。
朋友却一本正经地摇头:“完全不是这样,冰天雪地的山头能有什么吸引力?天幕,繁星,晶莹的冰雪,那是诗人塑造的仙境。
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就这些。
”真就这么令人失望吗?答案如此肯定。
那么,为什么还要登山呢?不要命似的登那么高的山,想证明什么?英雄气概?挑战极限的能力?我费解而焦急地望着朋友。
朋友悠悠地说:“那一刻,我只觉得一颗心从喉咙里咯噔一下回到胸膛里去了,就像做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梦.我终于可以释怀。
”那是个梦结束的地方,高耸入云。
这梦牵扯着生命的脚步,一路跋涉,万水千山.赴汤蹈火。
_________那座山叫什么名字,在地壳上,在实验室中,_________在书本里,_________充满了诱惑。
明白了吗?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一直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1)在短文第五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管或者就B.不管即使也C.无论还是都D.无论哪怕都(2)①短文第三自然段中“这一定非常浪漫”,这里的“浪漫”指的是什么?②“当时的情形根本不浪漫”中的“不浪漫”指的又是什么?(3)既然攀登珠峰生死系于一线,代价极其残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攀登呢?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4)假如你是登山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你可能会说什么?(5)假如珠穆朗玛峰能说话,它会对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的登山者说什么?(6)读短文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布局的?为什么详写采访登山者?【答案】(1)C(2)①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
②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
(3)因为登上珠峰,是这些登山者的梦想。
登山者登上珠峰,梦想可以得到实现,心灵可以得到释怀。
(4)写话方向:到达珠峰,实现梦想。
(5)写话方向:肯定梦想,认识实现梦想也需要付出代价。
(6)读短文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布局的?为什么详写采访登山者?;略写失败者,详写成功者。
因为成功者还原了珠峰真实的样子,现实的残酷与想象的美好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深刻思考登上珠峰的意义所在——梦想需要奋斗!【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
故选“无论……还是……都……而且……”;(2)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5)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测。
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6)文章材料详写略写安排是与中心主旨有关,一般详写部分与中心关系密切,反之,则与中心关系作用不大。
故答案为:(1)C;(2)①如宝石般闪烁的繁星,广袤深邃的天宇,还有洁白无瑕的冰雪。
②狂暴的风裹着彻骨严寒,满眼白茫茫的。
(3)因为登上珠峰,是这些登山者的梦想。
登山者登上珠峰,梦想可以得到实现,心灵可以得到释怀。
(4)写话方向:到达珠峰,实现梦想。
(5)写话方向:肯定梦想,认识实现梦想也需要付出代价。
(6)读短文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布局的?为什么详写采访登山者?;略写失败者,详写成功者。
因为成功者还原了珠峰真实的样子,现实的残酷与想象的美好形成强烈反差,让人深刻思考登上珠峰的意义所在——梦想需要奋斗!【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5)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能力。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详写略写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提醒幸福毕淑敏①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
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
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
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
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②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
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
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
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③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
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
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
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④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
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⑤人生总是有灾难。
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
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⑥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⑦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
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
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
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
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⑧那就是幸福啊!⑨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
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
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