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掺杂性——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特殊杂质,其导电
能力极大地增强;
3.半导体分类
在室温情况下,本征硅中的磷杂质等于10-6数量级时,电
子载流子的数目将增加几十万倍。掺入五价元素的杂质半导
体由于自由电子多而称为电子型半导体,也叫做N型半导体。
掺入三价元素的杂质半导体,由于空穴数量大大于自由电子载流子的数量而称为空穴型半导体,也叫做P型半导体。
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少数载流子是自由电
子,而不能移动的离子带负电。
(四)例题与分析
1.自由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的区别在哪里?空穴载流子的形成是否由自由电子填补空穴的运动形成的?
2.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多于自由电子,是否意味着带正电?
(设计意图:该练习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或针对性,有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解决运用中一些实际问题。)
演
练
法9′
归
纳
法3′
(附)板书设计
桥、电路构成
二、工作原理
三、负载与二极管上电压与电流
四、例题与分析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半导体的独特性能
金属导体的电导率一般在105s/cm量级;塑料、云母等绝
缘体的电导率通常是10-22~10-14s/cm量级;半导体的电导率
则在10-9~102s/cm量级。
光敏性——半导体受光照后,其导电能力大大增强;
热敏性——受温度的影响,半导体导电能力变化很大;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职专学生,学习二极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实验板
教学过程
时间安排
引入新课:
应用屏幕投影,让学生比较异同,从而对所学过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通过提问,引出新课。)
新课教学:
1.1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原子又由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高速旋转着的带有负电的电子组成。
(五)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与学习目标相对应,让学生参与总结,疏理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能够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六)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结合实际,以教材为主,较难的题分层选做。)
教学效果与反思:通过课堂观察,发现问题,使今后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导
入3′
图
解
法10′
演
示
法10′
分
析
法10′
2、熟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分类、用途;
3、初步掌握工程技术人员必需具备的分析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程
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感悟,掌握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
态度
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勇于创新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电子线路的分析与探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课题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说课人
赵文芝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45分
单位
职业中专
指导
思想
以“趣味性、实用性”为指导思想。挖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
模式
实验-演示-探究式
实验演示,创设情境——感性认识、
探究分析——上升理论、指导实践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本征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的特征及PN结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