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教学大纲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教学大纲封面)
中山大学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学院(系)物理学院
课程名称群论简介
二〇一七年
群论简介(Introductory Group Theory)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2018年7月)
一、课程基本说明
二、课程基本内容
(一)教学进度表
(含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要落实到“章”或“节”,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必要的说明)
(二)教学环节安排
(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如:实验、实习、习题课、作业等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等作必要说明)
本课程是我校物理学专业理论物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由于知识点多而且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以消化吸收课程知识内容为主,不宜做过多的题海练习。
平时作业以补充完善课堂中未来得及讲授的证明或计算过程、应用课堂讲授的方法去解决前沿文献中的问题为主。
由于学时有限以及可能遇到节假日的放假影响,部分课程内容还可留给学生自学。
(三)教学方法
(包括课堂讲授、提问研讨,课后习题和答疑等情况)
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讲课中注意问题的提出、问题处理的设想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重点内容要讲透,难点要讲清,例题要选好,分析方法要一般化,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前沿文献中遇到的物理问题。
(四)课程教材
1、主讲教材
张宏浩,《群论讲义》
2、辅助教材
韩其智,孙洪洲,《群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五)主要参考书目
(要求推荐若干参考书,并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
马中骐,《物理学中的群论》,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6
徐婉裳,喀兴林《群论及其在固体物理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六)成绩评定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成绩+选做大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一般“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成绩+选做大作业成绩”约占50%,“期末考试成绩”约占50%,授课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中的比例。
注:教学大纲一律使用A4纸,正文为小四号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