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地管理系统方案

绿地管理系统方案

市绿地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2建设目标 (3)3建设内容 (5)3.1二三维一体化支撑平台 (6)3.2业务监督管理体系 (9)3.2.1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子系统 (9)3.2.2公园绿地管理子系统 (11)3.2.3绿地资源管理子系统 (14)3.2.4养护考核管理系统 (19)3.2.5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园林企业动态管理子系统 (25)3.2.7古树名木管理子系统 (25)3.2.8移动巡查执法子系统(APP) (28)3.2.9自动化办公子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0绿化统计分析子系统 (32)3.2.11园林养护车辆管理子系统 (36)3.3公众服务体系 (38)3.3.1园林绿化二维码系统 (38)3.3.2智慧园林公众服务APP (40)3.3.3智慧园林公众服务微信号 (42)3.3.4智慧园林公众服务移动门户网 (43)3.3.5本市园林官方门户网 (43)1现状及需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定位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与绿化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设绿化综合信息共享应用新格局。

旨在全面掌握园林绿化资源,并通过绿化养护的全流程管理,形成管养结合的科学管理体系,有效提升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大幅提高城市绿化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宜居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撑。

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园林绿化资源的便民查询,多维度呈现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方便公众快速获取我市绿化资源服务信息,提升绿化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建设目标以GIS、RS、GNSS、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紧紧围绕“一张底图、共享建库、单点登录、分级应用”的园林绿化共享应用新格局建设,按照提供权威、鲜活、统一、高效的“一站式”园林绿化信息服务的要求,围绕“一张图”来整合和开发利用各类园林绿化信息资源,逐步形成多源、多尺度且更新及时的园林绿化“一张图”数据库;通过实现园林绿化动态管理的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集成化、全面化和智能化,满足以计算机、智能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快速查询、获取园林绿化综合信息及实时动态信息的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实时监督,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指标落地;通过动态更新平台数据,实时掌握指标变化,为领导决策和推进“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 建设内容应用软件层感知层智慧园林体系架构本市智慧园林一方面是实现对本市市城区所有园林绿化信息的综合管理与维护、园林绿化工作的动态监督与管理以及园林绿化审批工作的自动化,使园林建设、管理部门更准确、更经济、更有效地行使政府职能,促进园林绿化工作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为公众提供园林绿化信息服务,并促进全民参与城市园林建设与保护。

主要建设内容可总结为以下三点:一、建设园林绿化专题数据库。

在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各种数据普查方式全面摸清本市园林绿化现状数据,并利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等,充分对接已建系统,搭建二三维一体化园林绿化云平台,推进与智慧城管、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旅游等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形成涵盖园林旅游、交通、购票、入园、导览、购物等的智慧管理数据库,努力构筑起“一张底图、共享建库”的应用新格局。

二、搭建智慧园林业务监督管理体系。

从数据管理、业务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三个方面建立起涵盖园林绿化资源管理、行政审批、工程监管、日常养护、实时监控与移动巡查等全业务流程的子系统,实现园林绿化日常工作规范化、数字化、可视化动态监管,提升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构建智慧园林公众服务体系。

通过园林绿化二维码、公众服务APP、微信号等新兴自媒体营销方式,并结合本市市现有的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官方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园林绿化科普、园林绿化工作动态、预定支付、自助导游与导航、智能语音讲解、互动交流与投诉建议等便捷服务,推进全民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保护,并根据公众的反馈不断提升园林绿化工作的服务质量。

3.1二三维一体化支撑平台二三维一体化支撑平台是智慧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平台系统基础上构建内部业务流程系统应用,如园林数据管理、园林设备状态监控、园林绿化业务审批流程等,可提高城市管理者信息共享和交互水平,方便城市建设者设计和施工,拓宽城市使用者与城市相关信息的获取渠道。

二三维一体化支撑平台的主要功能有:(1)影像瓦片服务实现按照传感器、成像时间、波段、分辨率等多种参数以图片方式调用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的功能,能实现影像数据的瓦片式存储与调用。

(2)地形瓦片服务基于矢量数据流和地图瓦片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和调用,实现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范围查询、相交查询、点、线、面缓冲区分析等)和GIS 专题图功能。

(3)三维模型服务实现指定矢量图层、指定范围数据和指定符号样式与发布的三维模型叠加显示;基于三维模型接口,能在三维场景中自主叠加点、线、面、三维模型等要素。

(4)空间定位服务将带有地理坐标的对象与地图进行坐标匹配,实现对象的空间查询定位。

(5)OGC服务OGC服务包括web地图服务、web要素服务、web覆盖服务:(6)数据发布服务a、服务内容1)客户端向服务端的数据发布数据发布工具将数据预处理工具处理好的数据,通过数据发布服务发布到服务端,数据发布服务对服务端的数据进行组织管理2)服务端向客户端的数据发布数据发布服务根据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端的数据发布给三维客户端使用b、服务特点1)数据发布服务采用分布式服务,设置负载均衡,数据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平均每个服务器的压力2)数据冗余存储,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分散服务器的压力3)用户权限控制,每个角色的用户只能进行用户权限许可的操作c、数据类型可发布的数据类型包括:地形数据、地形属性数据、影像数据、影像属性数据、三维模型数据、三维模型属性数据、三维矢量数据、三维矢量属性数据、图层数据等。

(7)地形分析服务包括地形查询、剖面分析、地表(表面)距离计算、地表面积计算、填方及挖方体积计算、淹没分析、坡度坡向计算、通视分析、可视域分析。

(8)DEUDB数据管理服务实现GIS数据的库的创建、增加、删除、编辑、查询和更新数据等功能。

1)它是一种定制的Key-Value结构数据库,可以存放任意类型、任意格式的数据;2)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支持内存缓冲技术,具有最高的并发访问性能,内存缓冲原则上仅仅受限于机器上安装的内存数量;3)支持多线程、多进程访问,确保数据的正确性;4)对数据库中的记录数量、大小没有限制,数据库整体大小也没有限制,在硬盘空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无限大。

数据库的大小对访问性能影响微乎其微。

3.2业务监督管理体系3.2.1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子系统园林绿化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园林绿化GIS地图基本操作、数据查询统计、空间分析与辅助规划决策、坐标转换、数据交换等基本数据操作维护功能。

(1)视图控制:主要包括视图放大、视图缩小、视图漫游、视图全图显示、视图中心放大、视图中心缩小功能;(2)查询统计:系统提供各种灵活方便的查询方式。

查询绿地属性信息及空间位置、查询树木属性信息及空间位置,可根据树木、绿地属性信息定位其空间位置,也可根据树木、绿地的矢量图形查询其对应属性信息。

查询统计模块包括点查询、矩形查询、多边形查询、查找、距离量算、面积量算、绿地属性信息查询、报表统计功能;(3)数据输出:包括数据转出、转出BMP文件、专题图功能;(4)空间分析:包括点缓冲区分析、面缓冲区分析功能:1)点缓冲区分析:利用点缓冲区功能来进行树木绿化覆盖的分析,计算选中树木的服务范围,分析其受益服务范围。

2)面缓冲区分析:利用面缓冲区功能来进行绿地绿化覆盖的分析,计算选中绿地的服务范围,分析其受益服务范围。

(5)多媒体信息管理:实现对景点、大型绿地等的多媒体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对其保存、浏览、播放功能。

多媒体信息包括:照片文件(BMP格式)、声像文件(AVI格式)、文字简介文件(HTML格式)。

系统将多媒体文件与绿地、景点等对应保存,用户需要查看时,系统调出文件回放。

具体功能包括多媒体文件添加、文件删除、文件播放。

(6)属性数据管理:可实现对属性信息进行浏览、编辑、修改。

(7)辅助规划:系统提供空间数据编辑功能,用户可通过新建图层的形式进行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并可与现有园林绿化GIS地图进行对比或叠加展示,以查看规划效果。

(8)坐标转换: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多种坐标类型、多种坐标系统类型、包括大比例尺在内的多种比例尺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转换精度满足国家测绘局对相应比例尺数据的转换精度要求,转换后的成果能保证图形、属性数据完整,拓扑关系正确。

支持对海量空间数据进行实时高性能并行处理,实现高效的空间数据投影变换、几何纠正、接边、匀光等功能。

(9)数据交换:可流畅调取各类数据及与相关业务部门、上下级单位实时沟通交流,真正实现数据共享交换。

3.2.2公园绿地管理子系统城市内公园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将纳入本市市智慧园林管理平台。

数字公园管理主要实现公园基本信息管理、公园养护管理、公园巡查管理、公园工程管理以及公园活动管理等功能。

实现公园基本信息管理、公园养护管理、公园巡查管理、公园工程管理以及公园活动管理等模块。

(1)公园基本信息管理管理公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园基本信息,包括公园编号、公园名称、公园地址、公园类型、地域类型、公园等级、公园级别评选年份、开放情况、门票价格、建设时间、最近改扩建竣工时间、公园简介、公园总面积、乘车路线、绿地面积、被占借面积、服务设施区面积、水面面积等。

1)公园建筑信息管理管理公园的建筑信息,包括建筑物编号、所属公园、建筑物名称、用途、文保单位级别、类别、匾额内容、楹联内容、简介、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经营者、经营期限、原有名称等。

2)公园附属设施管理管理公园的附属设施信息,包括消防设施(消火栓、消防水泵房、干沙箱、灭火器)、服务设施(厕所、废物箱、园椅、标牌、路灯)、其他设施(阴沟(井)、灌溉设施、广告设施、变压器、防空出口)等。

3)公园游乐网点管理管理公园的游乐网点信息,包括网点名称、网点位置、网点简介、网点安全管理级别、网点安全管理要求、票价,占地面积等,并管理网点内的游乐设施。

4)公园景点管理管理公园的景点信息,包括景点名称、景点位置、景点简介、景点安全管理级别、景点安全管理要求,占地面积等。

5)公园园路管理管理公园的园路信息,包括道路材质、道路面积、是否环路等。

6)公园桥梁管理管理公园的桥梁信息,包括桥梁名称、桥梁类型、用途、建造时间、建造单位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