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常见疑难问题及处理(社工专业必看)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常见疑难问题及处理(社工专业必看)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一常见疑难问题及其处理童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关注经验和感受。

2、因为反思注重的是静态的分析能力,而感受强调的是动态的回应能力。

太关注反思,自
然减弱了行动的实际回应能力。

实际上,增强实务场景中行动的回应能力才是社会工作专业
实习的关键,反思只是帮助社会工作者达到这个目标。

一一P9
3、但要让专业实践活动真正“活”起来,只有打开专业服务活动的大门,邀请服务对象和
周围他人加入其中,让专业服务活动不再成为社会工作者的“独角戏”。

一一P14
4、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服务对象不明白自己的要求,甚至有些“退缩”,但并意味着没有行动,因为日常生活仍需要维持。

正因为如此,社会工作者在推动服务对象往前走的时候,可
以选择服务对象日常生活中的某项平时都需要做的切入点。

一一P15
5、用心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

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
是弱者,他(她)的声音自然也就会被淹没。

如果社会工作者不睁大眼睛仔细看,不伸长耳
朵仔细听,就恨容易把周围他人的看法当做服务对象的“真实状况”。

一一P20
6、服务对象的表现与具体的日常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联的,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表现。

社会
工作者在理解服务对象的同时,需要把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行为表现与外部的环境结合起来。

——P22
7、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醒自己,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只是暂时帮助服务对象的活动,有一定的
时间限制,而且每次直接见面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策略不是直接给予,
而是协助服务对象发掘和调动自身拥有的能力和资源。

一一P41
8、通常,当服务对象寻求帮助时,已经无法克制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妨碍了服务对象正常生活,而且也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失败、沮丧、无助等消极情绪。

这个时候,无
论服务对象还是周围他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克服面临的“问题”。

如果社会工作者也紧随服
务对象和周围他人的要求,把服务介入的切入点集中在服务对象的“问题”上,就会像服务对象和周围的人一样被“问题”缠绕,看不到“问题”之外的生活,出现夸大“问题”的现象。

——P44
9、很多初学的社会工作者喜欢按照“先了解,再介入”的原则设计服务介入切入点,但社
会工作所说的了解不是站在外部的观察分析,而是走进服务对象或周围他人的生活帮助他们
总结以往的经验。

这样了解和介入就无法分开,因为它们包含了帮助服务对象和周围他人发
掘和调动能力的过程。

P50
10、服务对象的改变不仅需要家庭内的资源的支持,也需要家庭之外的资源的支持,需要社
会工作者给予关注。

一一P 62
11、一旦实务场景中出现意外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醒自己: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社会工
作者可以放弃服务介入的计划,但不能放弃对服务对象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投入。

一一P86 1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与对某种行为、想法或者事件进行概括和判断。

在这些判断中和判断中,包含了我们自己的看法和偏见。

如果不对此保持警觉,就可能妨碍社会工作者走入他人的世界倾听、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一一P90
13、避免概念上的无谓争论。

一一P91
14、明确困难所在是为了避免因为过分关注困难而夸大"问题”,或者因为忽视困难而导致更大的“问题”。

因为困难永远是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困难,而是
怎样面对和处理困难,明确“问题”,明确困难是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验。

一一P97 15、从服务对象已经做到的开始,还包括尊重服务对象做事情的方式。

每个人完成事情的方
式是不同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做事情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让服务对象
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寻找面对和解决困难的具体方式,就能给服务对象充分的发展空间发
挥自己的能力。

一一P102
16、如果服务对象或者周围他人不去亲身经历,那么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方式是很难改变的。

——P104
17、提建议目的不是为了提供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在有效的行为方式基础上提出
具体的行动计划,推动服务对象在行动中学习新的经验。

--- P105
18、服务介入计划也需要轻重缓急,尤其在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的初始阶段,服务对象的
改变愿望很容易遭受挫折,从微小改变开始就能够比较顺利地绕开不利处境的挑战。

一一
P109
19、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提醒自己:社会工作者只是协助者,不能包揽服务对象的责任,他能所做的是尽可能地为服务对象创造充分运用能力的空间和机会。

一一P110
20、从长远来看,如果服务对象只关注取得的结果,则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失败的威胁。

事实上,社会工作者所关注的不是服务对象是否进步这个结果,而是怎样取得进步的这个过程。

——P120
21、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资源的发挥上。

一一P123
22、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并不一定非要锁定在服务对象身上,它既可以从服务对象入手,也可以
从周围他人开始。

一一P126
23、面对服务介入的场景的变换,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醒自己:服务介入计划只是工具,目的是保证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回应服务对象以及周围他人的要求。

一一P128
24、实际上,面对意外情况,最大的挑战是社会工作者自己,他(她)要学会把抓住服务介
入计划的手放松一些,关注意外情况中的特殊处境。

——P131
25、实际上,服务介入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不断发现服务对象的新的需要,完善服务介入
计划的过程,以保证服务介入活动能够及时回应服务对象的要求。

一一P133
26、服务对象的经验积累必须借助具体的行动,只有在具体的行动中,服务对象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并且检验行动的实际效果,调整自己的行动策略,寻找更有效的应对周围环境要求的方法。

——P137
27、事实上,生活要比“定律”复杂得多,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成功经验只是进一步学习的
基础。

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学习的不是掌握成功经验中的某种“定律”而是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并且学会充分运用自身的能力和资源。

一一P146
28、这样的奖励方式固然能够影响服务对象的改变动力,甚至可能产生明显的效果,但也隐
藏着危险——忽视服务对象自身的发展要求。

——P150
29、实际上,进步是一种改变,退步也是一种改变,而且服务对象在退步的时更需要周围他
人的理解和支持。

无论对于服务对象还是周围他人来说,退步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可以使他们学会在挫折前面对自身的不足并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一P167
30、一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逆境中
勇敢、坚持和包容,它们恰恰是社会工作价值理念最好的体现。

一一P277
31、作为社会工作者,这个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任何一种改变都需要付出,服务对象从不爱学习到主动完成家庭作业需要付出很多,付出的越多压力就越的。

因此,需要不时地调成改变的节奏,让服务对象的压力有所缓解的机会。

实际上,任何人的进步都不是直线式的,
都需要走几步,歇一下,再往前走。

一一P279
32、面对这样的处境,社会工作者需要提醒自己:生活并不按照“应该”的方式进行,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都有自己处理困难的方式,不完全相同,不能要求别人按照“应该”
的方式行动。

一一P282
33、有时,在主导型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还可能早育“毫不留情”的直接指责。

面对这种突
如其来的不友善的举动,社会工作者往往不知道怎样面对,在不知所措中常常采取下意识的
辩护策略。

这样做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给自己带来挫败感。

P 283
中始终是一位协助者,协助服务对象和周围他人发掘自身的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愿望。

会工作者同时又是一位“舞蹈者”,能够跟随服务对象和周围他人的节奏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施展自己的影响。

一一P 286
<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