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歌曲的变迁看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价值观的嬗变宋娇(渭南师范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 10级思政1班)摘要:青年是流行歌曲的最大消费团体,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抒发他们的心声是他们最善于的。
从港台歌曲到校园民谣再到华氏摇滚所以说流行歌曲代表着青年的价值观,它的变迁也能总体的体现出青年价值观的嬗变。
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刻下了烙印,每个人的年少都是伴着那时候特有的歌曲走过的。
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精神是由能一首歌所体现出来的,它是当时青年的价值观的反映。
关键词:流行音乐;价值观;青年;个人主义;自我意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里面的作品是来自民间的歌谣,反映着民间百姓的疾苦和欢乐。
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的体裁一直发生着变化,汉代的四言,唐代的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一直到现在的流行歌曲,不管发生怎么样的变化,我们都能从中看到体会到那时候所发生的事情。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就时势。
同样的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流行歌曲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听着一首歌你就能感觉到那时候的历史。
流行歌曲映射着历史同时历史铸就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给每个时代刻下了烙印,每个人的年少都是伴着那时候特有的歌曲走过的。
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所有的精神是能由一首歌所体现出来的,它是当时青年的价值观的反映。
一、流行歌曲的变迁青年是流行歌曲的最大消费团体,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来抒发他们的心声是他们最善于的。
[1]从港台歌曲到校园民谣再到华氏摇滚所以说流行歌曲代表着青年的价值观,它的变迁也能总体的体现出青年价值观的嬗变。
所以我选择用来分析的根据是流行歌曲。
本人从1978-2010年的各种流行歌曲年度金曲奖中挑出了三十首流行歌曲从歌曲的主题、所做对象、表达方式、性质和时间点进行了分类。
为了清楚的体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和变迁,将按照1978-1989年,1990年-1999年,2000-2010年三个阶段,初步探究流行歌曲的变迁和青年价值观的嬗变。
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所要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表明的青年的关注视点也是有所不同,从这三十年来歌曲反映青年关注的差异,从下面五份表格的分析可知一二。
1、流行歌曲描写的对象流行歌曲往往根据表达目的确定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不同的表达目的有不同的描写对象,所以我们可以从歌曲的描写对象来探索青年关注的焦点。
那么这三个阶段,流行歌曲的描写对象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呢?在表格一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所描写的对象的侧重点有很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对社会的关注度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由1978年-1989年时期的50.0%下降到20.0%。
而同样具有较大幅度变化的是对自我的关注度,由1978-1989年的10.0%上升到60.0%,超过了同时期对于社会,他人以及其他的关注比例。
对于他人的关注度总得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从流行歌曲的关注对象的这一变化说明了青年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从八十年代初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发展成追求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主要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此外,表格中对其他的关注度达到10.0%,这说明了九十年代以来,描写对象逐步多样化。
总的来说,青年30多年来对于自我关注程度不断提升,对外界的关注程度却是一直在下降。
2、流行歌曲的主题流行歌曲有多种类型的情感主题,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抒发了人不同的情感。
情感,尤其是爱情,是人恒古不变的话题,情感歌曲是青年对情感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至于对祖国的热爱和豪情壮志也可以在流行歌曲中有所体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流行歌曲看到这几代年轻人对于所逝去的美好的校园回忆。
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流行歌曲的主题又是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了?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流行歌曲大多充满着爱国情绪,它所占的比例为40%,而对于表达自己情感和自己的梦想的流行歌曲两者相加才达到30%。
校园类的达到33.3%,次比例超过了情感和梦想为主题的歌曲。
到了90年代后,爱国歌曲的比例急速下降,描写青年情感和梦想的流行歌曲比例逐步攀升,后者的比例超过了那时代全部流行歌曲总格一半以上。
尤其是21世纪,情感类的流行歌曲占据了流行歌曲一半的江山。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不能忽略,九十年代以来所表达的主题也逐步多样化,从表格其他这一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达到了10%,这就更说明了流行音乐在日益多样化。
但是总体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青年逐渐的从热爱祖国和歌颂祖国转变到了更多的注重自身的情感和梦想的追求上。
3、流行歌曲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歌曲的表达方式日益多样化,音乐的创作是来源于人们的心灵,人们该如何去表达自己所写出的歌曲呢?同样的歌曲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射着青年的自我表达方式,青年人不张扬和谦虚的个性特点在歌曲中是含蓄的表达方式,相反的直白的表达方式表现了青年人自信以及率真的个性特点。
从流行歌曲的歌词来观察并且从中探究流行歌曲表达方式的特点,侧面观看青年价值观的变迁。
从表三我们可以看到,八十年代,流行歌曲是多数采用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它所占比例为50%,直白的表达方式只有20%,到了九十年代后,直白的表达方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采用,接着到21世纪,从表格中可以发现为60%的比率为直白的表达方式,而与此同时含蓄的表达方式下降到了30%。
所以总的来说,21世纪的新青年更加自信张扬和率真。
4、流行歌曲的性质流行歌曲是一定社会的发展的产物,它深刻的映射了当心社会的现实。
[2]当我们安于现状,安居乐业的时候,对于社会满意程度高的时候,歌颂便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当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对社会的满意程度较低时,则变成了批判。
这反映了青年人对于社会的态度。
从表四中我们可以看到,流行歌曲的性质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八十年代歌颂类型的歌曲要高达60%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这个比例急剧下降,到了二十一世纪竟然下降到了20%。
而批判和写实的歌曲比例不断的增加,从八十年代的10%增加到最后二十一世纪的4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青年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社会的需求度在逐步的增加,对于社会的满意程度在不停的下降,对社会的环境带有更多的批判心情。
5、歌曲的时间点歌曲的时间关注点通常能够反映青年对于时间的取向。
一般来说,通常最能反映出青年对于现实生活的各种无奈和不顺心不如意的是怀念歌曲,怀念歌曲表现了青年的内心深处对于过去的极度怀念;着眼于现在的歌曲,展现出青年较强的现实感和从点滴做起,讲究现实,稳扎稳打的特点;展望未来这是说明青年积极上进,乐观开朗,有自信的性格和心态。
从表格五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过去为着重点的比例在二十一世纪有了很大的上升,从2.7%急剧上升到31.4%;展望未来的歌曲则是有了下降,而着眼于现在的歌曲,始终徘徊稳定在20%-35%中间,变化幅度相对不大,我们可以看出,青年在此期间的时间取向上,以将来为主,若是将将来和现在两者取向相加,那么比例将超过75%;对于过去的倾向仅仅为31.4%,算是少数的地位,这些反映出大部分的青年能够着眼于现实,做事脚踏实地,对于将来有着美好的前途充满着心绪只有少妇青年不敢面对世纪,一味的回忆过去怀念过去,对于人生的态度处于被动和消极的态度。
二、青年价值观嬗变的符号——流行歌曲“价值观是主导着社会理想,信念,精神还有风气的内在,同时是评价各种体质的合法化和是否合乎道义的基础,也是国家意识形态还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3]所以青年的价值观是他们对于人生的信念,态度和生活准则,是与人生的终极目标还有理想做出的判断和选择。
而日常生活中对于青年价值观的显现就是流行歌曲,它展现的是青年在生活层面上的意识形态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流行文化因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各个领域而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可以从上面表格统计的数据分析,能够把握青年意识形态变化的过程和价值的倾向。
1、改革开放初期至八十年代中后期,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主导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大发的展时期。
经济生活的进步,物资水平的提高使我们更加有了欣赏音乐来跟这个随时代潮流的需求还有条件。
对于世俗的情感开始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开始解禁了这一系列的流行歌曲。
在这个时期,文化政策相对于之前开始变得松动,我国本土的青年价值观被外来的流行音乐发生了巨大的撞击。
港台,欧美地区的流行音乐大规模的进入内地市场,让青年们感受到了一场美好的视听享受。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台湾的歌手邓丽君演唱的《甜蜜蜜》被传入内地,她的爱情歌曲得到了内地的大力追捧,她的歌曲也影响了这一代的内地歌手。
从此,流行音乐文化才真正为我们所了解。
有人回想起当时听到邓丽君歌曲时候的感受是这么说道德:“那会第一走进内地乐坛的邓丽君的歌声是清脆柔美的,对于那时候一直听着文革时期充满豪情万天的青年的耳朵来说真的是天外飞来的仙乐。
这是一种令人激动的全新体验和感受,原来在豪情之外还可以有一种柔情可抒。
那样美妙的音乐是这般的体贴并且淋漓尽致的抒发了我们生命中各种各样的人生际遇和微妙的心情比如消除,失落,惆怅,期望等等。
”[4]大受追捧的情歌几乎成为了刚刚得到开放的中国社会的时代标志。
与此同时,李谷一,一个内地的歌手冲破了在港台大热受追捧的邓丽君于1979年年底唱红了一首歌——《乡恋》。
它不得不让那个时候的人们再一次清楚的感受到了流行歌曲的独特魅力。
李谷一也因此成为了那个时期娱乐圈的标志。
流行音乐在这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悄悄的揭开了它的序幕。
它告诉着我们那个年代的人们干涸的很久的心灵开始慢慢的苏醒,人们开始对自由产生了向往,并且跟着那时候的歌曲肆意的飞扬。
与之相随的是在传统的主流意识影响下,民众的日常生活依旧较多地铺之以革命,事业等内容,世俗情感,谈请说爱,个人悲喜常被看作是低级趣味,不道德,甚至是不正派的表现。
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流行歌曲的主题。
1984年春晚的舞台上,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再次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心中的爱国主义情绪。
另外一首《三百六十五里路》也唱道:“虽以朦胧的星晨,阻挡不了我行程,多年漂泊日夜风餐露宿”;还唱到“抖落一滴滴尘土,踏上遥远的路途”,这首说明了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我的梦想,我甘愿承受寂寞受尽孤独。
也要抒发青年对于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人们为了理想宁肯承受的寂寞和孤独以及无怨无悔的青春教训,这都是歌曲充分体现出了青年价值观的追求。
集体主义作为改革开放前十年的主流所以个人利益必须要服从集体利益,那时候不被推崇的观念是“我”,重点突出的是“我们”作为整体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
就像《呼儿嘿哟》中唱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她们讲究的是团结一致才能获得劳动的胜利。
改革开放初的剧烈的社会变革是的我国的青年开始用积极的方式还有态度去寻求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虽然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没有被青年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