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汇编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汇编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解析版汇编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说明文阅读。

书香缕缕为何来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

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

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

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

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

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

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

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作比较)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举例子)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分类别)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摹状貌)(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D.第⑧段加下划线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①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⑦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答案】(1)D(2)A(3)D【解析】【分析】(1)D.有误,本句并无细致描写事物形状外貌,所以不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故选D。

(2)A. 有误。

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故选A。

(3)第⑦段原文是“现已明确的有这四种”,并不是“只有四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 D;⑵ A;⑶ D【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

常见的有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注意结合选项辨析。

(2)本题是对说明文的综合考查,注意把握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悟空”探“妖”①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它是一只非常勤奋的“猴子”,每天要绕地球飞行15圈,从不偷懒。

②“悟空”是我国第一颗主要用来探测暗物质的人造卫星。

其实,它就是一台空间望远镜,担负着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等任务。

③一般人听到“暗物质”会一脸茫然:这是什么“妖魔鬼怪”?为什么要寻找它?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不到的物质。

天文学家在长期的观测研究中发现:许多星系中存在额外的、看不见的引力源,宇宙的总质量其实远远大于已知物质的总质量。

他们据此推测,宇宙中应该还存在着一种“暗物质”。

我们已知的各种物质基本上都要受电磁力的影响,要么吸收光,要么反射光,要么就自己发光;但暗物质不与光波发生作用,它对电磁力无动于衷,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

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暗物质的研究依然不明朗。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

有这样隐形的庞然大物存在于宇宙中,却又看不见摸不着,这的确让科学家心痒难耐。

而且,暗物质与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科学家发现,所有发光物质提供的引力无法抵消星系内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因此推测,是暗物质在提供额外引力,以阻止星系解体。

也就是说,没有暗物质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

而且,作为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粒子,暗物质很有可能开创前所未有的应用空间。

⑤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传说中的暗物质呢?“悟空”的任务,就是上天捕捉暗物质粒子碰撞湮灭时产生的高能电子。

简单地说,“悟空”在观测中如果突然发现某一速度的电子射线数量变多了,但这又无法用现有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些电子射线很有可能是暗物质湮灭时产生的。

⑥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希望能够第一个观测到这部分电子射线,从而获取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除“悟空”外,目前世界上用以探测暗物质的设备,还有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和美国宇航局的费米空间望远镜。

而中国的“悟空”,是迄今为止观测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⑦2017年末,“悟空”工程团队在世界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宣布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该能谱将有助于发现暗物质存在的蛛丝马迹。

接下来的2018年,我们希望“悟空”不负众望,用火眼金睛找到更多线索,早日探到“妖”的真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悟空”主要用来寻找暗物质粒子、研究暗物质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B.暗物质不受电磁力的影响,所以不能通过人眼和其他设备看到。

C.“悟空”可以通过捕捉到的宇宙中的高能电子来探寻暗物质的踪迹。

D.与其他探测器相比,“悟空”性能更加杰出,已率先发现暗物质。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悟空”的任务、暗物质的特性、“悟空”探寻暗物质的方式及成果。

B.“悟空”是一颗人造卫星,“妖”指暗物质,以“‘悟空’探‘妖’”为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C.选文第③段连用两个设问句,加强语气,引出对“悟空”探“妖”方式的具体说明。

D.选文第⑤段中划线词语“很有可能”表明探寻暗物质前景不容乐观,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含蓄。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宇宙总能量的26.8%由暗物质贡献,普通物质只占4.9%,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5倍以上。

【答案】(1)D(2)A(3)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解析】【分析】(1)在第六段中确实提到“悟空”的性能更加杰出,但并没有提到它率先发现暗物质,选项D与原文不符,因此选D。

(2)A错,应是逻辑顺序。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方法及其特征,然后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和什么问题来表达其作用。

通过“26.8%”、“4.9%”可知该句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暗物质和普通物质在宇宙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分量大小。

而“暗物质的能量是普通物质的五倍以上”一句则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暗物质的能量与普通物质的能量相比较,以此来准确突出暗物质的能量之多。

故答案为:⑴D;⑵A;⑶列数字、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暗物质在宇宙中的比重以及和普通物质在宇宙中的多少、能量上的大小悬殊与差距,从而让读者对暗物质对有清楚的了解。

【点评】⑴考生要对文本内容仔细阅读,要在文段中落实选项内容所在的段落,由此进行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广泛,考生要先阅读选项,带着选项的内容阅读文本,注意选项中的关键表述,联系文本的内容进行辨析说法的正误。

⑶考生要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对句子要准确判断其使用的说明方法,也要联系文本以及语句内容来阐述语句的作用。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可疑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

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

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

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

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

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即使是麻疹,也有一-种化学气味。

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

他说这种鼻子将由一系列排列的成分构成。

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惧。

”他还说:“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

但是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病人之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