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例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例

高三一模新材料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文一、题目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②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耶稣)③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周国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建议:考生如果选取前三个角度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算切题;如果能抓住第四个角度写作,为最佳立意。

】二、审题立意1. 对三则材料的理解第一则材料讲了两层意思:安于清贫的生活;不想通过不正义的方式取得富贵(名利);第二则材料告诉人们要回归童真;质朴、纯真,没有贪欲,保持心灵的纯净。

第三则材料讲的是两层意思:一心追名逐利,既会迷失自我,更会丧失高贵的灵魂,丧失人性的本真。

这则材料强调坚守自我。

三则材料的核心是告诉人们:要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的生活。

2、立意立意分为切题、基本切题、不切题三类。

考生的立意只要是“拒绝名利(富贵)诱惑”“保持生命的本真”“崇尚简单的生活”之类的,均视为切题,如果表述为“远离名利,追求本真”,视为最佳立意。

在此基础上,还要看文章扣紧立意论述的篇幅而确定评分档次。

如立意为“拒绝喧嚣、追求宁静”、“追求清远宁静的生活”等,要因文而论。

行文时能与“名利”联系起来,则视为切题;不能与“名利”联系起来,则视为不切题。

对打擦边球的文章,评分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三分之二以上篇幅扣材料内容含义行文,语言好的一般的可进入三类卷,语言好、或构思精巧或论证有力的还可进入二类卷。

仅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涉及材料内容,最多是四类下。

写成记叙文的,祈请评卷老师要认真阅看,立意一般体现在行文过程中,即使没有点材料的字句,但只要没有超出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即应正常赋分。

三、判分1. 判分原则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文体要求。

2. 判分等级:一类63~70,二类56~62,三类49~55,四类42~48,五类28~41,六类27分以下。

3. 三点说明①关于立意,议论文围绕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记叙文能借助经历的故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演绎出关于“拒绝名利,追求本真”深刻意蕴的,视为立意深刻和独到。

②关于表达。

作文评分一定要注重语文素养,凡词句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

③关于文体。

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的,视为六类卷。

5. 个案处理①无标题的,扣2分。

②确认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分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分不超过10分。

③完篇字数不足,正常评分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没少50字扣1分,扣满三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

(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内容上有严重失误的问题卷,提交复评组长判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四、标杆文【一类文】墨魂你的姿势仍未改变,依旧执笔立于书案;你的目光仍未移动,依旧聚焦于笔端;我甚至能窥见,你的灵魂仍未改变——依旧视那名利为粪土,守心底那块净土。

轻嗅着空气中浮动的墨香,似也未曾改变多少,只是比以前更加浓厚了,丝丝缕缕地将我的记忆拉回到曾经。

那时的你正当壮年,虽无古时学者一身青衫飘飘的潇洒,却也是难掩一身的学者风范。

每当我赞叹你的字时,你便会略带严肃地告诉我:“每个字都体现出你的灵魂,切勿被名利所扰动,守得住心静,方得好字。

”我那时总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知道那字好便好在有气韵,妙便妙在承载着你的一身气节,精便精在那不为利所动的墨魂。

我听母亲说起过你这些年的经历。

几年前,一个杂志社找过你,想让你做编辑,以书法为由掀起一场学术风。

当然,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挽救已濒临倒闭的杂志社,将自己的腰包填满。

毋庸质(应为“置”)疑,他们许诺给你丰厚的回报,但你义正言辞(应为“义正词严”)地拒绝了。

虽然母亲只用了廖廖(应为“寥寥”)数语叙说了事情的结果。

但我可以想象,你那时必定是对那些想把名与利掺入书法的人极为鄙弃与愤怒的,你的拒绝必定是毫不犹豫的,你的背脊一定是挺直的——直到能让人看到你灵魂里对名利的厌弃。

你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足,虽不愁衣食,却也无华服佳肴,家中最珍贵的怕也只是那文房四宝,但我知道,你甘之如饴。

或许有人说你清高,说你有衰朽文人的自命不凡,但我清楚,你只是守住心底的那块净土,让它们不被名利污染,从而保有那份凛然的墨魂。

多年之后的现在,我又重新立于你的书房。

时间让我成长,也让你变老。

你的青丝被染成白发,你额间的皱纹又多了几条,你的身形似也清瘦了不少。

可不知怎么的,我总觉得你没有变——我从你的容颜里窥得见最初,那是你的魂。

你笑着招我来看你写的字,一横、一竖、一钩,苍劲有力。

每一笔,都昭显着你那不为利所动,安贫乐道的气度。

那是你的墨魂。

倏忽,我仿若置身于梦中。

梦里,我看见你笑容清浅,执笔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然后,飘然远去,挥别了这名利充斥的紫陌红尘。

[简评]本文立意新颖,以“墨香”诠释一颗蔑视名利,安贫乐道的灵魂,比喻形象贴切,意旨深远。

行文中穿插了母亲的叙说,叙议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故评为一类中,66分,有三个错别字,实得63分。

缓缓品生活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在,并且我认为还可再添上一句话:“这是需要慢一点的时候。

”因为许多人都在奔忙,为名为利为富贵……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说香港少有咖啡馆,多是油腻腻、甜滋滋的餐厅。

为了维持在某地区排行榜上的前列,香港全民都在奋斗,根本无暇在咖啡馆中与朋友聊天、消磨时光。

香港是很富裕,可是香港人整天皆在为名利奔忙,难道不觉乏味疲累?难道不觉被工作填满的生活枯燥无味?台湾作家龙应台说过:“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的小丑。

”一味奔忙的人生看似充实,实则是个悲剧。

相比之下,台湾人则智慧得多,在台湾,转角即是咖啡馆,台湾的咖啡文化不需刻意即已形成,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香港多富豪而台湾多启人心智的作家了。

在内地,在我们中国的大陆上,生活正在往香港模式前进,这一点,从“国考”的激烈程度中可窥一斑。

做公务员,既有好听的名声又可获得铁饭碗,实在是当今中国社会上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事。

可是,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川端康成便是一个不幸的例子。

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采访者和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他既获得了名,也获得了利。

却失去了更为珍贵的“静”,因此晚年几乎无所成就,只能在慨叹“太拥塞了”后无奈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为名利奔忙。

为名利所扰会使我们失去自己的本心,失去生命本应有悠闲的欢乐。

而当我们慢一点,甚至停下来小憩一会,我们便会惊觉。

原来生命如此丰富多彩。

远离名利场,才有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才有了王维“空山新雨后”的寂静,才有了梭罗瓦尔登湖畔诗意的栖居,才有了钱钟书这样的大家。

现在的中国,真真需要慢一慢,享受片刻悠闲的生活。

古人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也。

”我想说,生活如此美好,可缓缓行也。

远离名利场,真正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吧![简评]本文能扣住材料内涵行文立意——“远离名利,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悠闲”。

举例信手拈来、恰当自然,论证充分。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篇议论文,语言绝无刻意为之的生硬,自然流畅,显示出很强的写作功底。

不足之处是,文题“缓缓品生活”,其“缓缓”二字突显的是生活节奏的问题,不切合材料。

综合考虑,本文评为一类中64分。

【二类文】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太多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迷失自我。

太多人的心灵,在诱惑面前变得浮躁不安。

我们越来越需要用“宁静”来冷却这些躁动的心灵。

孔子视富贵如浮云,颜回箪食瓢饮,人在陋巷却不改其乐。

古之贤者,大多如此,清心寡欲,宁静致远。

每一颗宁静的心,都是流着“信仰”的血液,跳动的是“追求”的脉搏。

儒家的信仰是仁义,道家的信仰是无为。

而我们的信仰,它在哪里?是权?是利?还是随波逐流?也许我们已经忘了思考这样的问题。

信仰的缺失,让我们一次次陷入名利纷争的沼泽,忘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道德也随之走向末路。

我们以为我们一天天奔波忙碌,以为自己不安于现状不愿碌碌无为就是在追求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可我们错了,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会随波逐流,甚至趋之若鹜,我们浑然不觉。

这样的生活,是时候停歇了。

季羡林先生便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潜心研究国学,不为外界所扰。

纵使世界再多繁华喧闹,也似与他无关。

他的信仰是学问。

我想,“国学大师”这样的称誉,不仅仅是赞颂了季老先生在学术上的辉煌,更是对他以宁静之心面对世人的大家风范的赞扬。

有时,宁静的心体现在“无知”上。

当然,并不是不辨是非,而是一种宽容,一种大度,它包括对他人的大度,对利欲的大度,对磨砺的大度。

何谓对利欲的大度?那便是不计较,简言之。

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对名利,同样如此。

当我们不被名利蒙蔽双眼,作出让步,也许我们会看到一个更美好更纯粹的世界。

心灵的宁静,让我们更近地了解自己,聆听自己。

陶渊明在宁静的心灵里听到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对尔虞我诈的控诉,更听到了自己对淡泊人生的追求,于是他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最终到达内心的桃花源。

灵魂像是被冲洗了一般,干净纯粹。

周敦颐不顾“世人甚爱牡丹”,“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我看到亭亭净植的莲花,在他宁静心灵的一鉴方塘上,绽放出绝美的花朵。

而那些困于名利、富贵的“贵族”们,终是在淤泥中,消磨一生,灵魂轻得如一缕青烟,忽焉即逝。

宁静以致远,在宁静中追求人生,在人生中感悟宁静。

[简评]这篇议论文立意准确,行文灵活,文笔流畅。

论证中,事理结合,且有较强现实针对性。

不足之处在于,有的事例列举中,没有把追求宁静背后的拒绝名利之意说得透彻明白。

判为二类中,评59分。

【三类文】三个电话“叮铃铃”“你好,这里是经理办公室,请问你是哪位?”“让狗娃接电话。

”“对不起,我们这没有这个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