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诗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朗读并背诵四首诗。
2、学习诗中丰富的想像、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的情感深刻哲理。
学习方法:导学探练清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叠着巢里抛下倘若惊羡
2、词语解释
惊羡:浸透:
明艳:妄弃:
倘若:无端:
3、介绍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她在革命潮流的影响下,为了探索人生的道路,暴露社会的黑暗,开始以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为主题进行小说创作。
冰心作品有三大主题:“童真”“母爱”“大自然”。
诗集《繁星》《春水》除了表现母爱外,还记录了作者零星的感受和玄想,文笔隽逸,艺术精巧。
主要作品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散文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4、文题点睛
《母亲》一诗把“母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这种思想感情,凝练的更加鲜明、深刻,表现的淋漓尽致;《纸船》一诗作者由儿时所钟情的纸船入手,通过“小小的纸船”来抒发思念母亲的深情。
整首诗意蕴隽永,语言清丽,风格细腻明丽。
写作背景介绍: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
同处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
船赴美国留学。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
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与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诗人格外怀念母亲。
于是诗人写下《纸船》这首诗,抒发了思念母亲的深情。
四、自学提纲
1、诵读两首诗,要求读出诗味。
2、划出朗读的节奏。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着回想一下,你也有过这种体验吗?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人巧妙地借前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有难了,就只会躲到母亲的心中。
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内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无私。
4、《纸船》中作者用叠纸船这个细节寄托了对母亲的挚爱,相信你也能仿写一个细节表达对同样的感情?
5、叠纸船原是儿童的一种游戏,作者已经长大了,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行动呢?诗中的纸船又象征着什么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母爱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五、合作探究
1、读完这两首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品位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没有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前者主要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侧重于母爱的付出。
而后者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
侧重于对母亲的感恩和回报
六、达标检测
(一)阅读《纸船》回答问题。
1、为什么我不肯妄弃一张纸?
2、“总希望有一只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一句中的“总希望”三个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3、你怎样理解“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一句
4、“我”叠纸船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5、诗人借“纸船”寄托了怎样的感情?揭示全诗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
课后小结:“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如果说《母亲》这首诗是一种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那么《纸船》则是步入青年以后对母爱的怀念和依恋;如果说《母亲》表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那么《纸船》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自学提纲:
1、诵读《成功的花》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惊羡()血雨()浸透()嫩绿()
(2)“成功的花”的特点是什么?“成功的花”是怎么得来的?
明艳
(3)“花”“芽”这两个意象分别指代什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4)花的成功历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谈一下感想。
小结: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时的荣誉,而要了解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2、《嫩绿的芽儿》完成下列各题。
(1)必须重读的三个词语是、、。
(2)这首诗中用“嫩绿”“淡白”“深红”来分别描写“芽”“花”“果”的色彩,这样的色彩分别体现芽、花、果什么样的内在特征?
嫩绿: 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 蕴含着朴素、纯洁和不追求外表的华丽.深红: 象征丰硕、甜蜜、美丽
(3)芽、花、果分别对青年人说的一句话各有什么含义?它们的话是如何切合各自身份的?“发展你自己!” “贡献你自己!” “牺牲你自己!
(4)这三节文字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一个过程。
三、合作探究:
1、前两首诗和后两首诗在主题表达和创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花的成功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假如一个成功人士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不要只看到别人成功时的荣誉,而要了解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
)
四、达标检测:
(一)1.下列诗句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B.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C.浸透了/奋斗的泪泉D.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嫩绿的芽儿》一诗所选的三个意象之间有关系。
通过、、三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诗的主题也在逐步升华。
3. 填空:
①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②的芽儿,和青年说:“ 你自己!”
的花儿,和青年说:“ 你自己!”
的果儿,和青年说:“ 你自己!”
4.二读《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意象
《成功的花》的意象是《嫩绿的芽儿》的意象是。
(2)提炼主题
(后两首诗的主题都是勉励青年们)
教学反思
由于这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冰心诗让学生对文学感兴趣,并了解一些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贯穿这种思想。
这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有许多有待继续完善之处。
例如整堂课气氛由沉闷到活跃,可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成功点,还有作为语文教师最根本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教
学理念我想应当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