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9年4月22日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根据当时的制度,其生产的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出银九钱,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当班。
”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A.有利于明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5.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这是因为汉代()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7.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8.16世纪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 D.圈地运动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C.进一步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已经取代了战争10.1498年5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
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
导致东西方航海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航海家与支持者的关系不同 B.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C.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D.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不同11.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
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A.商业资本的强大 B.资本输出的兴起C.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D.殖民霸权的角逐12.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
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
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工业革命的完成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13.“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这主要缘于英国()A.已成为“日不落”帝国 B.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C.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 D.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1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了……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
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
”材料中“在英国才彻底完成”的助推力是()A.宗教改革 B.启蒙运动 C.圈地运动 D.光荣革命15.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厂制度的形成C.经济结构的变动 D.生产关系的调整16.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
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
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7.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
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18.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19.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
他们的共同点是()A.使用机器生产 B.与洋商争利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督商办20.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资本累计在4000万两以上;19世纪末开始,这种情况明显减少。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 .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B .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民间实业救国思潮促进D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21. “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1952年1 1.5 0.7 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A .私有经济已不存在B .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C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22. 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下图是新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宣传画:“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该图反映出( )A .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完全建立B . 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越了英国C 、英国在二战之后经济一蹶不振D .“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夸大宣传23. 1961年,党的农村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如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允许农民从事家庭副业,解散了公共食堂,取消了平均主义的供给制,缩小了社队规模,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小队一级。
这些政策( )A .保护了农民个体经济B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D .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4.1986年《理论月刊》第10期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
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 )A .实行市场经济B .增强企业活力C .建立现代企业D .加快中外接轨25. 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
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
”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B .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C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 .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二、材料阅读(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农具、耕作技术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大量投入。
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
而在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总体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材料二15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不满足于固定地租收入的贵族地主、乡绅们,纷纷用强制手段圈占公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把农田变成牧羊场。
地主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受圈地运动影响,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农业技术开始工业化进植,集约式耕作促使规模化经营的大农场出现,农业产量增长50%,(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8世纪英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哪些进步?(6分)(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上表为19 世纪前半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
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28.阅读下列枓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杨鸸《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材料二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
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1)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否正确?该论断的依据什么?(6分)(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二五”计划意见书出台的历史背景,并评价该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