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平均数应用题
温馨提醒:
“平均”含义:将一些数量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多,这就是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问题”:我们经常遇到的,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平均速度等问题,公式为:
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解题技巧:移多补少,使每一份量相等。
例1、甲乙丙三人在银行存款,丙的存款是甲乙两人存款的平均数的1.5倍,甲乙两人存款的和是2400元。
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
思路点拨:要求甲乙丙三人平均每人存款多少元,先要求得三人存款的总数。
(2400÷2×1.5+2400)÷3=1400元
◆举一反三:1、小华的期中考试成绩在外语成绩宣布前,他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0分。
外语成绩
宣布后,他的平均分数下降了2分。
小华外语成绩是多少分?
2、朝阳小学五年级两个班,1班51人,2班49人,期中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
已知2班的平均成绩比1班的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2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3、某农场前3天共收稻谷450公顷,后3天平均每天比前3天多收稻谷60公顷,这个农场在这6天里平均每天收稻谷多少公顷?
思路点拨:1、先求出四门功课的总分,再求出一门功课的的总分,然后求得外语成绩。
(90–2)×5–90×4=80分
2、如果给2班的美味同学减去7分,那么两班的平均成绩就一样多了,综合算式:
81×(49+51)-49×7÷(49+51)+7=84.57
3、〔(450÷3+60)×3+450〕÷6=180(公顷)
例2:甲、乙、丙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相同单价的练习本,买来之后甲和乙都比丙多拿6本,因此甲、乙分别给丙0.96元,每本练习本多少钱?
思路点拨:1、本题是一道剩余平均分问题,0.96÷(6-6×2÷3)=0.48(元)
◆举一反三:1、甲种酒每千克30元,乙种酒每千克24元。
现在把甲种酒13千克与乙种酒8千克
混合卖出,当剩余1千克时正好获得成本,每千克混合酒售价多少元?
2、甲乙丙三人各拿出相等的钱去买同样的图书。
分配时,甲要22本,乙要23本,丙要30本。
因此,丙还给甲13.5元,丙还要还给乙多少元?
思路点拨:1、要求每千克混合酒售价多少元,要先求得两种酒的总价钱和两种酒的总千克数。
因为当剩余1千克时正好获得成本,所以在总千克数中要减去1千克。
(30×13+24×8)÷(13+8–1)=29.1元
2、除去平均数22还多余的本数为9本,9÷3=3(本),因此丙还给甲13.5元应该是3本的价钱
13.5÷3=4.5(元)丙还给乙:4.5×2=9(元)
例3、期中考试,五(2)班全体同学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统计为89分了。
经重新计算后,五(2)班平均成绩为91.7分,五(2)班有同学多少人?
思路点拨:1、用总共少的分数除以每人少的分数:(98-89)÷(91.7-91.5)=45(人)
◆举一反三:1、某班统计平均成绩,平均成绩是85.1分,事后发小海的成绩96分被误作了69分,
重新计算后,平均成绩是85.7分。
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某班数学测验,平均分为91.25分,事后发现把乐乐的成绩76分误作了67分计算了,重新计算后,平均分为91.40分。
该班有多少名学生?
思路点拨:1、增加的总分:96-69=27(分)每人增加的分数:85.7-85.1=0.6(分)
学生数为:27÷0.6=45(名)。
2、(76-67)÷(91.40-91.25)=60(名)
例4、某班有4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有2名学生因故缺考,其他学生的平均分是89分。
后来缺考的2名学生补考后,2人的平均成绩比全班40人的平均成绩高9.5分。
这两人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思路点拨:此题是一个复杂的平均数问题,要抓住要点:乙
平均数就是:“移多补少”9.5×2÷38=0.5(分) 89+0.5+9.5=99(分)
◆举一反三:1、小明在期末四门功课的考试中平均分为90分,加上历史成绩后,他5们功课的平
均分下降2分,小明的历史成绩是多少分?
2、一个学习小组有12个同学,一次数学考试,李萍请假,其余11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
后来李萍补考,成绩比12人的平均成绩还高5.5分,李萍考了多少分?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1、(90-2)×5-90×4=80(分)
2、5.5÷11=0.5(分) 85+0.5+5.5=91(分)
习题:
1、东风机械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
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
2、机床厂零件加工组里有1位师傅和6位徒弟,共7人。
徒弟每人每天能加工零件50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每天平均加工的人数多24个。
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3、一个学习小组有12个同学,一次数学考试,小明请假,其余11人的平均成绩是85分。
后来小明补考,成绩比12人的平均成绩还高5.5分,小明考了多少分?
4、私塾学堂48名学生参加校劳动,他们第一次搬砖176块,第二次搬的比第一次多14块,第三次搬的比第二次多20块。
平均每人每次搬砖多少块?
5、甲、乙、丙三人共出27元合伙买了一批练习本,每人出资相同。
由于甲比丙少15本,乙和丙要的一样多,因此,乙和丙每人都要给甲1.5元。
三人合伙买了多少本练习本?
6、某五个数的平均数是7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90,则这五个数的平均数变为80,改动前这个数是多少?
7、某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是88分,只有小明因病没有参加考试。
第二天他补考的成绩是79分,加上小明的成绩后,该班的平均成绩是87.8分。
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8、小荣家住山南,小方家住山北。
山南的山路长260米,山北的路长370米。
小荣从家里出发去小方家,上坡时每分钟走16米,下坡时每分钟走24米。
求小荣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9、草帽厂有两个草帽生产车间,上个月两个车间平均每人生产草帽185顶。
已知第一车间有25人,平均每人生产203顶;第二车间平均每人生产草帽170顶,第二车间有多少人?
思路点拨:1、240×18÷(18-3)-240=48(个)
2、24÷6+50+24=78(个)
3、5.5÷11+85=85.5(分) 85.5+5.5=91(分)
4、(176×3+14×2+20)÷3÷48=4(块)
5、乙、丙共比甲多的本子:15×2=30(本)单价:1.5÷(15-30÷3)=0.3(元)
本子数:27÷3=90(本)
6、80×5-90=310 70×5-310=40 方法二:90-(80-70)×5=40
7、(87.8-79)÷(88-87.8)+1=45(人)
8、在同样的路程中,由于是下坡的不同,去时的上坡,返回时变成了下坡;去时的下坡,回来时成了上坡,因此,所用的时间也不同。
要求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需要先求得往返的总路程和总时间。
1、往返的总路程
(260+370)×2=1260米
2、往返的总时间
(260+370) ÷16+(260+370)÷24=65.625分
3、往返平均速度
1260÷65.625=19.2米
(260+370)×2÷[(260+370) ÷16+(260+370)÷24]=19.2米
9、解法一:
可以用“移多补少获得平均数”的思路来思考。
第一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比两个车间平均每人平均数多几顶?203–185=18顶;第一车间有25人,共比按两车间平均生产数计算多多少顶?18×25=450。
将这450顶补给第二车间,使得第二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达到两个车间的总平均数。
6.第一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比两个车间平均顶数多几顶?
203–185=18顶
7.第一车间共比按两车间平均数逆运算,多生产多少顶?
18×25=450顶
8.第二车间平均每人生产数比两个车间平均顶数少几顶?
185–170=15顶
9.第二车间有多少人、
450÷15=30人
(203–185) ×25÷(185–170) =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