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仁”【训练目标】1、识记所选《论语》。
2、理解所选《论语》旨趣。
3、用所选《论语》的视角审视相关作文题目。
4、点拨联想方法。
【训练重点】2、用所选《论语》的视角解读作文题目。
3、在写作中深入理解所选《论语》。
【选文】选自《论语》(原文据《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1.子曰:“巧言〔巧言〕甘美悦人的言语,即花言巧语。
令色〔令色〕这里指为取悦于人而伪装成讨好的脸色。
,鲜〔鲜〕稀少的,罕见的。
矣仁!”(《学而》)2.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恶〕厌恶。
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好仁者,无以尚之〕爱好仁德的人,没有什么可以超过仁德。
一说,爱好仁德的人,那是再好也没有的了。
尚,超过。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矣〕此处用法同“也”,表示停顿。
,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不使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有谁能一天致力于仁德吗??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盖〕大概,可能。
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里仁》)3.仲弓〔仲弓〕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弟子。
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无怨,在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任职于诸侯统治的国家不要有怨恨,任职于卿大夫统治的封地也不要有怨恨。
一说,出仕为官不对工作有怨恨,没有担任职位也不要有怨恨。
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敏〕敏锐,敏捷。
,请事〔事〕从事,照着去做。
斯语矣。
”(《颜渊》)4.司马牛〔司马牛〕姓司马,名耕,一名犁,字子牛,孔子弟子。
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讱(rèn)〕(言语)迟钝。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斯谓之仁已乎〕这就可以叫做仁了吗??”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有仁德的人知道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语言迟缓,不说大话、不轻易许诺。
?”(《颜渊》)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
,不成人之恶〔不成人之恶〕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反是〔反是〕与此相反。
”(《颜渊》)6.樊迟〔樊迟〕名须,字子迟,孔子弟子。
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知〕通“智”,智慧。
子曰:“知人〔知人〕了解人,善于鉴别人。
”(《颜渊》)7.子曰:“君子道者三〔君子道者三〕君子能够做到的有三件事。
,我无能焉〔我无能焉〕我一件也没能够做到。
这是孔子自谦。
:仁者不忧〔仁者不忧〕仁德的人不忧愁。
,知者不惑〔知者不惑〕智慧的人不迷惑。
,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勇敢的人不惧怕。
”子贡〔子贡〕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曰:“夫子自道也〔夫子自道也〕这正是老师对自己的叙述啊。
道,言说、叙述。
”(《宪问》)8.子张〔子张〕颛孙师,字子张,孔子弟子。
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行〕做到,实行。
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恭〕恭敬,庄重。
,宽〔宽〕宽厚。
,信〔信〕诚信。
,敏〔敏〕敏捷,勤勉。
,惠〔惠〕慈惠,给人恩惠。
恭则不侮〔恭则不侮〕恭敬、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
,宽则得众〔宽则得众〕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
,信则人任焉〔信则人任焉〕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
,敏则有功〔敏则有功〕勤勉就会作出成绩。
,惠则足以使人〔惠则足以使人〕慈惠就足以役使他人。
”(《阳货》)阅读指要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对于社会他想要有所拯救,为此曾提出过很多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其中“仁”就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理想的最高境界。
《论语》中计有109次谈到“仁”,可见孔子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仁”的核心是什么呢?孔子认为是“孝悌”之道,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对内,在自己家里。
对外呢?那就是要“爱人”。
怎样才能做到“孝悌”“爱人”?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要换位思考。
这就需要加强自身修养,要“克己复礼”,要具备“恭,宽,信,敏,惠”等好的品质,同时为人处事还要小心谨慎,待人以诚,要能够“成人之美”。
这样的论述,这样的对人的精神品格的追求,在我们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读这些论述时也会发现,孔子与其弟子多次谈到“仁”,却从未给“仁”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只是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谈论“仁”的不同方面。
正是这种不同角度的论述,表明“仁”的博大与内涵丰富。
“仁”这样一种伟大的精神、一种崇高而理想的人生境界,对后人来说,可以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而高标在前,指引人生的航向。
【☞用《论语》看世界】你能用上述论语关联下面的材料吗?请找到材料与上述论语的关联点,并写出来。
字数不限。
(授课老师也可据班级情况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自定文题,让学生从论语的视角写篇读后感。
)一位名医与一句话有一个出生在杭州书香世家的青年,18岁时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20岁被学校选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深造。
26岁获得博士学位后,他被留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8个月之后,他做了从医后的第一个手术,那是一个小小的阑尾炎手术。
可病人四五天后去世了,他心里非常难过。
尸体解剖证明,手术没问题,不是他的责任。
然而,他的导师讲了一句话:“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刀刻一般印在他的脑子里,使他一生难忘,深深影响着他日后60多年的外科生涯。
他就是有我国“外科之父”美誉的医学泰斗裘法祖。
当记者问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时,他提到的是60多年前他的导师说过的那句话,是真诚真心地对待病人、爱护病人的理念,是他于2001年获得的中国医学基金会颁发的全国“医德风范终身奖”。
这个奖项旨在表彰医德医风堪称全国楷模的老专家,目前只有数人获此殊荣。
【简析】裘法祖把善待病人看作是比他的任何学术贡献都重要的成就,的确堪称楷模。
在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时刻,我们的有必要以这些有着高尚人格的人为榜样,将他人的灾难当做自己的灾难。
只有感同身受,我们才能以己度人,与人为善。
【中心论点】1.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2.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名言论据】1.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2.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英)乔叟【创新拓展】1.医患关系;2.榜样;3.荣誉我曾经试着爱过18岁那年,他将父亲留给他的家产分散给穷人。
经过8年的苦修生活,他最终成为创造神话的皮埃尔神父。
1954年2月l日中午12点,皮埃尔神父通过法国的卢森堡电台发表了讲话:“今天凌晨3点,有一位女士冻死在巴黎街头,手上抓着前一天她从家里被驱逐出来的驱逐令……今晚就需要帮助,最迟是明天,我需要5000个毯子、300个美式大帐篷、200个做饭的炉子……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饥寒交迫,在街头流浪。
从今天起,法国所有的城市、巴黎所有的街区都应该开设穷人庇护中心,在大门上写上这样的字样:受苦的人,不管你是谁,请进门来,睡觉、吃饭,恢复对生活的希望……让我们使每个人、每个孩子今晚可以不再露宿街头。
”这个声音震撼了整个法国。
时至今日,许多上了年纪的法国老人都还能清楚地记起那个对他们而言具有特殊意义,被称为“良知觉醒”的冬天。
巴黎罗切斯特酒店的大厅在几个小时内就被各种捐赠的物品填满。
一些妇女抱来了自己的裘皮大衣,还有的则当场摘下了身上的首饰。
为了把多达300吨的物品及时发送到全国各地,奥塞火车站被征用,一些军车也陆续开来。
包括公务员、商贩和工人在内的两万多人聚集在皮埃尔神父周围,在他的带领下奔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照顾那些无家可归者。
1954年的严寒的冬季过去了,皮埃尔神父不仅筹集了大笔的资金和物资来帮助那些饥寒交迫的流浪者,也为自己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许多年后,一位法国总统对皮埃尔说,“如果你那时候获得权力,任何力量在您面前都不堪一击!”对此,皮埃尔神父只是付诸一笑。
【简析】2007年1月22日,皮埃尔神父与世长辞,享年94岁,葬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他的遗体埋葬在诺曼底的一个小村庄里,永远长眠于地下。
墓碑上刻着他自己早已想好的墓志铭:我曾经试着爱过!【中心论点】1.有爱就有力量;2.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名言论据】1.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为了爱,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法)彭沙尔2.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宋)杨时【创新拓展】1.善;2.艰难困苦;3.人格广东劫匪“同情”大学生返还财物3月11日上午,在广东湛江求职的女大学生小刘在朋友的陪同下,准备去参加职场面试,不料被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抢走挎包。
挎包里不仅有手机和钱包,更重要的是,包里还放着小刘和其他几位同学的毕业证书。
小刘一遍又一遍拨打自己的手机,传来的却总是“您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
绝望时她却意外收到自己手机发来的短信:“我把毕业证放到哪里你来拿,我不想影响你的前途。
”她连忙回复:“谢谢你!我是出来找工作的学生,毕业证对我真的很重要。
”很快她就收到对方的回复:“你不要报警,放好会发信息你,请原谅没家的人。
”半信半疑的小刘按照短信找到自己的挎包,劫匪拿走了手机和钱包里的现金,把其他东西还给了小刘。
不久,劫匪再次打来电话询问他们所在的位置,并称“看你们大学生找工作也挺可怜的,手机还给你吧!”不一会儿,小刘身后传来“喂”的一声,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把她的手机丢在地上,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人就迅速加大油门驾车离去。
【简析】劫匪归还大学生毕业证和财物的情节虽然感人,但也折射出许多社会问题。
随着高校逐渐扩招,大学生慢慢退去“天之骄子”的光环,在劫匪眼中也成为值得同情“可怜”者,因此大学生要和市场接轨,提高自己的实践和职业能力。
而劫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穷凶极恶”性格,也有人情味,希望他们也能早日迷途知返,找到不危害社会和他人财物的工作。
【速用名言】1.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启发的一种感情的反映。
——(法)孟德斯鸠2.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美)马克·吐温【适用话题】1.善良;2.打拼;3.同情;4.境遇;5.社会关注【作文练习】(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茹下:1.爱惜:珍~︱~寸阴︱~墨如金。
2.可惜;惋惜:痛~。
3.吝惜;舍不得:~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惜光阴。
【惜老怜贫】爱护老年人,同情穷人。
也说怜贫惜老。
【惜墨如金】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惜福】指珍视自己的福气,不过分享受。
参考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