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禅境

禅境

禅境——佛学与管理者的养心之道
在中国佛教史上,禅大体上有四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禅定。

它是一种宗教修习方法。

它原来是印度各派宗教和哲学共同的修习方法。

也叫做瑜伽。

瑜伽这个词在印度的语言中本义是牛马的驾手。

也就是说,人的心是浮躁不安的,所谓心猿意马。

禅定就是依靠思想意志的高度集中,返观内心,清除杂念,以臻明镜止水般的宁静状态,并在身心上产生异乎常人的功能。

我们平时有太多的欲念和偏见,通过禅定使心归于平静,这样才能认清自己的价值。

第二种含义是禅宗。

它是中国化佛教宗派。

一个印度的佛教是如何在中国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特殊的背景之下完成了中国化。

它是佛教发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也是出世的印度佛教在重人文精神的中国土地上一次成功的文化移植。

作为一种佛教派别,禅指中国独创的禅宗。

所谓"宗",指直契佛心,以与依靠佛陀经教入门并传授的"教"相区别。

大致可以说,禅宗以大乘的般若空观和涅槃佛性论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中国儒家的心性论和老庄的自然主义态度。

第三种含义是禅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与人生态度。

禅师们活泼自在、解粘去缚的大机大用,诸如机锋棒喝超越佛祖、冲决一切教条束缚、高扬人的主体性的作略,可称作"禅机"、"禅意"、"禅味"、"禅风"、"禅境"等。

它超出了宗教的范围,为历代士大夫所激赏。

从积极的方面说,正如铃木大拙所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

"
佛教界曾有位大师提出"截断俗流、涵盖乾坤、随波逐浪"的禅意,即通常用佛教智慧抽刀斩断世俗烦恼之流(出世)、包容乾坤涵盖天地的宽阔的胸怀、随波逐浪跟广大民众打成一片,见到官说官话,见到鬼说鬼话,见到人说人话,见到佛说佛话(入世)。

我曾经在三年前来了个狗尾续貂,加了四句话:"不说白不说。

说了也白说。

白说还得说。

为了不白说。

"我们有许多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透露出浓重的禅机。

这一点含义是今天与大家要重点讨论的。

第四种含义是禅学,它是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

即用哲学的历史的方法,分析禅的发展演变,包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有人说研究禅学最容易,类似于绘画者说画鬼最容易。

其实,禅学很难研究,我建议我带的研究生先学教门再学宗门。

因为禅宗是百丈竿头更进一楼,百丈还没有研究深入,如何去研究禅宗?
……
接下来我们讲第三节:心灵开发与生命境界
我引用一下净慧法师的《生活禅开题》中的一句话:要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如果我们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其实它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活),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的生活便如诗如画,恬适安详了。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恬适安详?
首先要让心灵面对广阔世界。

《景德传灯录》卷九中有个故事:唐代古灵神赞禅师,最初在福州大中寺中当小和尚。

古代和尚有一个特点,他喜欢走江湖。

他后来到了江西南昌附近,遇见了百丈怀海禅师,从
他那里获得了法,开悟了。

这是才发现他的福州的师父并没有觉悟,觉得他很可怜。

他要回去报师父的教授之恩,于是回大中寺度化他的师父。

师父问他在外面学到了什么,他回答没有什么。

于是在寺里打杂。

夏天时他帮师父擦背,自言自语。

师父长得虎背熊腰的,神赞说:"好一座佛堂,可惜里面没有真佛。

"意思是,你长得好一个身材,可惜没有觉悟。

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天,师父在窗下翻书看经,有一只蜜蜂要飞往窗外,急切地撞击窗纸。

师父的翻书声与蜜蜂的幢窗纸声交相辉映。

神赞看到时机到了,就说:"外面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得?"师父一听这话,十分震惊,放下经卷问他出外究竟遇上什么高人。

神赞如实相告,并说此行就是为了报师恩。

师父心胸宽广,立刻打钟集众,恭请神赞为大众说法。

禅宗里讲过:见解跟老师一样的话简直就是丢老师的脸,只有见解见识超过老师,方堪传授。

所以徒弟在苦苦寻找名师,而师父们也在寻找合适的徒弟。

因为只有好的徒弟才能把师门发扬光大。

只有一个好的员工从能使你的事业壮大起来。

……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在集市上见一客人买猪肉,对屠家说:"割一斤精肉!"屠家放下刀,叉手说:"哪一块不是精的?"禅师言下大悟。

跟"日日都是好日,老僧使得十二时。

"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圆融无碍的精神真的值得各行各业从中有所领悟。

比如黑色七月,很多高中生落榜了,不要紧,"那块肉不是精的",主要看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发挥。

没有必要大家都挤同一条路。

关键是怎样把自己的能力与自由发挥到极致。

像沩山灵祐说的:"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 南泉普愿:"所以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履,始得自由分。

"
……
我们的主持人就提到禅与管理者的境界所以我引用青年方丈:明海,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

他为北京的企业家作过演讲。

他把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无意识经营管理"――即在无理论指导下的凭感觉进行的经营管理。

第二层次是上升到了一定的"哲学"水平――即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

第三层次是上升到"数学"问题――即量化的管理。

第四层次即最高层次,便是禅学的管理。

……
最后,我把今天讲座的内容总结为"十然":自处超然,待人蔼然,有事井然,无事澄然,得意澹然,失意泰然,生活纯然,死生了然, 有无或然, 一切本然。

世事如棋局,生命无论出将入相,驱车跳马,但随缘、守住本份,即得大自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