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篇一:2020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2020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京津冀疾病预防控制协同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疾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一、落实“xx”规划目标,遏制局部传染病疫情上升势头认真落实《河北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xx”行动计划》,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测能力,提高服务的可及性。
针对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和卖淫人群,进一步加大推广使用安全套工作力度,确保干预措施落实到位。
扎实做好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
要特别关注青年学生和中老年人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重点人群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持艾滋病疫情低流行态势。
做好梅毒防治规划中期评估及性病、丙肝防治工作。
认真落实《河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20年)》,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扩大患者发现覆盖面,规范患者诊疗管理,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的落实,推进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做好终期评估工作。
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保持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敏感性,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持重大传染病疫情稳定。
做好消除疟疾考评工作。
巩固消除麻风病成果。
加强布病、出血热、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有效处置暴发疫情,遏制局部传染病疫情高发的势头。
二、开展预防接种服务落实年活动,保持常规免疫高接种率水平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落实年活动,坚持农村周接种、城市日接种制度,加快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保证城乡适龄儿童获得及时的免疫服务,以乡镇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坚持基础免疫为主、查漏补种为辅的策略,保证适龄儿童麻疹类疫苗两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夯实免疫屏障。
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保持脊髓灰质炎疫苗高接种率水平,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加强冷链系统的更新建设,保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疫苗储运质量。
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和处置,依法依规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和相关信访稳定工作。
探索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
三、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按照《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试行)》要求,完善慢性病与营养监测体系,做好慢性病防与营养监测工作。
认真落实《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20年)》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慢性病风险因素监测,规范慢性病防治,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构建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
全面做好癌症早诊早治、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和口腔疾病防治等项目。
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和《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加强精神卫生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基层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和发病报告,开展定期筛查和随访,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基础信息库和动态监测网络,切实提高检出率和管理治疗率。
四、加强地方病防治,做好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等工作贯彻落实《河北省地方病防治“xx”规划》,加强对居民户盐和儿童、孕妇等人群的碘营养状况监测评估,做好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监测工作,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
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加强职业病监测报告工作。
开展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生活饮用水监测、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工作。
五、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以崇礼片区、白洋淀片区、北戴河片区、正定古城片区、平山西柏坡片区、滦平金山岭片区、廊坊北三县片区、固安片区、衡水湖片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
以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季奥运会为契机,加大卫生创建力度,指导张家口市和崇礼县实现卫生创建新突破。
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动。
六、加强疾病防控能力建设,提高整体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继续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组织开展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技能竞赛,强化履职尽责意识,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强化优质服务意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调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积极性。
贯彻落实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
篇二:2020年度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2020年是继续深化医改和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重要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省、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抓好“三个继续”,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全面完成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为中心,扎实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更多贡献。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继续规范六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水平。
在传染病报告管理上,首先要坚决提高传染病报告率,逐步消除传染病漏报。
在这两年的督导考核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单位存在传染病漏报情况,有的还比较严重,因此,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查找根源,加强制度管理和培训,完善落实“四个一”(诊断一例,上簿一例,填卡一例,及时报告一例)制度,消除漏报。
同时,要大力提高报告质量,从诊断到报告至疾控中心不能超过法定时间;不仅临床科室要报告,检验科、放射科也要报告。
要下决心解决报告卡缺漏项目严重的问题和只报告住院病例、不报告门诊病例的问题。
各医院要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依法准确报告传染病的意识。
各医院院长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村村医要承担起本村传染病报告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确保本乡、本院传染病不漏报、不瞒报、不错报、不迟报。
全县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率要达100%,传染病漏报率<3%,传染病疫情审核及时率100%,传染病重卡率<1%。
要做好传染病疫情网络维护和管理工作。
及时完成和上报各类疾病监测相关的日、周、月、年报表及分析工作。
完成市上下达的“重点传染病专项监测项目”脑炎脑膜炎任务10例。
完成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上报工作。
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做好以流感为重点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开展以狂犬病为重点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在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上。
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及时处理率要达100%。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专业科室,确定专职工作人员。
要加强应急处置的业务培训,健全应急技术方案,全面掌握国家、省、市、县的相关预案及实施方案,掌握全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指导原则,完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程序。
要建立值班、报告、协调沟通、培训演练等工作制度,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疫情举报咨询电话,全面收集、及时核实、依法报告相关信息,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运行顺畅。
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购置必需的应急装备和物资。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开展以集镇、学校为重点的高风险区域的各种风险排查工作;积极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知识,开展应急处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及时、规范开展样品的采集送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处理工作,完成全年最少2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与效果。
二是全力推进免疫规划工作。
免疫规划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虽然通过我们的努力,大部分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但是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突出,一些村社疫苗接种率仍然很低,个别疫苗的接种率也较低,同时,卫生和计生部门的合并、媒体的高度关注、流动儿童规模继续增大等新问题为免疫规划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我们没有丝毫可以放松的机会。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继续保持扎扎实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努力把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及时接种率要达到90%以上,适龄儿童建证率和建卡率达到100%,卡、册、证、儿童个案信息录入符合率要达到100%。
在规范冷链运转上。
县乡都要认真做好疫苗的管理和储运工作,严格按标准进行管理和储运,做到每月运转一次疫苗,运转期间要使用冷藏箱和冷藏包,并要加放冰排,运转温度控制在2-8℃之间,确保安全运转,疫苗效价不降低,杜绝村级长期存放疫苗,乡村每六小时对冰箱温度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记录。
在安全接种上。
各级要加强规范化门诊和接种点建设,要建立健全安全接种制度,全面实行接种告知制度、接种前询问检查和签字制度,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对免疫规划的疫苗要进行公示和免费接种。
要不断加强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如果有异常反应出现,要及时、果断予以处理,决不能推诿扯皮,贻误治疗时机,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发生,与此同时迅速完成报告工作。
要扎实做好疫苗接种情况监测,要紧密结合村级接种情况报表和接种率调查工作,继续加大督导工作力度,确确实实深入到每个村社、每个应种儿童家里,详细查看疫苗接种情况,帮助年龄过大和能力太低的村医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制定切合实际的疫苗计划,帮助搜索漏种儿童,帮助追踪管理反复流动和配合乏力的儿童。
要继续深入开展AFP、麻疹、风疹、新破等疾病的主动监测,坚决落实旬、月主动搜索制度,及时发现可疑迹象,及时准确搜寻、把握可能存在的免疫薄弱区,确保在苗头问题出现时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制。
要坚持组织实施查漏补种工作,要坚持发现漏种及时补种的原则,不仅每月要开展查漏补种,还要做好在发现免疫规划疫苗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时,迅速采取大面积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准备工作,确保在疫情出现时能迅速采取有力措施。
继续落实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继续督促学校依法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新生报名程序,要坚决杜绝走形式的查验工作。
以乡为单位,新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8%,应补种儿童完成全程补种率≥98%。
各乡镇、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宣传教育新平台,所有可利用、最有效的手段方法,坚持不断做宣传,努力提高群众配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