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美妆行业屈臣氏分析报告

2018年美妆行业屈臣氏分析报告

2018年美妆行业屈臣氏分析报告
2018年5月
目录
一、概况:保健与美容连锁龙头,全球并购扩张 (6)
二、精准定位+快速扩张+自有品牌,打造个人护理专家 (7)
1、定位:围绕目标客群,打造个人护理专家 (8)
(1)目标客群18-35岁,月收入2500元以上女性 (8)
(2)首创“个人护理专家”,优化门店陈列、丰富品类结构 (9)
2、渠道:持续快速展店,强化规模优势 (10)
(1)2008-2017年门店数CAGR 26% (10)
(2)庞大的网点&标准化运营,提升规模效应 (11)
①提升商品新鲜感和丰富度 (11)
②发展高毛利率的自有品牌 (11)
③创新会员营销,提升忠诚度 (11)
3、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20%,提升差异化与利润率 (12)
三、连续三年同店下降:屈臣氏遇到的问题 (14)
1、化妆品电商快速成长,线上渗透率增至23% (15)
(1)电商与CS渠道份额上升,百货与KA等下降 (15)
(2)屈臣氏2011年开始提前布局电商 (17)
2、CS渠道竞争加剧,屈臣氏/娇兰佳人效益下滑,丝芙兰/爱茉莉稳定 (18)
(1)CS渠道份额的提升更多是来自于开店,而非单店收入、坪效的提升 (18)
(2)屈臣氏经营绩效下滑的问题,不是个例 (18)
(3)但彩妆占比较高的丝芙兰经营效益稳定提升,爱茉莉太平洋整体平稳 (19)
(4)低线地区美妆消费需求快速释放,区域CS龙头或占优 (19)
(5)娇兰佳人:以加盟快速展店,单店收入与坪效下降 (20)
(6)丝芙兰:单店收入逐年提升,坪效3.88万元/平米最高 (21)
(7)爱茉莉太平洋:快速展店,单店收入与坪效相对稳健 (22)
3、品牌与品类结构老化,错失潮流美妆的升级发展契机 (23)
(1)美妆行业增速高于个护 (23)
(2)消费升级持续,中高端海外美妆品牌受青睐 (23)
(3)屈臣氏的错位:个护占比高,美妆主打自有品牌和本土品牌 (24)
四、转型方向:新零售时代,加强潮流美妆、优化消费体验 (25)
1、人:重新定义目标客群,结合移动端加强会员运营 (26)
2、货:缩减国产品牌和自有品牌,大规模引进彩妆 (27)
3、场:门店升级,扩大体验区 (27)
屈臣氏集团80年代进入中国,通过精准客群定位、庞大的网点规模和自有品牌优势,成功打造“个人护理专家”品牌形象。

而其
2015-2017年同店连续下降,虽有行业性的线上分流、线下竞争加剧,及消费者行为变化等,但对比丝芙兰、爱茉莉太平洋相对稳健的经营状况,或许屈臣氏自身品类品牌结构、门店布局与体验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其2017年开始积极转型潮流美妆、优化消费体验。

多次全球并购,成长为保健与美容连锁龙头。

①屈臣氏以香港药房起家,1981成为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全资子公司;2005年以5.34亿欧元巨资收购法国最大的香水及化妆品零售商Marionnaud SA 后,成为最大个护零售商,开始全球扩张;②屈臣氏集团2017年零售额1562亿港币,增长3.08%,同店增0.9%,其中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额218亿港币增长4.16%,同店降4.3%;截至2017年底,屈臣氏在全球24个市场门店数14124家,其中在中国454个城市门店数3271家。

屈臣氏中国的成功经验:精准定位+快速扩张+自有品牌。

①定位:目标客群为18-35岁、月收入2500元以上女性,2016年女性顾客占比90%,客单价120元;预计2018年客群结构中,80/90/00后各占比38%/44%/8%。

②渠道:屈臣氏中国2008-17年门店数CAGR 26%,2017年净增342家至3271家,平均新店现金回本期10个月;2010-17年收入CAGR 约12%,EBITDA 毛利率维持20%左右。

③自有品牌:2009年上架,品牌数约15个,SKU 超2000个,估计年销售额30-40亿元占比20%;相对入驻品牌,自有品牌品类全、价格低、面膜护肤品类销量高。

连续三年同店下降,遇到了哪些问题?屈臣氏2015-17年同店销售增速各-5.1%、-10.1%、-4.3%(4Q17略增0.1%);据Euromonitor,其单店收入与坪效2012年以来逐年下降,且2016-17年降幅扩大,2017年单店收入492万元,坪效1.12万元/平米,均不及2011年1/2。

①电商分流:线上渗透率由2003年的0.3%增至2017年的23.2%;电商与CS 渠道(主要来自开店)份额上升、百货与KA 下降,2016年电商、CS 销售占比各21%、18%,百货、KA、直销各19%、27%、11%。

②CS 渠道竞争加剧:屈臣氏的经营绩效下滑,不是个例,2012-17年屈臣氏单店收入、坪效CAGR 各-10.75%、-13.06%,娇兰佳人单店收入、坪效CAGR 各-16.52%、-18.2%;但丝芙兰与爱茉莉太平洋经营稳健:丝芙兰2017年收入35亿元、门店数210家,单店收入逐年增至1669万元、坪效3.88万元/平米最高;爱茉莉快速展店,单店收入(400-500万元)与坪效(2-2.5万元/平米)相对稳定。

③品牌与品类结构老化,错失潮流美妆的升级发展契机。

一方面是美妆行业消费升级,中高端海外品牌受青睐,另一方面是屈臣氏传统的商品结构中,个护占比高于美妆,且因高比例自有品牌、本土品牌,进口品牌(特别是欧美品牌)较少。

新零售时代,转型潮流美妆、优化消费体验。

2017年4月屈臣氏首席营运官高宏达全面接管中国业务,推出系列改革方案,主要举措:①重新定义目标客群,推出“莴笋”APP 加强会员运营。

屈臣氏中国门店每周客流约1400万,每月约5000万,转化率高达40%;在移动化环境下,会员数600万,且80%消费者均为会员,85%交易均通过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