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兼施脑白金
脑白金现象让广告界人士大跌眼镜,按照“常规”,脑白金是早就应该死了的。
可是,脑白金非但没死,还活得挺滋润,三年多的时间,实现近二十亿元的销售奇迹。
其中仅2001年1月就创下了2个多亿元的佳绩,突破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单品单月的销售记录。
仔细研究脑白金的广告策略,其成功之处可圈可点,其中最大的亮点便是软硬兼施,软性文章与硬性广告相互配合,互为呼应。
1、在登文章之前先寄一轮书进行预热。
大规模派送《席卷全球》一书,在消费者的脑海中造成脑白金体在全球畅销的印象。
在登了一轮软文之后,再将《席卷全球》一书中的精华部分汇集,夹在当地有影响的报纸中派送。
2、以软文为入市切入点。
在企业尚未登场,消费者尚未产生戒备心理时,将脑白金体这一概念植入消费者脑海,为日后脑白金的推出打下基础。
如《人类可以长生不老吗?》《两颗生物原子弹》《本世纪两大震撼》等软文,无论从内容的猎奇性、权威性,还是可读性,都能激起人们强烈的兴趣,在当时的确收到了吸引市场的效果。
尤其是功效软文《一天不大便等于抽三包烟》《女人四十,是花还是豆腐渣》等面市后,更是迎合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
脑白金的软性文章全无商业气息,尽量回避易让消费者认为文章是广告的一切词语、图片,在版面的位置安排上也是煞费苦心,使消费者认为是媒体的自发炒作。
为了炒得热闹可信,脑白金还准备了“反面文章”,通过正面文章宣传功效,再通过反面文章在肯定功效的前提下攻击“人类已攻克长生不老”等一些不痛不痒的结论。
3、科普专题片。
由于电视效果见效慢,在报纸炒作的前一周,脑白金便开始在当地最有影响的电视台播放科普专题片,并与第一轮寄书统一时间。
前一个月播放四部新闻片:《生命领域的两大震撼》《20亿美元的太空试验》《白鼠立大功》《美国人为什么疯狂》;后一个月播放四部功效性专题片,并与四部新闻片交叉炒作。
4、推拉张贴。
做到有门就贴,门门必贴,对品牌起到良好的提示作用。
5、硬性广告。
在软性广告炒作到一定的时候,就要让宣传落地,利用硬性广告告诉消费者哪儿有售。
电视广告选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切播,在时间上保证了三个第一:电视剧切播前的第一个广告、电视剧开始前倒数第一个广告、电视剧断剧的倒数第一个广告,确保了广告的收视效果。
在软硬兼施的大政方针下,加上地面推广的密切配合,脑白金很快火了起来。
但在这红火的景象背后,如果我们冷静的分析,也会发现其不足之处:
1、脑白金=礼品,后果=作茧自缚
脑白金的电视广告,一直打礼品牌,“脑白金=礼品”的概念已经路人皆知,这是脑白金今天的成功,也许正是脑白金明天的失败,正所谓“成也礼品,败也礼品”。
保健品以功效为生存基础,而很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脑白金有什么用,只知道它是礼品,这对做长线产品明显不利。
在送礼品讲究新意的今天,消费者今年送脑白金,明年送脑白金,但年年都会送脑白金吗?一味地宣传礼品的概念,也人为地划清了淡季和旺季的界线,过年过节时销量上升,而平时销量就下降。
如果礼品牌和功效牌交叉打,则可以收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效果。
2、脑白金名称的局限性
对于做品牌而言,脑白金的名称内涵太具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推出其它的产品,脑白金的名称是否还合适,值得考虑。
而新的产品如果使用新的品牌,另起炉灶,代价是否太高昂。
如果能搭上脑白金的顺风车,依靠脑白金打响一个品牌,再以品牌带动新产品,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变长期依靠一条腿走路的局面。
3、高知名度低美誉度
脑白金的成功,电视广告功不可没,但一味地迷信电视广告的威力,过度地滥用电视广告,其后果将是,一旦电视广告停下,产品也将在市场上消失。
而对于国际品牌而言,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疾风骤雨,或是细水长流,这便是两者的差别所在。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脑白金的广告毫无创意,甚至可以说俗不可耐,只不过依靠庞大的投放,跟十三亿人民混了个熟脸,产品具备了极高的知名度。
但知名度并非品牌的全部内容,同样是高知名度,可以是流芳千古,也可以是遗臭万年,因此,美誉度、忠诚度同样重要。
在目前阶段,脑白金的美誉度与其知名度难以相提并论。
在中国这个庞大的、没有完全成熟的“特殊市场”里,虽然在短时期内仅依靠高知名度便可以打开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尤其是国门大开之后,这种美好时光将一去不返。
4、缺乏全面的品牌经营观,仍然停留在做产品的阶段,这与哈六药犯了同样的错误。
如果我是脑白金,我会怎么做?
我们不得不承认脑白金有很好的知名度,也迅速的打开了市场,但是这样的繁荣只是短暂的,我猜脑白金的人肯定不傻,他们用不了多久就会推出新的产品,并且还是会选一个明确的定位(脑白金的定位是礼品),并且还会利用脑白金的成功知名度迅速的打开市场,但是脑白金不是耐克(当年耐克用鞋子打衣服的牌子),他没有很好的美誉度,所以我估计脑白金的下一个品牌顶多有三年的生命周期。
是不是已经有新的牌子了(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