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的关系研究

关于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的关系研究

关于区域旅游收入与接待游客数的关系研究
旅游区最优旅游人数区间分析
针对国内外,许多旅游景区由于对接待游客数量不明确,造成许多旅游区“人满为患”。

景区虽然接待了大量的游客,但是收入却并没有明显的增加,甚至反而减少。

边际收入递减规律:
在旅游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旅游景区人数特别少或者特别多的时候,都会对旅游者在景区停留时间产生消极影响。

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如果在一个旅游景区,只有他一个游客或者游客非常稀少,他是不会愿意游玩太多时间。

因为过久的远离人群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感,甚至恐惧。

同时,旅游的目的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当日在景区人数的不断增加,当旅游人数小于某一特定数量时,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收入是递增的;当游客数量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随着人数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收入是递减的。

旅游者外出旅游,无非是想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回归自然。

游玩的时间短,自然他的消费就少,旅游区的收入也就很少。

旅游景区承载力的概念:一般认为,旅游景区承载力是指在游客的基本游览要求和旅游地的环境质量保护要求均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旅游景区最多所能容纳的游客人数。

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活条件下,旅游景区在保证其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极值。

旅游收入:旅游景区在经济在发展时,不但要吸引游客到来,还有设法让游客多停留、多消费。

通常情况下,旅游者的消费和他旅游所花费的时间是正相关的。

也就是说,旅游者在旅游景区逗留娱乐的时间越长,那么为旅游景区带来的收入就越多。

条件:既定在一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其他条件不变,旅游收入只是游客数量(当日在旅游区的游客数量,即人数的存量而非变量)的函数,既Y=f(N)。

可以得到区域旅游的总收入(Ty),旅游区域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Ay)和区域旅游边际收入(MP)这三个概念。

旅游区域总收入Ty是指与可变区域旅游人数相对应的最大收入。

它的公式定义为:Ty= f(N)。

旅游区域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Ay是指平均每个游客在旅游区的消费为旅游去带来的平均收入,也就是平均游客消费量。

它的公式定义为:Ay=Ty/N= f(N)/N,N是游客总数量。

区域旅游边际收入(MP)是指每增加一个游客所增加的旅游收入量。

它的公式定义为:MP=△Ty(N)/△N=d Ty(N)/dN
区域旅游总收入、旅游区域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区域旅游边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如图1可以看出
第一:关于边际收入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根据边际收入的定义公式MP=△Ty(N)/△N=d Ty(N)/
可以推知,过Ty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值。

dN
正是由于每一个旅游人数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收入MP值就是总收入Ty曲线的斜率,所以,在图中MP曲线和Ty曲线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在旅游人数少于L3的区域,MP均为正值,则相应的Ty曲线的斜率为正,既Ty曲线是上升的;在旅游人数大于L3的区域,MP均为负值,则相应的Ty曲线的斜率为负,既Ty曲线下降。

当旅游区接待游客的数量恰好为L3时,MP为零值,则相应的Ty曲线斜率为零,既Ty曲线达到极大值点。

以上这种关系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只要边际收入是正的,总收入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收入为负的,总收入总是减少的;当边际收入为零时,总收入达到最大值点。

进一步地,由于在边际收入递减规律的作用下的边际收入MP曲线先上升,在A’点达到最大值,然后再下降,所以,相应的总收入Ty曲线的斜率先是递增的,在A点为拐点,然后是递减的。

也就是说,MP曲线的最大值点A’和Ty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

第二:关于区域旅游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根据旅游区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的定义公式Ay=Ty/N= f(N)/N可以推知,连接Ty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y值。

由于这种关系,在图1中,AY曲线在B’点达到最大值时,必然又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最陡的切线与Ty曲线相切,其切点为B点。

第三:关于旅游区域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与区域旅游边际收入之间的关系。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MP曲线和Ty曲线存在这样的关系:两条曲线相交与Ay曲线的最高点B’。

在曲线上,点B’以前,MP曲线高于Ay曲线,MP曲线将Ay曲线上拉;点B’以后,MP曲线低于Ay曲线,MP曲线将Ay曲线下拉。

所以,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MP的变动总是先于Ay的变动。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就会引起平均量的增加;反之,就会引起平均量的减少。

在图中就是,当MP>Ay时,Ay曲线是上升的;当MP<Ay时,Ay曲线是下降的;当MP=Ay时,Ay曲线达到极大值。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将区域旅游收入和区域旅游人数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

如图1所示。

在第一阶段,曲线的特征是:旅游区域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

区域旅游边际收入上升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且区域旅游边际收入始终大于旅游区域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总收入始终是增加的。

这说明,在这个阶段,游客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只要游客数量增加,旅游收入就会大幅度增加。

因此,不应把游客数量控制在这
个阶段,而应该继续增加游客接待量直至第二阶段。

在第三阶段,曲线的特征为:旅游区域从游客获得的平均收入继续下降,区域旅游边际收入降为负值,旅游总收入也开始下降。

这说明在这一阶段,旅游去接待了过多的游客,减少游客接待量有利。

因此,旅游区可以通过减少游客接待量来增加收入,以摆脱边际收入为负和总收入减少的局面,从而退回到第二阶段。

由此可见,任何理性的决策者都不会把游客接待数量停留在第一阶段,也不会游客接待数量停留在第三阶段,所以游客接待数量应该在第二阶段。

在第二阶段,可以得到又第一阶段增加游客接待量所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以避免由于接待游客数量达到第三阶段后带来的不利。

所以,第二阶段是区域旅游接待游客量的决策期间。

旅游总收入先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
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旅客的消费,游客消费量的大小取决于游客逗留的时间、购买旅游产品的多少。

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关于旅游收入随游客人数增减的变化,和旅游基础设施维护费用随旅游人数增加而增加,两者相互作用,最终达到旅游景区收益的最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