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071 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1年1月8日一、前言部分环境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开展的会计。

其目的是力求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发展,从而防止滥用自然资源,透支未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传统会计侧重于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出发,缺乏对企业环境资源、环境责任和环境费用的计量,缺乏对企业取得的环境收益或损失的确认。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复杂、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环境方面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以货币计量为主的传统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

于是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开始把环境保护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地研究,从而形成了“环境会计”。

作为研究环境会计切入点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这些因素都迫切要求我国建立环境会计体系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使之与国际接轨。

从全球范围开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是从我国来看,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工作较为滞后,实务方面更是进展缓慢,企业对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问题也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鉴于这些,本文试对我国企业在借鉴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经验基础上,研究当前应如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对策,希望能对环境会计理论加快在我国的完善与应用做到一点有益的贡献。

二、主体部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企业环境管理和企业会计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众多专家、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成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是随着环境会计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1971年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J.Marlin)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

1992年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后,国外越来越多的会计学家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环境会计理论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1、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情况研究(1)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情况美国在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在美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表现在对环境成本和负债的报告上。

由于近二三十年来美国一系列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基本形成了一个环境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美国国会、美国国家环保署(EP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美国证监会(SEC)等团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对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问题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规范,对预防污染和治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为企业管理实务提供了技术指南。

(2)日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情况日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20世纪末,日本提出走向“循环型经济社会”,为此,日本政府首先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推行环境会计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

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制定各种环境法律、法规7000余种。

目前,日本的环境报告主要有三种,即:环境报告、生态行动计划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报告。

日本环境省多次完善和颁布了《环境会计指南》,目前,《环境会计指南(2005版)》是对环境省2002年3月发布的《环境会计指南2002年版》的完善,提出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模式以及环境保护对策效果界定的基木思路,对实务产生的影响极大。

(3)联合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情况近年来在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和实践方面,联合国有关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全球性的影响力。

1998年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集中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权威性的国际指南作用的《企业环境会计和报告》。

这份公告所讨论的范围是:企业经济活动和事项中产生的、影响或可能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成本与环境负债,并对与环境有关的主要会计概念进行定义,对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公布。

2003年,该组织出台了《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和《环境成本和负债的会计与财务报告》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工作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界定的研究通过观察一些参考文献,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进行衡量。

《公司年度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评价》(怀斯曼,1982)通过对大量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的研究,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归纳总结为经济因素、诉讼事件、污染状况和其他环境相关资讯4 大部分共16项内容,并按照信息披露的性质对其内容进行定量分析。

《社会与环境的战略报告的调查》(科米尔、戈登,2001)扩充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并进行了细化划分,大致分为环境风险、环境法规、污染治理情况、发展情况、土地修复及环境管理等方面。

《企业的政治代价:关于环境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调查》(帕特、特龙佩特,2003)使用修正的内容分析方法将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从环境风险、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以及政策法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

《日本环境会计实务》(国风胜彦、惠理子梨冈,2005)中指出日本环境省颁布的环境会计指南对企业环境报告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做了规定,内容包括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并对两者具体分类定义。

《国际跨国公司的环境报告:网站披露基础上的内容分析》(安妮塔·乔斯、李尚美,2007)一文中探讨全球200家最大的企业通过他们公司的网站披露环境会计政策和做法,分析了关于企业环境披露以下七个领域的内容:环境规划的考虑,高层管理人员对环境问题的支持,环境结构和组织细节,环境领导活动,环境控制,外部验证或认证的环保计划,企业环境披露的形式。

(二)国内研究成果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是从环境会计的研究开始的。

葛家澍教授和李若山教授1992年发表的《90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首次向国内介绍了西方的环境会计。

1999年,孟凡利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的专著《环境会计研究》,该书对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环境管理、环境报告的内容和模式等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经过十多年的借鉴和研究,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学者们普遍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定量与定性信息相结合、价值量基础与自然量基础相结合、环境的财务影响信息与环境业绩信息相结合。

《我国环境会计实务调查分析》(王立彦、尹春艳、李维刚,1998)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实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文章认为环境报告应包括环境管理目标、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应遵守的会计原则等。

同时建议企业将环境收入与支出项目的内容进行更为细致的细分,如环保设施、环境研究与开发、待摊环境费用以及环境复原负债等,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列示。

《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孟凡利,1999)一文中指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个方面。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汤亚莉,2006)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沪市201家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李晚金,2008)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学术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我国实际,从环保投资、环保借款、绿化费、排污费、其他环境支出、ISO14001环境认证、环保拨款与补贴、三废收入与税收减免、政策影响、或有事项、其他等1各方面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在《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机制》(李昕,2007)中,提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为: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环境管理情况,企业降低环境污染和环境负荷的对策,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及环境权益的数额和相关的会计政策,环境费用和环境收益的数额和相关的会计政策,环境绩效;其中前三项是非会计的环境信息,后三项是环境会计信息。

《试论环境会计的发展》(周琳媛,2009)一文中指出,现今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不仅数量甚微,而且一般只以招股说明书、排污申报登记等方式,对企业的环境支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获得情况、有无绿色产品标识及对环境负责的态度等有关情况进行披露。

《改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分析》(王英,2010)中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环境负债,其中环境效益应当按照非货币的文字表达方式加以披露。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目前主要有补充环境会计报告模式与独立环境会计报告模式。

但是,目前究竟采取哪种报告模式比较合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环境会计若干问题探析》(李正勇,2007)一文中指出,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应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对传统财务报告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将环境信息纳入财务报告之中。

具体做法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科目;在损益表中增加“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环境损失”、“环境利润”等科目。

对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或予以文字说明等,以揭示企业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

另一种是编制专门的环境会计报告来反映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情况。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黄静,2007)中,作者提出非独立报告的几种形式,即在现有报表中披露但不单列项目,在现有报表中披露并单列项目,在现有报表基础上增加附表或补充报表,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

《我国环境会计实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何卫红,郑垂勇,2007)一文中,指出在高污染的造纸行业中,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统一,有的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有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的;同样在“管理费用”中核算的排污费,有的出现在对管理费用的项目披露中,有的出现在“经营活动支付的其他现金流量”项目披露中。

还指出应将环境会计信息尽可能与现行的会计体系相融合。

在《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措施》(刘健民,张孝兰,2010)中,作者认为我国应在传统会计报表内增加有关环境会计的核算资料.再辅之以报表附注、文字说明等,揭示企业基本的环境会计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