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两篇寓言故事,其中《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循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守株待兔》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看成是会不断发生的事情,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 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
要存有侥幸心理。

5.会写“守、丢”等9个字。

6.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1.认识“寓、焦”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会写“龙、恩”等12个字。

教学难点:
1. 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意外的收获不
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寓”等4个生字。

2、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是篇的意思。

二、学习《揠苗助长》,初步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出示课题,正音。

2、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指生读第二自然段(认读词语:筋疲力尽)
说说“筋疲力尽”的意思,读出他的累。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焦急”
1、课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
2、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学生读。

3、体会“焦急”。

(1)找出文中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2)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3)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4)理解“自言自语”。

4、找出文中的其他语句来感受他的焦急。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理解“巴望”:盼望、期望、希望、渴望,朗读句子。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你从哪个词语中知道的?(好象)
指导朗读:一天,两天,三天,要读得慢,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的焦急。

四、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1、禾苗长高长大的事能急吗?为什么不能急?
2、植物都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按照一定的生长规律、生长顺序来长高、长大。


可不能着急。

3、揭示寓意,说说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急于求成、违反规律)
五、学习第3—4自然段
1、可是这个人非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还非常得意!谁来读读他说的话?
2、喘气这个动作是怎么样的?
3、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大口大口地喘气?
4、想想当时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

六、拓展运用寓意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他的儿子,或是他的邻居、朋友,看着枯死的禾苗,你想对
他说些什么呢?
2、其实我们做的事情都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如果太急了,违反了事情发展的规律,
反而不会有好的结果。

希望大家从文中的这个人身上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干出这样的傻事来。

3、明确“揠苗助长”的意思。

板书:
揠苗助长
着急——拔苗——枯死
急于求成违反规律欲速则不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守”等6个生字。

2、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窜”、“乐滋滋”、“整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书写“守”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揭示课题,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指生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生字:窜出来、撞在、树桩、从此、锄头
3、巩固字词
(1)集中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守、窜、装、桩、此、锄。

4、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1)“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你能找出来吗?
(2)集体交流: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3)守株:整天坐在树桩旁边待:等兔:野兔
(4)连起来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那个人为什么要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待野兔呢?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2、原来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啊!请你再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结合文中的句
子,谈谈你的看法。

(1)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俩。

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抓住“忽然、装、窜、不知怎的”来体会事情发生的偶然。

“窜”是怎么样的动作?
(2)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抓住“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乐滋滋、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来体会种田人的贪心和不劳而获。

随机理解“乐滋滋”,给“乐滋滋”找个近义词。

指导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就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
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理解“整天”
4、他整天等着,可是结果呢?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到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庄稼又全完了,真是一无所获啊!
5、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朋友、亲戚,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同学们,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
只有脚踏实地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得到收获。

板书设计:
守株待兔
侥幸得兔——不劳而获——一无所获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守、丢”等9个字。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3、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小组内分别讲讲这个故事。

2、派代表讲,师生共同评议。

二、完成课后“读读想想”。

1、自由读读这三句话。

2、能去掉带点的词吗?说说理由。

3、齐读这三句话。

三、指导书写。

1、认读“守、丢”等9个字。

2、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全班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仿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与评价。

三、完成《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的相关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