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
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
另外,夹江水体的形成除了可引溉上游水系外,还可以在局部考虑通过闸门蓄留潮水(有 近 1m 的水位差)和季节性洪水,使城市景观感应大自然之呼息,充满动感.
(3)三条平行走廊
基于带状多中心城市的特点,平行发展三条功能走廊。
钱塘江具有共赏空间和休闲旅游资源的价值,是新城市沿江发展形成多中心带状城市的 原动力。基于这一特点,为建设一个高效、和谐、健康优美的城市,在钱江两岸分别规划三 条有明确功能的走廊,即:
③沿江风景休闲走廊
专门用于驱车或步行的风景观光和休闲活动。流线形的观光车道,穿行于绿地与湖泊之 间,钱塘江若即若离,沿江文化设施与自然风景交相辉映,“近岸无暇目,远峰更兴想”改 造原规划的滨江大道,不把它作为城市交通干道。
(4)绿道及蓝道网络
以钱塘江为共赏空间,建立山——水,水——水景观联系,形成绿道及蓝道网络。
②现有防洪堤具有防止五百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但却形成一堵僵硬、缺乏生机的高墙, 不但将人与水分开,也将自然生态过程隔断。为此本规划提出在保留原防洪堤的情况下,在 堤外河道内保护和促进河滩绿洲的形成。
③宽阔的钱江水面完全允许这样绿洲的存在。数十米至百米宽的绿洲不会妨碍航道及洪 水的排泄。具体做法包括用最少的人工措施,如在上游做堰和护堤,促进泥沙的沉淀过程, 形成一个从防洪堤伸入江心的斜坡沙滩。在这一宽达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沙滩上,形成一系列 由陆生到沼生再到水生的以及从淡水到咸水的生物群落,它们分别与潮水的周期性、江水的 季节性,及不同汛期的洪水干扰相适应,它将是多种生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场所。
④景观生态途径——强调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与整体性
维护场地内山水格局及生命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通过绿色廊道及蓝色通道,形成完整的 景观生态格局。
2.规划前期分析
(1)历史及文化过程
与水的过程及陆地的形成过程相适应,从西湖的形成,到杭州城市的扩张,都呈同心弧 形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扩展,西湖是这些同心弧年轮圈的圆心。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钱 江新城是历史的延续和必然,顺承了一条千百年来的历史文脉。以凤凰山为靠山,面临钱塘 江的南宋古城遗址,以及目前残遗的历史古迹,包括白塔、六和塔、八卦田等都为新城区提 供了宝贵的景观资源,应着重保护并充分利用,成为新城景观的有机部分。
项目首席设计师:俞孔坚
主要设计人员:Christian Lemon,Scoot Linder,张东,李健宏
济南共青团路广场设计
弯一曲溪流,唱尽舜耕故事; 垂一帘水幕,窥够人间风情。 水底采光,映出货架满目琳琅; 台阶错落,展示城市男女百态。 南北穿梭,导引休闲购物; 上下串通,激活都市地下. 青砖木棱,饰出清雅建筑; 乔木竹丛.成就宜人场所。
文化旅游中心将与旧城及南宋古城遗址,玉皇山,凤凰山等呈很好的呼应,具有无限的景观 潜力。
②商务办公中心
钱江三桥北端 4、5 号地块为 CBD(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引导城市向钱江下游及沟通南 岸未来城市中心的战略性节点。东可与城外高速公路相联系,北与旧城相通,南侧跨桥与新 建机场相联系;临江则以大面积堤内生态绿洲为前景,具有良好的商务办公环境。
成为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生态景观,同时为居民的郊游和休闲提供
了一个难得的场所,具有鲜明的都市与自然共生的特色。
(2)夹岸水系
引灌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景观,使之亲人、宜人。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规划提出 利用和开设江南、江北的溉渠,引溉钱江上游清水,形成夹岸水系。
①增加宜人性
钱塘江江面开阔,水位变化大,与陆地高差悬殊。且因潮水作用,水质混浊,虽有大江 大河之势,又有潮来潮往之动感,却令人难以亲近,可望而不可及。多了一分大自然的壮阔, 却少了一分城市水系的优美和宜人。因此,若能将上游清水引入堤内,形成与钱江平行却高 出钱江水面 2-3m 的水系、湖泊,则可使内外水体动静生辉,大小呼应。使居民远可观钱江 动势,近可体验秀水之质。极大地提高新城的景观质量和生活环境。
③大都市商业中心
复兴桥北端的凤凰城,位于南部旧城及北部新城之中,且在城市交通枢纽,为人流集散 之地,为大都市生活的物质中心,也是实际的几何中心,最宜作为零售.购物商业服务。大 型综合商场,主题购物场所,室内外景观设计相结合.现代都市购物体验,融娱乐于购物之 中.
(6)社区结构
社区为单元的有机结构、新城市主义的典范本规划借鉴新城市主义的规划思想,强调亲 人.宜人和紧凑的城市布局,以社区为单位,将生活与工作场所组织在一个宜于步行和公共 交通便捷的有机体内。以中间的生活走廊为纽带,将居住与社区商业、文化及医疗设施便捷 地联系在一起,每一单元社区内部有与社区绿地相结合的幼儿园,以及与交通集散地相结合 的商业网点,两个社区之间又有与社区间绿地相结合的小学,每四个小区之间形成中型商业 网点及与大型绿地系统相结合的中学及社区文化和医疗设施,生活社区之间又有满足一定数 量的人员就业的商业及办公区。使居住、绿地及水系、便捷的公共交通、文化及商业设施组 成一个有机的高效和谐的结构与功能网络。
1、区域与新城镇景观规划案例: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2、城市中心与街区设计案例:济南共青团团路广场设计 3、场所与环境艺术:都江堰广场(全国竞赛获奖和中标) 4、城市公园与绿地:中山歧江公园案例 杭州钱塘新城概念规划
1.规划目标与指导思想——21 世纪的滨江新城 (1)规划目标与定位:21 世纪的滨江新城 一个生态的城市——强调高效、节约、人与自然共生,维护自然过程与格局;
一个感性的城市——强调亲人、宜人、人的尺度、人的体验; 一个有内涵的城市——延续历史文脉,富于地方特色,显现场所精神; 一个生活的城市——方便、舒适、安全、健康; 一个旅游的城市——迷人的景色、崭新的风貌、富有特色的体验。
(2)本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为实现规划目标,本规划强调以下几大理论和指导思想:
(5)三核心格局
三核心城市整体格局,功能明确,形象鲜明。
在本规划区内,强调三个城市中心,每个中心都有各自鲜明的功能和形象。同时,它们 之间又相互补充,有机联系,从而形成新城区的新形象。
①文化旅游中心
复兴桥南端,集中布局文化设施,旅游设施,市政设施及大面积公园绿地,水上码头观 光塔等,作为新都市文化及旅游的中心,作为未来杭州——萧山大都市圈的一个核心,隔江 遥望玉皇山及杭州老城,南北呼应,大大拓展了城市发展腹地,而又以复兴桥与旧城相沟通, 南与新机场相连,交通便捷。同时,它地处钱江凹岸,作为港口的条件较好;又有一河渠(北 塘河)存在,与北岸六和塔在一视线上,形成独特斜向透景线,具有良好的景观基础。作为
依据施工程序,把开挖下沉广场的土方堆成场地西侧的台地,同时把下沉部分的乔木移 栽至台地及无需挖方的广场,形成密林区及疏林广场。普利街西北端的大量乔木全部保留, 形成商业街尽端又一林下广场。
④地面布局考虑地下市政管网 富有动感的曲线形下沉广场,既避开地下市政管网,又为广场营造了动态空间。 (2)营造人性场所 ①下沉广场 下沉空间配以溪水,形成喧嚣城市中之溪谷,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相对隔离的休闲场 所。 ②林下空间 营造城市中的绿岛。密林草坡、疏林绿地、竹丛溪水,带来多样的林下空间感受。 ③溪流浅滩 溪水浅滩蜿蜒曲折于台地边缘,并与反映城市肌理的格网相穿插,创造颇神的和谐
强调自然、生物、现代人的生活和历史文化的和谐。设计遵从自然,遵从文化。将大地 景观格局与城市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系统及多种生物引入人居环境,将现代人的 生活方式同地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有机结合。
②新城市主义的规划主线——强调社区的回归与可持续的城市
①外侧快速车流走廊
以交通为目的,连接城市与外围高速公路及机场。中间有绿色隔离带,两侧有宽 30m 以上的绿带。与原规划的干道相符,但支路出入口减少 50%,出入口从原规划的每 250m 一 个,减少到每 500m 一个。
②中间城市生活走廊
用专门的公交系统联系各个社区及商业区。文化区,主要满足通勤及日常生活功能。专 设公交车通道,自行车车道,机动车车道,两侧为和绿地相间的步行商业走廊、与原规划道 路相符,但明确其作为生活走廊的功能。
(2)区域发展战略与“井”字形
交通骨架
杭州市作为风景旅游城市的性质及对西湖的保护要求,决定了现有城市发展的局限性, 因此,向钱塘江两岸发展的战略转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区域发展和大都市形成的机制 来看,萧山市的发展与杭州市的扩展,最终使钱塘江两岸成为一个大都市圈的核心带,使钱 塘江成为杭州湾大都市的共赏空间。南北向与杭州旧城及萧山市联系的需要及规划大桥的建 设;东西向与机场及沪杭、杭甬高速公路的联系需要,使规划区内形成“井”字形交通骨架。
避免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老路,吸取郊区化和汽车化城市的教训,强调以方便。高效节 约和舒适为特点的社区化城市有机结构,发展步行及公交系统,提倡节约化的土地利用和功 能布局,强调生活——工作——娱乐的有机性.
③景观现象学的模式——强调场所精神,人的体验
吸取形式主义“城市美化”运动的教训,避免空洞的城市形式美化设计,强调场所精神 的挖掘,为人的体验而设计。
本方案的四大特色
(1)重场地个性
①尊重城市肌理
延续城市道路的肌理,将广场南北两侧平行于道路的网格相,叠加构成广场铺装和绿化 的基底。
②有机结合现有建筑
将场地内六幢建议保留的建筑全部融入广场,通过或加或减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一系列 宜人的小尺度空间,同时满足功能需要和设计主题的体现。
③保留或利用场地内现有乔木
城市景观设计实践的几个案例分析
作者:俞孔坚 凌世红 李向华 刘亦忻等 来源:网络 添加日期:10 年 12 月 10 日
基于对景观及景观设计的理解,"土人景观"多年来在不同尺度上的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 方法与技术,包括区域与新城镇,城市中心与街区,校园与科技园,居住社区,康体休闲地, 风景区与保护地,生态基础设施,城市公园与绿地,场所与环境艺术,内容包括总体景观战 略规划、总体空间规划,场地方案设计,场地施工设计等各个方面。同时将建筑设计与环境 艺术设计结合在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