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养生汤

中药养生汤

补中益气汤方名: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总结:补中升阳编号:027组成:黄芪15、人参15、白术10、灸甘草15、当归10、陈皮6、升麻6、柴胡12、生姜9片、大枣6枚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主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减: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方义:1.肺者气之本,黄芪-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6.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6.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7.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组成】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方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

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香砂六君子汤简介【来源】《古今名医方论》卷一【类别】补益类【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用于治疗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变生诸证者。

【组成】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十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加生姜二钱水煎服。

文本注释【集注】柯琴曰: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盖人在气交之中,因气而生,而生气总以胃气为本,若脾胃一有不和,则气便着滞,或痞闷哕呕,或生痰留饮,因而不思饮食,肌肉消瘦,诸证蜂起而形消气息矣,四君子气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藏,胃气既治,病安从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大行气之品以辅之。

则补者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而贲郁可开也,君得四辅则功力倍宣,四辅奉君则元气大振,相得而益彰矣。

【现代研究】尹氏用本方加山药为主方治疗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14例,结果痊愈12例,显效2例(辽宁中医杂志,1982,(7):4)。

方剂名称香砂六君子汤方剂别名参砂和胃散药物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藿香8分,甘草(炒)6分,宿砂仁(炒)8分。

处方来源《口齿类要》。

方剂主治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

八珍汤一、益气补品八珍汤《正体类要》(补益剂:补气)[组成] 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 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方解] 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 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 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组成:人参(30克)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当归(30克)川芎(3 0克)白芍药(30克)熟地黄(30克)炙甘草(30克)简介:【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类别:补益类出处:《瑞竹堂经验方》【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当归赤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茯苓甘草砂仁等分【用法】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气血,理脾胃。

【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

八珍汤【药物组成】人参、砂仁、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芷、熟地黄。

【处方来源】《外科启玄》卷十二。

【方剂主治】痘已齐,兼气血俱虚证。

【用法用量】上(口服)咀。

水煎服。

四物汤四物汤【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

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禁忌】斟酌。

【类别】:补益类当归: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调经,此外还有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熟地: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

白芍:《唐本草》说它“益女子血”,现代中医认为它能够养血柔肝,对月经不调有着很好的疗效。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异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组成】白芍药川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用法】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热服。

【功用】补血和血,调经化瘀。

【主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亏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时发疼痛;妊娠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下;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腹内积有瘀血。

【方论】本方是治疗营血亏虚,血行不畅的常用方剂。

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

四味合用,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禁忌】对于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中医药方[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8克[功用] 补血和血[主治] 营血虚滞证。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骨伤科疾病、过敏性紫癜、神经性头痛等属营血虚滞者。

[方解] 营血虚滞证表示血虚以及血行艰涩、停滞之意。

本方中熟地滋阴养血填精,白芍补血敛阴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川芎活血行气开郁。

四物相配,补中有通,滋阴不腻,温而不燥,阴阳调和,使营血恢复。

[加减法] 1.若痛经可加香附12克延胡索10克2.兼有气虚者,加入党参18克黄芪18克3.若血虚有寒者,则加肉桂粉4克炮姜4片4.若出现崩漏,则加入茜草根8克艾叶10克阿胶10克四物汤·补血方剂【简介】本方来源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常用的补血名方。

【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心悸失眠,头晕眼花,面色无华,或冲任虚损,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或阅经,脐腹作痛,舌淡,脉细涩。

或妊娠将养失宜,胎动不安,腹痛血出及产后恶露不下,小腹疼痛。

【组成药物】熟地黄12克,白芍药9克,当归9克,川芎6克。

【用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水丸剂:每次3~6克,每日3次;蜜丸剂: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或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现代研究】本方有抗贫血作用,可改善造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

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可抗放射线损伤,抑制肉芽增殖。

此外,本方还具有抑制子宫肌活动、补充微量元素、磷脂和维生素等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