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汉路拓宽改造一期工程施工路基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4月18日目录1.工程概况 (3)2.编制依据 (3)3.工期安排 (3)4.路基处理 (3)4.1.一般路基处理 (3)4.2.桥头路基处理 (4)4.3.U型槽与一般路段连接处路基处理 (4)4.4.U型槽及箱体结构外侧与辅道连接处路基处理 (4)5.材料要求 (5)5.1.路基填土 (5)5.2.钢塑复合土工格栅 (5)5.3.山皮土 (5)5.4.级配碎石 (5)5.5.石灰 (6)5.6.水泥 (6)6.施工方法 (6)6.1.工艺流程 (6)6.2.测量放线 (6)6.3.路槽开挖 (6)6.4.软基处理 (7)6.5.铺设土工格栅 (7)6.6.级配碎石施工 (8)6.7.水泥石灰土施工 (9)7.质量保证控制措施 (10)7.1.严格执行施工管理制度 (10)7.2.施工工艺及原材料的控制 (11)8.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3)8.1.碎石材质不合格 (13)8.2.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 (14)8.3.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 (15)8.4.土路床的干碾压 (15)8.5.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 (16)8.6.路床土层含有有机物质 (16)9.文明施工措施 (17)9.1.领导小组 (17)9.2.现场场地管理 (17)9.3.现场材料管理 (18)9.4.现场机械管理 (18)9.5.现场安全、保卫、卫生管理 (18)路基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2.3.《天津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道路工程部分) DB29-74-2004)2.4.《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2.5.《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0-2003);2.6.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3.工期安排3.1.施工准备材料进场计划3天,2015年9月23日完成;3.2.路槽开挖计划3天,2015年9月26日完成;3.3.路槽处理计划2天,2015年9月28日完成;3.4.铺设竹笆计划2天,2015年9月30日完成;3.5.回填山皮土计划3天,2015年10月3日完成;3.6.铺筑土工格栅计划2天,2015年10月5日完成;3.7.路基回填碎石计划3天,2015年10月8日完成;4.路基处理4.1.一般路基处理(1)旧路路基利用部分将旧路挖除至设计路床顶下40cm,然后施做40cm厚(每步20cm厚)的水泥石灰土(3%水泥+5%石灰)至路床顶;将旧路挖除至设计路床顶下40cm,路床压实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出现“弹软”时,则进行原槽6%戗灰,处理深度为40cm。
(2)新建路基开槽整平压实后,铺设两层竹笆,再分层回填50cm厚的山皮土作为承托层,其上铺筑通铺一层钢塑复合土工格栅,填筑30cm厚的级配碎石隔水垫层,土工格栅在碎石顶面反包裹2m锚固,碎石垫层顶面施做施做60cm厚(每步20cm厚)的水泥石灰土(3%水泥+5%石灰),然后在水泥石灰土顶面按序施做路面结构。
局部弹软地基路段,先打坝抽水清淤晾晒后再进行路基处理,以保证地基承载力。
路床顶回弹模量不得低于35Mpa。
4.2.桥头路基处理为防止灌水河桥桥头与一般路段连接处产生不均匀沉降,灌水河桥南北两侧桥头路基处理采用轻质泡沫土进行桥头路基处理,换填深度为桥头搭板底面下2.0m,道路横向换填宽度为58.3m,道路纵向换填长度为10m,道路纵向一般路段路基进行开蹬搭接,蹬高50cm,蹬宽50cm,泡沫轻质土顶面以下100cm处设置一层镀锌金属网。
4.3. U型槽与一般路段连接处路基处理为防止U型槽与一般路段连接处产生不均匀沉降,在U型槽与一般路段连接处采用轻质泡沫土进行路基处理,换填深度为U型槽两端搭板底面下2.0m,道路横向换填范围为35.1m,道路纵向换填长度10m,道路纵向并与一般路段路基进行开蹬搭接,蹬高50cm,蹬宽50cm,泡沫轻质土顶面以下100cm处设置一层镀锌金属网。
4.4. U型槽及箱体结构外侧与辅道连接处路基处理为防止地道结构外侧辅道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针对结构外侧影响路基区域采用泡沫轻质土进行换填处理。
根据换填道路与结构的走向关系,分为U型槽结构外侧换填处理及地道箱体结构外侧换填处理:(1)U型槽结构外侧换填处理对U型槽外侧围护桩进行削桩处理,削桩至路床顶面高程。
横向换填宽度为为围护桩至至辅道车行道外边线以外 1.5m处,换填宽度9.5m~9.9m,纵向为K0+489.407~K0+757.184、K0+898.728~K1+233.269,泡沫轻质土换填顶面与辅道车行道内侧路面结构底面平齐,换填深度为1.5m,内侧换填至U型槽结构边墙,外侧换填至辅道车行道外边线以外1.5m处。
泡沫轻质土顶面以下75cm处设置一层镀锌金属网。
同时辅道路面结构1.5%向外横坡的影响,需对泡沫轻质土表层依据路面设计横向标高进行1.5%的削坡处理,以此推出最外侧削坡15.75cm,即泡沫轻质土外侧平台高度为134.25cm。
(2)地道箱体结构外侧换填处理本段为辅道掉头位置,先期对地道箱体外侧围护桩进行削桩处理,削桩至路床顶面高程。
横向换填宽度为10.5m,纵向为箱体结构外侧围护桩至U型槽结构(与U型槽结构外侧泡沫轻质土换填处理相接),泡沫轻质土换填顶面与车行道路面结构底面平齐,换填深度为1.5m,内侧换填至结构边墙,外侧换填至结构边墙以外9m处。
泡沫轻质土顶面以下75cm 处设置一层镀锌金属网。
5.材料要求5.1.路基填土1)路基填土应选用液限不大于50,塑性指数≤26的土质,下列土质不能做为路基填土:沼泽土、泥炭及淤泥;含有树根、树桩、易腐朽物质或有机质含量大于4%的土;氯盐含量大于3%的土;碳酸盐含量大于0.5%的土;硫酸盐含量大于1%的土。
2)路基必须分层填筑碾压。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路床顶面层最小厚度不小于10cm,含水量应控制在压实最佳含水量±2%之内。
5.2.钢塑复合土工格栅钢塑双向土工格栅应采用凸结点型式,以保证结点连接牢固,其性能要求为:纵向抗拉强度:≥80kN;横向抗拉强度:≥80kN;伸长率:≤3%;结点剥离力:≥500N。
为尽量减少搭接工程数量,钢塑双向土工格栅幅宽不得小于4.0m,相邻格栅重叠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
5.3.山皮土山皮土采用较纯净的中风化强度以上的混合开山石料,开山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0cm,粒径大于10厘米小于30厘米的颗粒应超过石料总质量的70%,并应级配良好,不准采用同一粒径的石料。
施工时大粒径碎石应填在下部,空隙较大时应扫入石渣或石屑填充,上部可填石渣或石屑。
5.4.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垫层采用洁净的、不含植物残体、垃圾、泥土等杂质的石料,5.5.石灰石灰质量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规定的III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指标。
5.6.水泥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的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6.施工方法6.1.工艺流程测量放线→路槽开挖→软基处理→铺土工格栅→回填碎石→铺土工布→回填水泥石灰土6.2.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及甲方提供的导线、水准点成果表,在下承层上放出道路中心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进行水平测量,以便路基施工。
根据道路中线施测出道路边线,结合道路结构断面布置图及道路结构厚度计算出道路宽度。
6.3.路槽开挖⑴、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地表清理→分层开挖→装车→运输→人工从上至下刷坡防护。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车运输。
⑵、挖土方采用“纵向开挖法”,至上而下分层呈台阶式开挖,边开挖边防护,不得乱挖或超挖。
所有挖方作业均应符合图纸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挖方作业不得对邻近的设施产生破坏,并保持挖方边坡的稳定。
⑶、土方地段的挖方路基施工标高,应考虑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由试验确定。
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应修改施工方案,并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⑷、施工时必须注意对图纸未标明的地下管线和其他构造物的保护。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报告监理工程师,且应停止作业并保护好现场。
6.4.软基处理6.4.1.铺设竹笆铺筑一层竹笆片,荆笆片间用铁丝连接起来。
完毕后铺设第二层竹笆。
6.4.2.填筑山皮土⑴、要求含土量不得大于5%,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并应级配良好,不得采用同一粒径的石料。
⑵、施工采用与地基条件相适应的机械压实,接地压力不允许过大。
⑶、自卸车沿竹笆边缘卸山皮土,形成交通道,以便首先使竹笆被拉紧。
以后卸料要在前面已经铺好的山皮土面上,不要直接卸在竹笆上。
卸料高度不得大于1m,以免造成局部承载力不足;卸料后立即散铺,避免局部下陷。
⑷、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端装载机散料。
⑸、在路基两侧建成交通道后,再填铺交通道间的山皮土,应该平行于路堤轴线,由两侧向中心对称进行,并且始终保持填料成U型。
⑹、在第一层填料(40cm厚山皮土)上,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允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驶,不允许在填料上回行。
车辆、机械大小及重量均应限制,使其成型的车辙不得大于7~8cm。
⑺、山皮土的压实,通过推土机或挖掘机运行排压至表面无明显轮迹。
6.5.铺设土工格栅⑴、施工准备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⑵、施工方法土工格栅铺设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在受力方向联结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
土工格栅铺设要求幅面之间纵向采取密贴排放,横向采用连接棒连接或搭接法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横向接缝错开不小于1m。
铺设时使格栅与土层密贴,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铁钉将格栅固定在土层上。
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堤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清淤换填处土工格栅除外)。
土工格栅包裹路基填筑碎石垫层,土工格栅反包不得少于2m。
格栅铺设后及时填筑填料,间隔时间不超过48小时。
路基填筑碾压过程中,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行使。
土工格栅上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
⑶、注意事项:路基处理中采用聚丙烯材料的双向土工格栅,拉伸强度≥30KN,延伸率≤13%。
土工格栅之间的联结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其迭合长度不应小于15cm。
土工格栅摊铺后应及时填筑填料,避免阳光长时间的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
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容许沿路轴线方向行驶。
6.6.级配碎石施工⑴、材料要求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沙砾,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