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智能报告单功能介绍及使用方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智能报告单功能介绍及使用方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自动分析报告单
功能介绍及使用方法
(BAEP数据自动分析系统—V8.2.2.2)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殷全喜
作者运用Excel表格的函数功能编辑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自动分析报告单,其特点和优势为:1、将诊断标准融入报告单;2、手工录入10个原始数据,自动分析生成22个数据;3、对比分析150多个数据,自动判断提示受损部位。

4、标准统一、科学准确、不遗漏项目。

5、减少人为因素,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强度。

一、诊断标准:
1、记录参数:分析时间10mS,平均次数2000次,刺激强度90dB,掩蔽强度55dB
2、正常值:本院30例健康人,男性1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4.29±9.06岁,均无神经、精神及躯体疾病,无酗酒史。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BAEP正常值
波Ⅰ波Ⅲ波VⅤ
均值±标准差上限

均值±标准差
上限

均值±标准差上限值
潜伏期(PL)
(Ms)左 1.61±0.09 1.84 3.77±0.18 4.22 5.56±0.26 6.21右 1.62±0.09 1.85 3.76±0.18 4.21 5.56±0.26 6.21
振幅(uV)
左0.32±0.130.23±0.100.40±0.15
右0.31±0.110.26±0.110.39±0.14
Ⅰ—ⅢⅠ—ⅤⅢ—Ⅴ
峰间期(IPL)
(Ms)左 2.17±0.19 2.65 3.98±0.28 4.68 1.86±0.19 2.34右 2.15±0.20 2.65 3.97±0.29 4.70 1.84±0.17 2.27
3、异常标准:
⑴、波Ⅰ或波Ⅲ或波Ⅴ单个消失或均消失;
⑵、波Ⅰ或波Ⅲ或波Ⅴ波形分化欠佳或波形不整;
⑶、波Ⅰ、波Ⅲ、波Ⅴ潜伏期:大于均数+2.5倍标准差;
⑷、波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大于均数+2.5倍标准差;
⑸、波Ⅰ、波Ⅲ、波Ⅴ潜伏期耳间差≥0.4mS;
⑹、波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耳间差≥0.4mS;
⑺、Ⅴ∕Ⅰ振幅比<0.5;
⑻、波Ⅰ振幅比<0.5,振幅低的一侧为异常;
⑼、Ⅲ—Ⅴ∕Ⅰ—Ⅲ峰间期比≥1。

二、患者信息的录入:
1、需要手工输入的:姓名、年龄、ID号、BAEP号。

2、选择式输入:日期、性别、科室、临床诊断。

点击图中的:即可弹出供选择的项目。

四、BAEP原始数据的录入:
1、两侧的波Ⅰ、波Ⅲ、波Ⅴ的潜伏期数值、波Ⅰ、波Ⅴ振幅数据需要手工输入。

2、各波波形选择式输入:波Ⅰ、波Ⅲ、波Ⅴ波形不整、分化不佳、消失。

两侧波形分别选择输入。

点击图中的:即可弹出供选择的项目。

三、数据自动分析:
1、判断波Ⅰ振幅比是否异常:例如:当左侧振幅较对侧降低大于等于50%时,则显示:左侧振幅降低;当左侧振幅=0时,则显示:左侧振幅=0;当双侧振幅比正常时,则显示(—)。

余类推。

2、判断两侧波Ⅰ、Ⅲ、Ⅴ潜伏期是否延长,例如:左侧波Ⅰ潜伏期大于均数+2.5倍标准差,则显示:左侧波Ⅰ延长,否则提示:左侧波Ⅰ(—)。

余类推。

3、判断两侧各波峰间期Ⅰ—Ⅲ、Ⅲ—Ⅴ、Ⅰ—Ⅴ是否延长。

例如:左侧波Ⅰ—Ⅲ峰间期大于均数+2.5倍标准差,则显示:左侧波Ⅰ—Ⅲ延长,否则提示:左侧波Ⅰ—Ⅲ(—)。

余类推。

4、判断两侧Ⅰ、Ⅲ、Ⅴ潜伏期耳间差是否异常:例如:波Ⅰ潜伏期耳间差≥0.4mS,则显示:波Ⅰ≥0.4mS,否则提示:波Ⅰ<0.4mS。

余类推。

5、判断两侧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耳间差是否异常:例如:波Ⅰ—Ⅲ潜伏期耳间差≥0.4mS,则显示:波Ⅰ—Ⅲ≥0.4mS,否则提示:波Ⅰ—Ⅲ<0.4mS。

余类推。

6、判别两侧Ⅴ∕Ⅰ振幅比是否异常:例如:左侧Ⅴ∕Ⅰ振幅比<0.5时,则显示:左侧Ⅴ∕Ⅰ振幅比<0.5,若Ⅴ∕Ⅰ振幅比≥0.5,则显示:Ⅴ∕Ⅰ振幅比(—),余类推。

7、判断两侧Ⅲ—Ⅴ∕Ⅰ—Ⅲ是否异常:例如:左侧Ⅲ—Ⅴ∕Ⅰ—Ⅲ≥1时,则显示:左侧“Ⅲ—Ⅴ∕Ⅰ—Ⅲ≥1”,若Ⅲ—Ⅴ∕Ⅰ—Ⅲ<1时,则显示:“Ⅲ—Ⅴ∕Ⅰ—Ⅲ(—)”。

余类推。

四、结论:
系统自动分析生成了22个数据,经过对这些数据反复对比、分析多达150次后,将自动提示病变是周围性受损,还是中枢性受损。

1、提示听觉传导通路周围段受损的依据:
⑴、一侧波ⅠPL延长,或一侧波Ⅰ、波Ⅲ、波Ⅴ均延长;
⑵、一侧波Ⅰ消失,或一侧波Ⅰ、波Ⅲ、波Ⅴ均消失;
⑶、一侧波Ⅰ振幅=0,或波Ⅰ振幅较对侧降低≥50%;
⑷、波Ⅰ耳间差≥0.4mS。

⑸、一侧波Ⅰ波形分化不佳、波形欠规整;
2、提示听觉传导通路中枢段受损的依据:
⑴、一侧波Ⅲ或波Ⅴ消失;
⑵、一侧波Ⅲ或波Ⅴ潜伏期延长;
⑶、一侧Ⅰ—Ⅲ或Ⅲ—Ⅴ或Ⅰ—Ⅴ峰间期延长;
⑷、波Ⅲ或波Ⅴ潜伏期耳间差≥0.4mS;
⑸、Ⅰ—Ⅲ或Ⅲ—Ⅴ或Ⅰ—Ⅴ峰间期耳间差≥0.4mS;
⑹、一侧Ⅲ—Ⅴ∕Ⅰ—Ⅲ峰间期比≥1
⑺、一侧Ⅴ∕Ⅰ振幅比<0.5;
⑻、一侧波Ⅲ或波Ⅴ分化不佳、波形不整;
3、特殊情况的自动鉴别和提示:
⑴一侧波Ⅰ、波Ⅲ、波Ⅴ均消失时,系统将自动提示:“各波消失一般为听
路外周损伤,请结合临床”。

⑵一侧波Ⅰ延长,波Ⅲ、波Ⅴ顺延,系统将自动提示:“波Ⅰ延长,波Ⅲ、
波Ⅴ顺延,一般为听路外周损伤,请结合临床”。

⑶当一侧波(波Ⅰ或波Ⅲ或波Ⅴ消失时,将自动鉴别不至于出现耳间差≥
0.4mS;
⑷当一侧波Ⅰ潜伏期较对侧延长(PL>正常值,IDL≥0.3),对侧各潜伏期
正常时,对可能导致的正常侧Ⅰ—Ⅲ峰间期大于对侧的峰间期(≥0.4mS),系统将自动予以鉴别,并提示:“对侧波I延长致中枢段Ⅰ—Ⅲ≥0.4mS
(IDL伪像)”。

⑸当一侧波Ⅰ潜伏期较对侧延长(PL>正常值,IDL≥0.3),对侧各潜伏期
正常时,对可能导致的正常侧峰间期Ⅰ—Ⅴ大于对侧的峰间期(≥0.4mS),系统将自动予以鉴别,并提示:“对侧波I延长致中枢段Ⅰ—Ⅴ≥0.4mS
(IDL伪像)”。

⑹当一侧波Ⅲ潜伏期较对侧延长(PL>正常值,IDL≥0.3),对侧各潜伏期
正常时,对可能导致正常侧峰间期Ⅲ-Ⅴ大于对侧的峰间期(≥0.4mS),
系统将自动予以鉴别,并提示:“对侧波Ⅲ延长致中枢段Ⅲ—Ⅴ≥0.4mS
(IDL伪像)”。

⑺当一侧波Ⅰ潜伏期延长(PL>正常值),波Ⅲ,波Ⅴ均正常,对可能导
致的Ⅲ—Ⅴ∕Ⅰ—Ⅲ峰间期比≥1,系统将自动予以鉴别,并提示:“波
Ⅰ延长致中枢段Ⅲ—Ⅴ∕Ⅰ—Ⅲ≥1(伪像)”。

⑻、各波潜伏期耳间差、峰间期耳间差≥0.3mS时,系统将自动予以提示,但是不做为异常处理。

⑼、左或右侧波Ⅰ或波Ⅲ或波Ⅴ消失,在波形选择时选择:某波消失,不作为数据处理的依据。

必须在相应波潜伏期的单元格里填“0”,在相应波振幅的单元格里填“0”。

五、运行环境:
1、Excel2007以上版本;
2、WPS表格。

附件1:一侧波I、波III、波V均消失的BAEP报告单。

附件2:对侧波I延长致中枢段Ⅰ—Ⅲ≥0.4mS(IDL伪像)报告单
附件3:对侧波I延长致中枢段Ⅰ—Ⅴ≥0.4mS(IDL伪像)报告单
附件4:对侧波Ⅲ延长致中枢段Ⅲ—Ⅴ≥0.4mS(IDL伪像)报告单
附件5:波Ⅰ延长致中枢段Ⅲ—Ⅴ∕Ⅰ—Ⅲ≥1(伪像)报告单
附件6:波Ⅰ延长,波Ⅲ、波Ⅴ顺延BAEP报告单
二〇一六年七月三十日邮箱:hzyqx@
附件1:一侧波I、波III、波V均消失的BAEP报告单
附件4:对侧波Ⅲ延长致中枢段Ⅲ—Ⅴ≥0.4mS(IDL伪像)报告单
附件5:波Ⅰ延长致中枢段Ⅲ—Ⅴ∕Ⅰ—Ⅲ≥1(伪像)报告单
附件6:波Ⅰ延长,波Ⅲ、波Ⅴ顺延BAEP报告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