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现代金融制度与商业银行【学习提示】本章首先论述了现代金融制度的功能及基本结构,然后以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为核心,阐述了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的功能、组成结构等,并以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制度为例,说明了商业银行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现代金融制度1.1.1 现代金融制度的概念金融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立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联系。
金融制度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金融制度已演化成复杂而又脉络清晰的系统。
一个完善有效的金融制度是现代经济得以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的基础。
金融制度一般应包括四大要素,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及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机构是指经营货币资金的各种金融组织。
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金融工具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
金融监管是监管主体为了实现监管的目标而利用各种监管手段对监管对象所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的和主动的干预和控制活动。
1.1.2 现代金融制度的功能金融制度在整个经济运行中具有以下功能:1.配置功能金融制度的基本作用是有效地将资金由盈余方转移到短缺方,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拥有多余资金的盈余部门并不一定是最有能力和机会作最有利投资的部门,现有的资金在这些盈余部门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金融制度通过将资源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一个社会的经济资源能最有效地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般地说,资金总是流向最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利益的部门和企业,而货币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引导和配置其它资源的作用。
现代金融制度中包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直接证券,资金直接从盈余部门流向短缺部门而不必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动,即资金流动是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实现的。
直接融资包括两种形式,即资金短缺部门通过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向资金盈余部门筹集资金,而间接融资一般指资金短缺部门向金融中介机构借款、而金融中介机构从盈余部门获取资金的过程。
图1-1直观地显示了现代金融制度的配置功能。
图1-1 金融体系的资金流程图2.节约功能金融制度的产生和演进往往是以节约金融交易费用为根源和动力的。
一些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就是为了节约人们在搜寻交易对象、收集信息等方面的费用,比如商业银行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供给方和需求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地点、期限的不匹配等,证券市场也是为了节约人们进行证券交易的费用而存在和发展的。
另外,金融制度所提供的规则和惯例,可以降低人们在金融交易中的利益冲突和讨价还价所造成的成本以及降低金融交易中的无序所造成的费用等。
如果金融交易费用很大,则闲置的货币资金就不会被有效地聚集并转化为生产资金。
所谓金融抑制现象,就是由于现实中制定的规则使得交易费用过大,从而不能使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
因此,一国金融制度的优劣关系到该国的经济发展。
3.激励功能金融制度的激励约束功能,是指金融制度所提供的规则、惯例等能够充分保护债权债务关系并抑制金融交易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激励功能源于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倾向和资源的稀缺性,金融制度的激励就在于使金融活动主体的努力程度与报酬收益相对称,这样金融活动主体就会积极参与金融创新活动,从而推动储蓄转化为投资,并促进金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相反,如果金融制度的激励功能较弱,即金融活动主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那么金融活动主体就不会积极参与金融创新活动,从而导致金融体系的萎缩和金融运行的无效率。
金融交易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广泛存在,会造成金融运行的紊乱和无效率,导致交易费用上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因此,金融制度就需要有一些旨在监督和惩罚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和组织,以减少交易费用和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益性。
如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通过金融规则等改变信息分布的均衡性,改变交易环境,以抑制机会主义行为。
4.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指金融制度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金融制度一边连着储蓄者,一边连着投资者,金融制度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的影响而发挥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
在大量的直接融资活动中,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一定会谨慎、科学地选择投资对象。
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效益高的投资对象,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这样投资工具的市场价值就不会下跌,也使得筹资者容易继续在金融市场上筹资。
这就是金融制度中的金融市场通过其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的机制,首先对微观经济部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活动的一种有效的自发调节机制。
金融制度的存在及发展,为政府实施对宏观经济活动的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
货币政策属于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以金融市场的存在、金融机构及企业个人成为金融市场的活动主体为前提。
政府部门可以根据金融市场所反映的宏微观经济信息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通过金融市场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传递政策信息,最终影响到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从而达到调节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1.1.3 现代金融制度的基本结构现代金融制度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以及金融监管制度。
1.金融机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机构的种类繁多,近些年来金融机构的创新也层出不穷,但它们基本的作用就是促成资金由盈余方向短缺方转移。
与金融市场一样,金融机构能起到改善金融资源配置,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作用。
由于资金供求双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了不同种类的商品与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这显着地提高了资金配置的效率。
本节将介绍金融机构的种类。
尽管各国的金融机构称呼并不相同,但作用和性质都是相似的,一般可以将一国的金融机构分为中央银行、存款性金融机构及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等。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既是金融市场的行为主体,又是金融市场上的监管者。
从中央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首先,作为银行的银行,它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从而成为金融市场资金的提供者。
其次,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的银行,具有发行货币的垄断权。
货币发行关系到经济增长与生产发展,调节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从而达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手段。
最后,中央银行还是国家的银行,它代表管理国家财政收支并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制定并监督执行相关的金融管理法规。
中央银行处于一种超然地位,它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可以不受政府的干预,当然现实中很少有国家能做到如此地步,中央银行都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影响。
另外,中央银行通常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但它不以盈利为目的。
(2)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是指能吸收居民存款的机构,有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和信用合作社等。
①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历史发展最为悠久、业务活动最为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是各国金融体系的主体。
早期的商业银行是指接受活期存款,并主要为工商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的金融机构。
但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已经成为资金规模最雄厚,经营范围无所不及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既是资金的供应者,又是资金的需求者,几乎参与了金融市场的全部活动。
作为资金的需求者,商业银行不但可以吸收个人或机构的支票存款、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还可以发行金融债券、参与同业拆借等。
作为资金的供应者,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发放各种类型的贷款和投资来提供资金。
许多商业银行还经营信托、租赁等中间业务以及证券承销、企业并购、资产管理等投资银行业务,还有保险业务等,商业银行成了提供全能服务的“金融百货公司”。
在西方,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你病了,请你去看医生;如果你遇到法律纠纷,请你去找律师;如果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困难,你就尽管去找银行家”。
此外,商业银行还能通过派生存款的方式创造和收缩货币,对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和需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由于在提供结算支付、创造信用货币、主导金融中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国货币当局都以商业银行作为其货币政策的载体及重点监管对象。
②储蓄机构。
储蓄机构是西方国家一种专门以吸收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它的大部分资金运用都用来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投资于国债和其它证券。
与商业银行相比,储蓄机构的资产业务期限长、抵押贷款比重高。
③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是由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组织起来的互助性质的会员组织。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的存款,也可以来自于非会员。
其资金运用则是对会员提供短期贷款、消费信贷、票据贴现及从事证券投资,也有部分资金用于同业拆借和转存款等。
信用合作社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广泛动员社会资金的作用,它们遍布大银行难以顾及的每一个角落,进一步促进了社会闲散资金的汇聚和利用。
由于金融竞争的影响及金融创新的发展,信用合作社的业务有拓宽的趋势。
(3)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等。
保险公司包括人寿保险公司及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
人寿保险公司是为人们因意外事故或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险的金融机构。
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是为企业及居民提供财产意外损失保险的金融机构。
保险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按一定标准收取的保险费。
一般地说,人寿保险具有保险金支付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并且只有当契约规定的事件发生时或到约定的期限时才支付的特征,因此,保险费实际上是一种稳定的资金来源。
这与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不同,财产和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它们之间的差别决定了其资金运用方向的不一致。
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以追求高收益为目标,主要投资于高收益高风险的股票债券等,也有一部分用作贷款。
在一些西方国家,人寿保险公司是金融市场上最大、最活跃的机构投资者。
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在资金的运用上则注重资金的流动性,以货币市场上的金融工具为主,还有一部分投资于安全性较高的政府债券、高级别的企业债券等。
养老基金是一种类似于人寿保险公司的专门金融组织。
其资金来源是公众为退休后生活所准备的储蓄金,通常由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
养老金的缴纳一般由政府立法加以规定,因此其资金来源是有保证的。
与人寿保险一样,养老基金的资金来源与对退休者的支付具有可预测性,因此,其资金运用主要投资于长期性的公司证券和发放长期贷款上。
养老基金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应者之一。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从事证券的发行买卖、企业并购等业务的一种金融机构。
最初的投资银行产生于长期证券的发行及推销要求,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