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水墨练习》教学设计

辽海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水墨练习》教学设计

《水墨练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水墨的简单技法进行画面创作。

2、在欣赏与比较中探究水墨的有关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尝试浓、淡、干、湿、粗、细、虚、实的多种表现方法,体验水墨的乐趣。

3、感受多视点的细节观察与表现;体验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毛笔执笔方法和基本技法。

难点:正确执笔和基本技法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的视频、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毛笔、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故事导入:“一滴墨的故事”——三国时期画家曹不兴为吴王孙权画屏风,不小心滴了一滴墨在屏风上。

怎么办呢?这时,画家灵机一动,把墨点改画成一只小蝇,孙权以为是一只真的飞蝇,挥手去赶,可真奇怪,赶了几次,飞蝇仍然不动,仔细一看才明白:这是只画出来的小蝇。

引导学生认识到画家的聪明以及高超的绘画技能,揭秘本课课题。

2、板书本课课题。

二、课堂讲解
1、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有趣的水墨画。

2、学生练习毛笔执笔姿势,尝试水墨画的简单技法。

三、欣赏美丽的水墨画(出示评价语汇:引导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1、画家爷爷的作品。

2、小朋友的作品。

四、水墨画技法练习
1、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技法进行绘画活动。

可以用水
墨画中浓、淡、干、湿、粗、细、虚、实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画出来;或者从中逐步练习并加以创作,使其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2、老师巡视与辅导。

五、反思评价
集体欣赏:①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欣赏与尊重别人的想法和创意。

②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并进行评价。

六、课后延伸
1、寻找更多的水墨画知识或图片。

2、认识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表现,并延伸到国画的欣赏和学习。

七、情感教育
让孩子们知道和了解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这是近代引进西方以材料分类学之后,对中国画中只用墨作画的画种的称谓。

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水墨的世界里,学会了水墨画中毛笔的执笔姿势和基本技法,同学们也学会运用这些技法进行简单的创作,并将此方法运用到以后的绘画中去。

课后要多去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国画,并把你们观察到好的水墨画记录下来。

教学后记:
通过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小组练习等体验性的活动,把教学中美术知识的目标转化为教学的兴趣点,使学生想学、乐学。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注重让学生主动的去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正确掌握毛笔执笔姿势,了解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

孩子们最喜欢并爱上水墨的万千变化,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要他们说出画中用了哪些其他技法,都说不
出来。

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国画的历史由来,然后在课堂上再利用自己收集到的水墨画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能够认真观察、仔细体会并口头描述水墨画技法的丰富性。

课件出示水墨画的图片,强化视觉印象,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墨画的技法和毛笔执笔自私,形成良好的绘画基础。

学生通过对水墨画的学习和了解,直接用毛笔,表现出自己喜欢的画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