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安全管理骆科强
发表时间:2018-05-14T16:53:55.01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作者:骆科强
[导读] 摘要:电网系统的稳定有效运行需要良好的输配电线路的支持,一旦输配电线路出现故障,整个电网系统的良好稳定就会遭到很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安全以及产生十分不利的社会影响。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六枝供电局贵州省六盘水市 553400)
摘要:电网系统的稳定有效运行需要良好的输配电线路的支持,一旦输配电线路出现故障,整个电网系统的良好稳定就会遭到很大的不利影响,不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安全以及产生十分不利的社会影响。
为了确保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需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安全管理
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安全问题分析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指的是电力经由变电站传输到配电变压器系统中,再经过输配电变压器输送到用电用户终端的电力运行载体,主要构成元件包括了绝缘子、导线、避雷线、金具以及塔杆等组成部分。
其中导线以耐磨损、抗腐蚀、导电性优良的材料为主;而绝缘子则主要用于杆塔与导线之间的连接,起到绝缘作用;杆塔对导线和避雷线发挥了连接和支撑作用,同时确保导线之间、导线对地的安全距离;而避雷线则主要用于对雷电流的疏导,保护导线等不受雷电的干扰;金具则负责对导线、绝缘子及杆塔间联接加固。
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自然环境因素。
考虑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在实际建设和运行中多处于室外,甚至一些线路的架设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这就导致线路运行过程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干扰。
例如,强风、冰雪、雷电会导致线路出现跳闸情况,严重时会引发线路整体的用电安全。
在面临暴风、冰灾时,由于风力、重力的作用,输配电及用电线路极易出现倒杆、断线等电力安全事故。
遭遇雨季、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也会影响到整片区域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线路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2、质量因素。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需要大量的材料,每类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输配电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运行效果,这就需要从质量因素入手,分析其自身质量问题给线路运行造成的不稳定影响。
受市场环境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当前电力工程材料市场充斥了大量劣质材料,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线路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材质、性能、参数、规格尺寸不符合建设标准等质量问题,就会导致线路运行故障,甚至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直接加重了线路运营维护成本,因此必须谨慎选材,从根本上消除用电工程材料隐患,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配电网管理与维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证配电网能够正常的运行,需要做好配电网额度管理和维护工作,其中申报和线路管理与维护是其主要工作。
否则,一旦管理和维护工作缺乏科学性,将会导致配电网的日常电力供应出现问题。
当前,我国配电网络覆盖广泛,但是这也导致需要承担的配电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量较大,且管理和维护人员不足,导致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及时的维护和管理,使得大量配电网都处于带病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安全运行状态。
另外,配电网存在的线路老化、设备损耗等问题也较为严重,若不及时予以解决,将导致严重的电力事故。
二、加强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1、深化对制度的改进,加强电力配网网络结构的规划。
在对配电线路进行建设时,一定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和制度。
同时要对区域性的配点管理制度进行改善,在改善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确立一项最适合本地区配电线路建设和发展的制度,同时加强对配哮建设工程的监管,确保配电线路建设的质量。
建立健全对工程后期的巡查的检查工作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的工作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定期的对配电线路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确保配电线路的安全。
针对电力配网网络结构的规划,首先,相关人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当地的电力配网网络结构优化工作,这需要在规划之前深入基层了解覆盖范围内当地电力的实际负荷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符合地方特色的配电网络;其次,工作人员还必须在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重视高空网架结构,保证其完善性和温度性。
在选择和应用电力配网设备时,需要选择信誉高的产品供应商,且要保证其对电力系统又充分了解;再次,由于电力配网网络结构规划和建设工作涉及的技术范围广,且成本投入较大,因此,相关人员不但要考虑生产生活用电的实际需求,还要对当前电网设备情况予以充分考量,制定全面、完善和操作性强的配电网络规划方案。
2、强化电力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只有树立安全意识,才能够将安全规范落实到行动中。
电力工程的参建单位都要将安全管理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包括安全规范的学习、施工现场的安全指导等,以形成安全管理氛围,让所有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形成安全操作的习惯。
在施工现场做好安全指导工作,对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极为重要。
将理论的安全规章制度在施工现场转化为直观的行为,并将安全管理内容融入到安全责任体系中,让管理人员认识到安全是需要履行的责任,由此来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感,认真地做好安全管理指导工作。
3、认真落实电力安全教育培训。
为了能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必须要加强监理队伍自身的安全知识培训,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
并且对施工现场的每种工种进行培训,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农民工及临时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从而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现象。
4、明确电力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职责。
加强电力监理工程师的督查工作。
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根据安全施工计划来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
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应该积极与相关人员协商,并且要求施工单位对其整改,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
电力监理工程师必须要在施工现场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指导工作,再安排综合素质比较高、业务能力比较强的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理工作,不仅能有效保证电力施工安全开展,还可以有防止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实施电力安全信息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性的工程,是随着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与共享,而计算机技术则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手段。
企业信息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准确的信息数据汇总传递到相应的管理决策者手中,为企业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由于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延伸,高电压、长距离的输送电能成为家常便饭。
采用安全管理信息化管控,实现信息的即时集成和共享,使企业的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得到较大水平的提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强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集高技术密集程度和高设备密集程度于一身的企业,电力企业对设备的可靠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信息化管控系统的建设受到了电力行业的高度重视,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管
控系统在各部门都有使用。
但存在的问题是各部门的管控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或者是联系程度较低,这与电力企业生产的整体性、连续性的特征严重不符甚至是存在着矛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协作能力和整体价值的发挥。
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较之以往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想要确保电能的正常供给,就必须保证电力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为此,应当对电力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进行合理运用,并采取有效的加强策略,这不但有助于电网运行安全性的提升,而且还能满足人们的电能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依达.我国输配电工程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18):123-125.
[2]林晨.基于用电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和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6(25):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