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进位加法》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进位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在个性化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教学方法”等活动。

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8+5= 39+6= 57+5=
55+6= 47+8= 8+68=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练习,复习巩固了加法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的问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做了很好铺垫。

2.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观察主题图。

问:
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
能和乘一辆车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1.教学例3。

我们来计算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人。

师: 35+37=
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想:先加什么?
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学生摆好后指名汇报是怎么摆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

2.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怎样写?怎样算?
3.师小结计算过程:
3 5
+ 3 7
------------
7 2
个位 5加 7满十,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
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
(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
师:个位上还有1个一怎么办?
(留在个位上)
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1.
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
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
(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7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7)
经过计算35+37=72(人),
所以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一共有72人,不能合乘一辆车。

4.新课小结。

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
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5.知识应用,总结算法。

先独立完成练习这再思考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
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学生汇报后师用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6.小练笔:
56+37= 46+24=
5 6 4 6
+ 3 7 + 2 4
( ) ( )
7.火眼金睛
5 6 3 6
+2 7 +2 2
5 3 5 8
三、结论总结
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就是个位数字跟个位数字对齐,十位数字跟十位数字对齐。

计算的时候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十位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来的1。

各位数字相加写在个位上,十位数字相加写在十位上,也就是说和与加数都要符合“相同的数位对齐”的规定。

四、课堂练习
1.做一做
32 + 8 = 25 + 25 =
6 7 1 7 9 3 8 + 3 9 + 4 + 5 3 + 3 6
2.下面的计算对吗? 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 6 5
4 2 8
+ 1 7 + 31 9 + 41 6
4 3 9 3 6 4
3.填上缺少的数字。

2 4 7
+ 6 9 + 9 + 2 8
9 4 8 6 6 0
3 2
+ + 6 +
5 5 5 8
五、作业布置
现在有多少幢?
六、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5 + 37 = 72 (名)
3 5
+ 3 7
7 2
答: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72名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