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4国际商事合同法-违约责任及救济
2-4国际商事合同法-违约责任及救济
• (3)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引起的给付不能。 •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323条的规定,合同 双方当事人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 由,致使自己不能履行应履行的给付者, 双方均可以免除其义务。
• 所谓给付延迟,是指债务已届履行期,而 且是可能履行的,但是债务人没有按期履 行其合同的义务。 • 这里同样要区别两种不同的情况: • 一种情况是债务人没有过失的给付延迟; • 另一种情况是债务人有过失的给付延迟。
• 对于债权人选择拒绝预期违约的限制,来 源于1961年White&Carter( Councils)诉 McGrego的判例。
案例阅读
• White & Carter( Councils) v. McGrego(1961)
• 美国《统一商法典》对债权人拒绝承认预 期违约的选择权也施以相应的限制。以避 免和防止债权人任意坚持合同效力而滥用 预期违约的救济权。 • 其第2-610条规定:“合同任何一方在履约 义务尚未到期时拒绝履行合同,如果造成 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合同对另一方的价值, 受损方可以:
• 中国法中虽然有催告的概念,但并非如大 陆法系国家那样将催告作为追究违约方承 担延迟履约责任的前提条件。 • 不过,在某些时候,催告仍作为采取违约 救济时必不可少的程序,比如《合同法》 第94条规定了合同当事人的单方解除权, 该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主要债务 ,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对 方即可享有合同解除权。
国 际 商 法
• 邹岿
•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 •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
• 国际贸易学和法学双硕士
• 电邮:1055565394@
第二章 国际商事合同法
• • • • 第四节 违约责任及救济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1.概念及特点 违约责任( Breach of Contract),是指合同 成立后,合同当事人由于某种原因不履行 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应该承担的 民事责任。
• 一般的,违约责任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 (1)有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 合约定的事实; • (2)具有相对性,即只能发生在合同当事人 之间; • (3)以补偿性为主; • (4)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 2.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 大陆法系以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基础,根据 大陆法系的解释,合同债务人只有当存在 可以归责于他的过失时,才承担违约的责 任。 • 英美法系则不同,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 基础。英美法系认为,一切合同都是“担 保”,只要债务人不能达到担保的结果, 就构成违约,应负损害赔偿的责任。
•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之所以存在这种分歧 ,其原因主要在于两大法系对合同本质的 理解不同。 • 大陆法系把合同视为一种债,作为债务人 就有义务履行其合同义务,否则,应受到 法律的制裁。因此,在大陆法系中,违约 补救被认为是对违约行为的惩罚,而惩罚 只能是针对有过错的行为。
• 英美法系则认为合同是一种具有拘束力的 允诺或保证,因保证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 任,所以如果合同当事人没有作出其允诺 或保证的行为,或没有发生其所保证的结 果,则该当事人就应向对方承担责任,无 论他对此是否有过错。
• (1)订约时合同就不可能履行。 • 根据英美法系的解释,如果在订立合同时 ,双方当事人认为合同的标的物是存在的 ,但是实际上该标的物已经灭失,在这种 情况下,合同属于无效,因为这是属于双 方当事人的“共同错误”,以共同错误为 依据的合同是没有约束力的。
• (2)发生在合同成立后的履行不可能。 • 根据英国判例的解释,如果在合同成立以 后发生了某种意外事故,使合同不能履行 ,原则上并不因此免除允诺人的履行义务 ,即使这种意外事故不是由于允诺人的过 失造成的,允诺人原则上仍然必须负损害 赔偿的责任。
• 根据《德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必须 向债务人提出催告,才能使债务人承担延 迟履行的责任,但非由于债务人的过失而 未给付者,债务人不负迟延责任。除合同 另有规定外,催告是债权人就履行延迟请 求损害赔偿的必要条件。
• 《法国民法典》以不履行债务与延迟履行 债务作为违约的主要表现形式。 • 《法国民法典》第1147条规定,债务人对 于其不履行债务或迟延履行债务,应负损 害赔偿的责任。 • 对于双务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其 合同义务,对方有权解除合同。
• 中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如果一方当 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在 履行期限届满之前,不履行主要债务,另 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第108条规定, 债权人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另一 方当事人承担违约责任。 • 很显然,我国《合同法》也赋予了债权人 是否接受预期违约的选择权。这与普通法 传统的预期违约制度是相一致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德国民法典》把给付不能分为自始不能 与嗣后不能两种不同的情况。 • 所谓自始不能,是指在合同成立时该合同 就不可能履行; • 所谓嗣后不能,是指在合同成立时,该合 同是有可能履行的,但是在合同成立后, 由于出现了阻碍合同履行的情况而使得合 同不能履行。
• 根据《德国民法典》第306条的规定,凡是 以不可能履行的东西为合同的标的者,该 合同无效。 • 换言之,如果属于自始不能的情况,合同 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 但是,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订约时已经知道 或可以得知该标的是不可能履行的,则对 于信任合同有效而蒙受损害的对方当事人 应负赔偿责任。
• 嗣后不能的情况,必须区别是否有可以归 责于债务人的事由: • (1)非因债务人的过失引起的给付不能。 • 《德国民法典》第275条规定:“在债务关 系发生后,非因债务人的过失而引起给付 不能者,债务人得免除给付的义务。” • (2)由于债务人的过失引起的给付不能。 • 《德国民法典》第275条规定:“因债务人 的过失而引起给付不能者,债务人应对债 权人赔偿因不履行所产生的损害。”
• • • •
二、违约形式 关于违约形式,两大法系差异很大。 1.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中的英国法区分违反条件( Breach of Condition)和违反担保( Breach of Warranty); • 美国法则有重大违约(Material Breach)和轻 微违约(Minor Breach)之分,该分类与英国 法的违反条件和违反担保有许多相似之处 。
• 3.关于催告 • 所谓催告( Putting in Default),是指债权人 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合同的一种通知。 • 催告是大陆法系的一种制度,在合同没有 明确规定确定的履行日期的情况下,债权 人必须首先向债务人作出催告,然后才能 使债务人承担延迟履约的责任。
• 根据大陆法系的解释,催告的作用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面: • (1)从催告之日起,不履约的风险完全由违 约的一方承担; • (2)债权人有权就不履行合同请求法律上的 救济; • (3)从送达催告之日起,开始计算损害赔偿 及其利息。
• 如果债权人在清偿期届满后,不向债务人 作出催告,就表示他不打算追究债务人延 迟履约的责任。
• 英美法系没有催告这个概念。 • 英美法系认为,如果合同规定了履行期限 ,则债务人必须根据合同规定的期限履行 合同。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履行期限,则应 于合理的期间内履行合同,否则即构成违 约,债权人无须催告即可请求债务人赔偿 由于延迟履约所造成的损失。
• 三、违约救济 • (一)实际履行 • 实际履行( Specific Performance)是指在一 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有权 要求违约方仍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 英美普通法中无实际履行这一救济方法, 但在衡平法中实际履行可作为一种例外的 救济方法,仅在损害赔偿不能满足债权人 要求时适用。 • 德国法把实际履行作为一种主要的救济方 法。 • 法国法则将实际履行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 救济方法。
• (a)在商业上合理的时间内,等待违约方履 行合同义务; • 或(b)寻求任何形式的违约补救,即使已经 通知违约方他将等待履行合约和已经催促 违约方撤回拒绝履行; • 以及(c)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均可以中 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 卖方也可以根据本编关于对方违约时的规 定,将货物特定于合同项下,或者根据有 关部门处理半成品货物的规定行事。”
• 3.《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 定 •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下 简称《公约》)将违约分为根本违反合同( Fundamental Breach of Contract)与非根本 违反合同两种情况。
• 《公约》第25条对根本违反合同的定义是 : • “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 当事人蒙受损失,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 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 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的一方并不预知 而且同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 下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
• 《法典》这样规定是因为,如果受损方决 定等待履约,很可能产生一些其他问题。 合同一方得知另一方违约后,法律赋予他 一项基本的义务:有义务采取所有必要的 措施,以避免增加违约造成的损失。 • 换言之,守约一方在法律上有减少违约损 失的基本义务。
• 2.大陆法 • 《德国民法典》把违约分为两类: • 给付不能(Impossibility of Performance)和 给付延迟(Delay in Performance)。 • 所谓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 不可能履行其合同义务,而不是指有可能 履行合同而不去履行。
• 《公约》对根本违反合同规定了相应的救 济办法。 • 如卖方所交货物与合同不符,构成根本违 反合同时,买方可以采取以下救济办法: • (1)买方可以要求卖方交付替代的货物; • (2)买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赔偿损 失。
• 《公约》对预期违约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 一种情况是,在订立合同之后,一方当事 人鉴于对方履行合同的能力或信用有严重 的缺陷,或者从对方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 行合同的行为中看出对方显然将不履行其 大部分重要的义务时,一方当事人可中止 履行其义务。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在履行 合同日期之前,显然看出一方当事人将根 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