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以悉尼交响乐团为例调查概况:本文以澳大利亚的表演产业为着眼点,通过对于悉尼交响乐团的案例分析,总结了澳大利亚政府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的优势特色,它可以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点:国家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和受众群体;注重产业发展的本土化并打造优势品牌;以及鼓励文化产品出口贸易。
本文旨在通过对其特点的分析给我国广大文化产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
调查时间:2013年5月至2013年6月调查地点:同济大学调查对象:悉尼交响乐团调查人:单嘉依 104173一、悉尼交响乐团概况(一)表演艺术产业概况澳大利亚约有近500个表演艺术团体,在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团体有澳大利亚芭蕾舞团、澳大利亚歌剧院、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室内乐团、黑天鹅剧院等。
这些表演团体长年活跃在国际国内舞台上,每个团每年都要演出半年以上。
例如,澳大利亚芭蕾舞团平均每年上演5个剧目,共演出140多场,每二至三年到世界各地巡演一次。
澳大利亚歌剧院每年上演19部作品,悉尼交响乐团每年举办音乐会180余场。
澳大利亚表演团体的特点是剧(节)目创新多且快,与国外合作的节目多,演出频率高。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99年7月至2000年6月澳大利亚音乐和舞台演出行业的总收入达到5亿零54万澳元,其分项收入列表如下:(二)悉尼交响乐团简介悉尼交响乐团是澳大利亚的旗舰管弦乐团之一,是澳大利亚人口密集城市的主要音乐机构,完成了许多重要的国内外演出任务,可以称得上是整个澳大利亚的旗舰交响乐团。
而作为整个悉尼城市文化的代表,乐团是奥林匹克艺术节的文化使节,并且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大放异彩。
作为悉尼歌剧院的长驻乐团,悉尼交响乐团保持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场音乐会的高频率,创下每年吸引观众总人次超过40万的傲人纪录,当知无愧成为世界上拥有观众数最多的乐团。
2009年10月,悉尼交响乐团在首席指挥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Vladimir Ashkenazy)在中国的首次演出。
由95名音乐家组成的强大的交响乐团队在享有盛誉的北京音乐节和广州音乐盛会上亮相。
下图是2011年悉尼交响乐团的年度财经报告(三)悉尼交响乐团的经营分析1.政府注资与税收优惠结合从中可以发现,澳大利亚政府为鼓励创意产业发展,对于悉尼交响乐团所属公司进行了一定的税率优惠,免收所得税,公司税以及员工薪资税,一次鼓励音乐慈善机构的发展。
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还推出了“研发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尤其是以中小企业居多的创意产业,给予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
其中,营业额在2000万澳元以下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总额的45%可用于抵消企业应缴税款,超出应缴税部分,还可获现金返还;2000万澳元以上企业的研发总额40%可用于抵消企业应缴税款,超出应缴税部分,无现金返还,但可用于第二年抵税。
2.培养受众、促进创意人才就业乐团除了带来经济收益之外,音乐教育正在逐渐成为乐团除巡演、唱片录制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理查德·吉尔的带领下,乐团在新南威尔士(乐团所属州)展开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区域的艺术教育活动。
这些教育活动都广受当地居民的好评,并成为其它乐团争相模仿的对象。
乐团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获得不少殊荣,乐团对于现存交响音乐、观众拓展、年轻群体培养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此外,乐团在对于本土作曲家的培养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政府也旨在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创意人才,称为是21世纪澳大利亚发展生产力的“奠基石”。
政府针对中学、高等教育、专业培训都推出了不同的扶持措施。
澳大利亚的国家中学电脑基金已投入24亿澳元用于在2011年底前为9至12岁的学生每人配备一台上网电脑,为老师和家长使用信息通讯技术与学生沟通提供技术支持;未来四年还将继续注资2720万澳元用于发展在线教育。
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管理局已启动全澳艺术教育课程的制定,旨在将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和新媒体等内容纳入日常课程表。
从悉尼交响乐团的主页也可以看到,正因为一系列的教育与宣传,欣赏高雅音乐已经成为了悉尼市民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一部分,每周乐团都会有不同定位的活动,甚至为了方便市民的订票查询,乐团推出了APP提供下载,并提供之前优秀的表演剧目,供用户在线试听或下载的功能。
3.政府有关机构为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服务随着乐团水平与名气的与日俱增,澳大利亚政府也对乐团的发展投入更多关注,乐团的编制被扩展到110人,此外在唱片录制、巡演次数、乐手薪酬、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显着改善。
1965年,悉尼交响乐团实现了它在海外的首次巡演。
该团也是澳洲首个在英国及亚洲举办音乐会的交响乐团。
此后,他们在欧美及亚洲各地的巡演为该团的艺术成就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跻身于全球四大交响乐团之一。
2009年,悉尼交响乐团在首席指挥兼艺术顾问阿什肯那齐带领下首次访问中国大陆。
在北京的演出中,悉尼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得到乐迷的一致好评。
2012年,悉尼交响乐团也实现了第二次来华表演。
乐团的国际性的成功,不可不说是来自澳大利亚政府的宣传和支持,澳大利亚政府已把文化产品出口提高到树立国家形象的高度,既重视它的经济效益,更重视它的社会效益。
澳大利亚政府认为通过文化宣传、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出口,可以树立一个现代化、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国家形象。
澳通讯、信息技术和艺术部和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等部门为澳大利亚文化网站的建设进行了大量投入。
现在,这些网站已成为推广澳大利亚文化产品的大舞台和文化企业进行国际促销的有效手段。
除文化网站提供市场信息外,澳大利亚外贸促进会直接为文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贸促会是外交与外贸部下属机构,其办事处分布世界许多地区,它也将文化产品出口纳入其业务范围,为文化产品的出口提供咨询、市场调查、帮助选择合作伙伴等服务。
在该会“支持出口市场拓展”项目下,艺术和娱乐产品出口还可以得到出口奖励。
2004年,澳大利亚艺术委员会用于国际市场开拓和促销的经费增加到了260万澳元,主要面向外国媒体和文化经营机构,以便使它们更好地了解澳大利亚现代艺术产品。
澳大利亚驻外使领馆的文化处也为澳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协助它们做好项目。
澳政府还在驻外使领馆文化处中直接派遣懂外语的职业艺术经纪人为文化外交官,作为内行,他们能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务。
4.资金来源除了靠政府注资,悉尼交响乐团靠其他的资金来源运作,比如靠民间组织,私人公司以及个人名义的投资捐助。
该交响乐团致力于发展各个方面的合作伙伴,任何个人或团体组织都可以加入悉尼交响乐俱乐部,以享受各种特别演出和聚会。
目前,悉尼交响乐团的主要合作伙伴有阿联酋航空公司和瑞士信贷。
这些赞助主要用于支持澳大利亚的创意产业以及对年轻且极具天赋人才的培养。
从整个澳大利亚的创意产业来看,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大多数文艺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于联邦及各州政府的文化拨款。
进入90年代,随着澳文化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其资金来源也愈趋多样化,归纳起来可基本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政府拨款。
据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结果,目前澳联邦及各州政府的文化拨款仍为澳文化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1993年至1994年度,澳各级政府对文化业的拨款总额达22亿多澳元,人均127澳元,其中联邦政府拨款近13亿澳元,地方政府拨款近10亿澳元,分别占两级政府年度财政总预算的1.5%和1.7%。
联邦政府的拨款对象主要是全国性的广播影视机构。
各州政府的文化经费重点用于加强和改善地方性的文化娱乐设施及相关的服务。
据统计,澳政府文化拨款的90%属经常性文化开支,10%为文化基本建设资金。
第二、商业赞助。
商业赞助是澳创意产业日趋重要的资金来源。
目前在澳举办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多离不开企业和商界的支持。
澳大利亚芭蕾舞团、歌剧院、交响乐团、美术馆、各州主要文化团体及艺术节主办者近年来纷纷同澳各大商家合作,共同推出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
澳大利亚统计局1993年至1994年度调查数字显示,一年中,澳商界向文化业提供了价值3亿多澳元的赞助,其中表演艺术类吸引赞助最多,占总额的73%,视觉艺术等门类位居其次。
赞助商中90%为中小企业,10%为大企业,后者提供的赞助额较大,占总金额的2/3。
第三、私人捐赠。
私人捐赠在澳早已有之,但一直难以形成规模。
1991年,澳联邦政府为进一步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创意产业的赞助,成立了隶属于澳通讯艺术部的文化团体注册局,专门审批各类文化团体是否可享受捐赠减免税待遇。
公司和个人如给注册后的文艺团体提供赞助可享受相应的税款减免。
注册局成立以来,文化团体通过此类方式获得的私人赞助达数千万澳元,成为澳创意产业资金的一个重要补充渠道。
第四、市场回报。
澳大利亚文化消费品市场较为庞大,全澳每年家庭文化消费总额近百亿澳元,平均每户每周支出约25澳元。
购买图书出版物、音像制品,观看电影、文艺演出、展览及体育比赛是澳公众较为普遍的文化消费内容。
巨大的文化市场购买力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经济动力,对产业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澳大利亚创意产业政策(一)创意产业政策制定进程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繁荣,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相关部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经历了三个进程:2008年,澳大利亚文化部长委员会在的《打造创意创新经济》报告中将“创意产业”的范畴定义为如下几方面:音乐与表演艺术;电影、电视与广播;广告与营销;软件开发与互动内容;写作;出版与平面媒体;建筑、设计与视觉艺术。
2009年,澳大利亚创意产业企业交流中心(CIIC)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分析报告》显示,08年至09年,澳大利亚创意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9%,高于澳大利亚总体经济增长水平;创造43.8万个就业机会,占总就业机会的4.8%;创造的工业生产总值为311亿澳元。
创意产业对GDP的贡献已超过农业、林业、渔业等传统工业以及煤气、水、电、住宿与食品等服务行业。
2011年8月,澳大利亚联邦文化部联手宽带、通讯与数字经济部,创新、工业、科学与研究部,外交贸易部以及教育、就业与工作关系部等联邦政府部门共同出台了《澳大利亚创意产业21世纪发展战略》,第一次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创意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做出的显著贡献以及在经济与文化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澳大利亚创意产业21世纪发展战略》将推动创新、加强基础建设、培育人才和加强产业研究成果利用等4个方面确定为战略发展重点,积极通过完善政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等措施保证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创意产业管理政策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政府对发展本国创意产业的政策和扶持文化出口的政策两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