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透骨草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_张永峰

透骨草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_张永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透骨草化学成分和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张永峰,曾常茜,黄雯,高松(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省生物有机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622)摘要:透骨草在我国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透骨草含有的化学成分复杂,并显示出不同的药理学活性。

对透骨草的主要品种鉴别、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透骨草;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9-1960-03Research Advance about Che m i c al co m positi o n and Phar m acol o gi c alE ffects of TougucaoZ HANG Y ong-feng,ZENG Chang-q i an,HUANG W en,GAO Song(Dalian U nivers it y,B iol ogi c and O rgan i c Key Laboratory,Dalian116622,L iaon i ng,Ch i na)A bstrac t:Tougucao has r i ch resource,var i ous k i nds,w i de distr i buti on and a long m ed i c i na l h istory i n Chi na.Tou-gucao contained com plex che m ica l co m position and sho w ed d ifferent phar m acolog i ca l acti v ity.T his study rev ie w s varietyi den tificati on,che m i ca l compositi ons and phar m aco l og ica l effects o f co mm on T ougo cao.K ey w ords:T ougucao;chem ical co m positi ons;pharmaco l og ical effects收稿日期:2010-04-28作者简介:张永峰(1981-),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学研究。

通讯作者:曾常茜(1964-),女,吉林吉林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肿瘤免疫学研究。

E-m ai:l zengchangq i an@163.co m。

透骨草为较常用中药,药源广而价低廉,但透骨草品种复杂,名称使用混乱。

据统计,在我国,作透骨草入药或有透骨草称谓者,原植物涉及到19科44种之多,使用地区较为广泛的有16科22种,但功效不尽相同[1]。

现就透骨草品种鉴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透骨草的品种鉴别透骨草品种繁多,在诸多的品种中,珍珠透骨草、凤仙透骨草、羊角透骨草、东北透骨草、小透骨草和透骨草等使用最为广泛。

1.1珍珠透骨草珍珠透骨草来源于大戟科植物地构叶Sp eransk iat uberculata(Bunge)B aill的干燥全草。

夏秋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

主要性状为:茎多分枝,圆柱形或微有棱,长10~30c m。

直径0.1~0.4c m,基部有时连有部分根茎,表面浅绿或灰绿色,近基部淡紫色,被灰白色柔毛,叶互生,具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叶多卷曲而皱缩或破碎,呈灰绿色,两面均被白色细柔毛,下表面近叶脉处较明显。

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果序,花形小,蒴果三角状扁圆形。

气微,味淡而微苦。

主要产于山东、河南、吉林、山西等地[2]。

1.2凤仙透骨草凤仙透骨草来源于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 tien sbalsa m i ne L.的干燥茎。

夏季割取,除去叶、花和果,晒干。

主要性状为:干燥茎呈干瘪皱缩的长圆柱形,具有明显的纵沟,长30~60c m,有分枝,直径3~8mm,下端直径可达2cm。

表面黄棕色至淡棕色,节部膨大,可见互生叶痕。

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髓或中空。

气味淡,微酸,温,有小毒。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3]。

1.3羊角透骨草羊角透骨草来源于紫葳科植物角蒿Incarvi l lea siens is L a m的干燥全草。

主要性状为:茎扁圆拄形,具分枝,全长10~95c m,直径2~7mm,下部直径可达10mm。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具纵向细棱线,无毛。

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毛刺状,髓白色。

单叶互生,细裂,深绿色,多破碎。

茎上端有时具总状排列的果实,呈羊角状,长4~10c m,直径4~6mm。

种子多数,扁平,具膜质翅。

气无,味淡而微苦。

主产于我国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3]。

1.4东北透骨草东北透骨草来源于豆科植物山野豌豆Vicia a moena F i sch的干燥全草。

主要性状为:干燥茎呈四棱形,质脆易折断。

叶为双数羽状复叶,多卷曲皱缩,叶轴先端有卷须。

残留小花呈蓝色或紫色,偶有荚果,呈棕色或深棕色,内含黑色种子。

气微,味淡。

主产于我国东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陕西等地[4]。

1.5小透骨草小透骨草来源于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Cau ltheriayunanensis(F ranch)R ehd的干燥枝叶。

主要性状为:茎枝长约3~5cm,直径3~5mm,表面棕色或棕红色,具纵纹。

全株有强烈的香气,枝条细长,左右曲折,带红色或红绿色。

叶多数脱落。

总状花序腋生,花白绿色,果球形,5裂,包于肉质黑色宿存的花萼内,似浆果状。

种子多数,细1960中华中医药学刊小。

气微,味微苦。

味辛、辣,性温,有小毒。

长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云南昆明、楚雄、大理等地[5]。

1.6透骨草 透骨草来源于透骨草科植物透骨草P hrymale p t o st achya L.va r .asiati ca H ara 的干燥全草。

主要性状为:茎高30~80c m,茎单一,方形,被细柔毛。

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3~11c m,宽约2~7c m 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边缘有钝齿,两面疏生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多数,花梗短;萼筒状,外生细毛,萼片唇形,上唇裂片刺状,顶端向后钩曲,下唇浅裂;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唇形,上唇3裂,下唇5裂;果下垂,棒状。

花期7~8月,果期9月。

性味苦、凉。

东北各地均有栽培,主产凌源、绥中、大连等地[6]。

2 透骨草的化学成分透骨草的种类和植物来源均很复杂,化学成分也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各种透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分离、鉴定出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2.1珍珠透骨草的化学成分 珍珠透骨草系大戟科植物地构叶Sp eranskiatubercul a t a (Bunge)Baill 的干燥全草。

目前已从珍珠透骨草茎叶分离出9种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特征鉴定为软脂酸、B -谷甾醇、三十烷醇、香草酸、阿魏酸、单萜类化合物、对香豆酸、胸腺嘧啶和尿嘧啶。

Y an-M e i li 等[7]从地构叶中中分离得到6种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及波谱特征分别被鉴定为:香叶木素5,7,3'-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木犀草素5,7,34'-'四羟基黄酮,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 -B -D -(3-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 -B -D -(30-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穗花杉双黄酮,木犀草素-7-O -芸香糖苷。

采用丙酮提取,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经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后得到两种化合物,经鉴定为18-hydroxy (-)-m anoo l 和B -谷甾醇。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作对照品,测定珍珠透骨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珍珠透骨草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1.42%,总黄酮浓度在0.008~0.040m g /mL 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n =5),平均回收率为99.86%(R SD =1.21%,n=6[8])。

2.2凤仙透骨草的化学成分 凤仙透骨草系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 tien sbalsa m i ne L.的干燥茎叶。

迄今为止,从凤仙花的花、果皮、种子、根中分离得到多类化合物,包括黄酮、萘醌、甾醇、多肽等。

其中黄酮、香豆素、萘醌为其主要成分。

L i n 等[9]采用毛细管电泳法从凤仙花的粉色花瓣中分离出山柰酚及其衍生物,包括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山柰酚-3-鼠李糖基双葡糖苷和山柰酚-3-p-对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

从凤仙花的茎叶中分离出5A -还原酶抑制剂二-(2-羟基-1,4-萘醌-3-)-乙烷,它是一类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秃顶、女性多毛等症状的常用药物,目前,以5A -还原酶抑制剂为主的药物治疗已经代替了传统的前列腺经尿道切除术,成为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10]。

陈秀梅等[11]从凤仙透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分别是2-甲氧基-1,4-萘醌、香草酸、七叶内酯、原儿茶酸、芦丁、大豆脑苷、1,2,4-三羟基萘-1,4-双-B -D -吡葡萄糖苷。

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从新疆凤仙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山奈酚、山奈酚葡萄糖苷、山奈酚葡萄糖鼠李糖苷。

其中豆甾醇、山奈酚等具有抗菌、消炎、抗癌等生物活性[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骨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得槲皮素的平均含量为0.282%,R SD 为0.85%(n =6)。

槲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扩张冠状动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抗过敏、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槲皮素不仅对多种致癌和促癌物质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3-14]。

2.3羊角透骨草的化学成分 羊角透骨草系紫葳科植物角蒿Incarvi l lea siensis L a m 的干燥全草。

采用GC /M S 法从羊角透骨草的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72种化学成分,占总检出量的97.19%。

其主要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为:萜类(27.48%)、醇类(14.91%)、醛类(5.42%)、酮类(10.58%)、酚类(5.34%)、酸类(7.86%)、含氧化合物(16.10%)、其它化合物(9.50%)[15]。

在羊角透骨草挥发油成分中的主要萜类化合物为A -蒎烯、芳樟醇、樟脑、乙酸芳樟酯、B -榄香烯、B -马榄烯、A -依兰烯、白菖烯、B -石竹烯、A -姜黄烯和A -律草烯等,他们具有发汗、驱虫、镇痉、平喘、强心、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