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试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试题

复习八年级上册(1)
主备人:栾建勇审核人:陈廷杆班级姓名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阅读课本,记熟以下知识点:
1.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半球,半球,洲东部,洋西岸。

优越性:我国地域广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提供了有利条件;沿海便于发展事业、同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能与、及直接往来。

2.识别我国邻国、领海。

(1)我国陆上邻国有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2)
图上①是(国);②是(国);③是(国);④是(国);⑤是(国);⑥是(国);⑦是
(国);⑧是(国);⑨是(国)。

(3)我国濒临的海洋:A是海,B是海,C是海,D是海。

(4)我国领海是和。

3.识别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是指、、。

我国有个省级行政区,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复习目标】
1.我国所在的半球位置(识记)、海陆位置(识记)、纬度位置(识记)、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
2.识中国政区图——我国邻国、领海、主要岛屿、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及简称、省级行政中心(识记)
3.行政区域的划分(识记)
【重点、难点】
1.识中国政区图——我国邻国、领海、主要岛屿、省级行政单位分布及简称、省级行政中心
【学习内容】
一、学生交流,教师再公布答案
二、小组讨论质疑、师生合作研讨
三、《会考复习指南》例题讲评
四、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学习(教学)反思
复习八年级上册(2)
主备人:栾建勇审核人:陈廷杆班级姓名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阅读课本,记熟以下知识点:
1.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

人口增长特点: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原因:实行。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多少。

人口国策是。

3.我国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族人口最多,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族。

汉族分布遍及,以部和部最为集中。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小”的特点。

少数民族风情:族的集体舞、族的泼水节、族的长鼓舞、族的摔跤。

4.我国地势特点:地势高低,呈分布。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面积广大
5.识中国地形图。

(1)图上A是高原,B是高原,C是高原,D是高原。

(2)图上E是平原,F是平原,G是平原,H是三角洲。

(3)图上I是(山),J是(山)。

(4)图上K是盆地,L是盆地。

(5)图上①是(河流),②是(河流),③是(河流)。

(6)高原的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高原的特征是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高原的特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高原的特征是地面崎岖不平。

6.我国气候特点:气候显著,气候。

7.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分析:冬季南北;夏季除外普遍。

我国东西干湿差异分析:我国降水量分布:从向递减。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复习目标】
1.绘图——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理解)(运用)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理解);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识记)
3.我国民族的数量、分布特征(识记);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识记)
4.我国地势、地形分布特点(识记)
5.识中国地形图——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大兴安岭、秦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黄河、珠江(识记)
6.四大高原的基本特征(理解)
7.我国气候:我国气候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分析、东西干湿差异分析(识记)(理解)(运用)
【重点、难点】
1.我国民族的数量、分布特征
2.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
3.识中国地形图——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大兴安岭、秦岭、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黄河、珠江
【学习内容】
一、学生交流,教师再公布答案
二、小组讨论质疑、师生合作研讨
三、《会考复习指南》例题讲评
四、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学习(教学)反思
复习八年级上册(3)
主备人:刘小华审核人:陈廷杆班级姓名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阅读课本,记熟以下知识点: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我国从南到北可以划分5个温度带:带、带、带、带、
带,此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

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3.我国河流分布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主要大河水文特征:
(1)我国河流大部分自向注入海洋,因为我国地势高低;(2)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部(内、外)流区内,因为东南部靠近,降水;
(3)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较,因为西北部远离,降水,蒸发渗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

(4)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河,最大的内流河是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没有结冰期。

4.黄河:(1)黄河发源于高原上的山,注入海。

(2)黄河泥沙问题: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游地区,在黄河游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河”。

(3)治理措施:建设大型,中游开展,下游加固。

治理黄河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

5.长江发源于高原上的山脉,注入海。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游河段。

6.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总量,人均。

7.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基本状况、保护与国策
(1)我国土地主要利用类型:地、地、地、地等。

(2)现状:地、地少,多,不足,特别是的矛盾尤为突出。

(3)国策:“,”。

(4)全国土地日:月日
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多,少。

原因:受气候影响,夏季降水丰富,冬春季降水少
(2)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丰缺。

原因:我国降水量从向递减。

(3)利用与保护:
①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②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如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③节约,保护。

写出右图铁路线的名称:
①是线;
②是线;
③是线;
④是线;
⑤是线;
⑥是线,
⑦是线。

课堂主体参与(教案)
【复习目标】
1.我国气候: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温度带的划分(识记)(理解)(运用);主要灾害性天气(识记)
2.我国河流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主要大河的水文特征(识记)(理解)3.黄河:源头所在地、注入海洋(识记);分析黄河泥沙问题及治理措施(理解)(运用)
4.长江:源头所在地、注入海洋(识记);水能的主要分布(识记);河流运输与水文的关系(理解)
5.用事实说明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识记)(运用)
6.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识记);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国策(识记)(理解)
7.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理解)(运用)
8.识中国铁路干线图——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青藏线、宁启线、新长线(识记)(理解)(运用)
【重点、难点】
4.我国河流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主要大河的水文特征
5.黄河:源头所在地、注入海洋;黄河泥沙问题及治理措施
3.识中国铁路干线图——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陇海线、兰新线、青藏线、宁启线、新长线
【学习内容】
一、学生交流,教师再公布答案
二、小组讨论质疑、师生合作研讨
三、《会考复习指南》例题讲评
四、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学习(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