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定稿.doc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定稿.doc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组制定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系目录一、课程定位与性质 3二、设计思路 3三、课程目标 4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五、教学组织7六、教学方法与手段8七、考核与评价10八、建议与说明12一课程定位和性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动物营养专业、畜牧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核心基础课之一,我系畜牧兽医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示范专业、本专业着重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是我校工学结合的一门核心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更好的为畜牧业、饲料加工工业服务。

动物与人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物质的的合成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可多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工学结合,把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畜牧业饲料加工业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实用技术课,里面的营养知识,饲料加工方法,配合饲料的生产,饲养标准等都可以直接用来指导生产,为饲料加工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养殖业实际操作提供科学依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前期指示课程主要有《家畜解剖学》、《动物生理生化》、全方位支撑后期《畜禽生产》《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环境卫生》、《遗传繁育》等,以实现本专业前、后期课程有机衔接,构筑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据。

二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课程理念根据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本地区域特点,紧紧链接有关生产实践部门,依据工作过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动物营养学》课程是我系骨干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打造的一门优质课程。

课程设计方案与建设内容是由骨干教师和饲料养殖的精英才干共同制定的。

企业精英和我系骨干教师全程参与,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老师注重知识理论讲授,企业人员负责实践技能培训,共同完成授课任务与学生管理。

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知识理论指导实践。

对于营养分析到饲料厂去做,对于代谢实验到养殖场去做。

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情景,工作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改革创新内容体系、内容安排实用、必需、够用,突出实践技能该变传统的内容体系,传统的内容体系重理论知识轻专业技能 . 。

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了高职教育特色。

课改后压缩理论知识,知识选用以够用、适度、必需为原则,简化理论传输,强调专业技能有针对性的选取实用性强、生产必需的动物营养技术。

对营养学的一般原理要在技能培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 .. 对饲养试验、营养分析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以掌握饲养员和化验员岗位必需技能。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

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实践操作、灵活运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的实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实训手段4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在实践教学中,把实验实训转化成任务项目,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每一个项目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提出项目、解析项目、完成项目的方式,教学的过程就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样教与学有机融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针对性明确,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理论素养在项目中得到强化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动物生产和饲料生产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2)、掌握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加工方法(3)、了解动物营养与饲料营养的关系(4)掌握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5)了解饲料加工的过程2、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饲料生产,畜禽养殖中的的一般问题。

2)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特别是设计动物的饲料配方,粗饲料加工的具体操作,营养成分的分析化验等。

3)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

(2)关键能力目标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②具有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和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③具有诚实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

④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①具有较好的接受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②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③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具有很好的制定工作计划与协调管理能力。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安排表序学习学习型工作任学号情境务知识要能力要求素质要求时求1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任务一、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任务二、蛋白质的营养。

掌握动 1. 掌握物营养、诊断和处饲料营治营养缺养的组乏症成、区别联系,五2. 掌握1 具有良好的思24想政治素质、行学为规范和职业时道德。

理2 具有互助协作论任务三、碳水大类营饲料粗蛋白的测定养物质化合物的营的功能,养。

3 掌握饲及缺乏料粗脂肪任务四、脂类的的症的测定的组成及营状养。

4. 掌握饲料粗纤任务五、矿物维的测定质营养。

任务六、维生5. 掌握饲料粗灰素的营养粉的测定任务七、水的6. 掌握营养饲料中钙磷的测定的团队精神和12 较强的责任感学和认真的工作时态度。

实3具有诚实敬验业、吃苦耐劳的实职业道德。

训12学时2营养 1 营养需要需要与饲 2 维持需要养标3 生产需要准3 饲养标准掌握正确制 1 具有良好的思20 营养需定动物的想政治素质、行学要与饲生产需要为规范和职业时养标准和维持需道德。

理的概念,要的2 具有互助协作论掌握动的团队精神和10 物的生较强的责任感学产需要和认真的工作时和维持态度。

实需要的践特点3 具有诚实敬10业、吃苦耐劳的学职业道德。

时3饲料 1 粗饲料与青掌握制作青贮及其饲料各种饲饲料加工2 青贮饲料料的营制作氨化养特点,饲料3 能量饲料加工方法。

来制作青贮4 蛋白质饲料源,与使料用5 矿物质饲料6 饲料添加剂1 具有良好的思 28 想政治素质、行学为规范和职业时道德。

理2 具有互助协作论的团队精神和14 较强的责任感学和认真的工作时态度。

s实3具有诚实敬践业、吃苦耐劳的14职业道德。

学时五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畜牧业生产环节及环节工作任务,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据此,要求教师尽量按照生产环节安排模块教学内容,而且每个模块内容必须有一定学时的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实训实习;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争取达到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为学生就业提供技术支撑。

教学组织表学习情境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饲料营养动物营养基本知识 2物质与动物营养蛋白质营养 3碳水化合物营养 3脂肪的营养 3矿物质的营养 3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饲料维生素的营养 3 水的营养 2 营养需要 4 饲养标准 4 维持需要 4 生产需要8 粗饲料与青饲料7 青贮饲料7 能量饲料 4 蛋白质饲料 4 矿物质饲料 3饲料添加剂 3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关文件精神,确定教学设计以“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岗位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

确定以动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和实验实训技能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方案,再结合职业技术鉴定考证,使学生能最大限度的适应社会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将原来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改变为项目教学模块式体系,将原来的期末一次性考核改变为“项目技能考核 +职业资格鉴定”综合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为今后学生深入学习其他类型的编程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设计好实训、实验、上岗实习等关键性环节,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模式,从初始的认知学习,中期的课程内实验,后期的学期项目实训,最后到技术鉴定后的岗位实践(校企合作项目),层层把关,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分阶段达标。

教学设计以饲料生产和畜牧生产为主线,突出饲料化验技能和养殖培养,强化饲料营养在养殖生产中的实际运。

任务采用驱动式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在老师教,自己学,实验室或视讯实训基地做、合作企业顶岗轮训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必须的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几年来,我们对该课程不断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检验,解决了实际问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教学方法(1)启发讨论式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有效交流过程。

所以在本课程教学时,我们经常采用互动交流和讨论的方式。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形成教师讲授-学生求问-解答-反馈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

比如讲到营养代谢病时,首先让学生各抒已见,教师作为听众将学生的观点一一列在黑板上,等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充当主持人,对学生的不同观点让全班讨论其正确与否,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观点阐明,帮助学生区分是非(2)情景教学法教师师深入企业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和录制的现场视频,加工制作成图文和 PPT 课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制作成图片库、视频动画库等挂在网络课程中,供同学们自主学习浏览(3)现场教学法结合教师深入企业技术服务、调研考察,跟踪企业发展所掌握饲料变化行情,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进行充实,以解决饲料厂效益等现实问题实践教学依托学校现有试验条件和试验基地,结合与大型养殖企业建立的课外实习基地,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启发式或引导式教学注意饲料行情变化频繁,饲料配方要随时调整,在教学中要切实把实践中的问题反映到教学中去。

多设置饲料变化情境,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假期或课后深入实践,走访饲料和养殖企业,发现企业实际困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动物营养问题。

(5)、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了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马上能用上,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随讲随练”,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 )完善实践性教学的考试、考核方法和标准督促学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