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十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相继提出并实施“工业立市,园区兴市”战略。

试图通过构建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梯度转移的平台,抢抓发展机遇,增创发展优势。

然而,有些地方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上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布局不尽合理。

有些地方为了实现所谓的“筑巢引凤”,要求每一个乡镇都要规划兴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并将此列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政绩考核的范畴。

不少乡镇在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也没有履行任何报批手续的情况下,盲目圈地,盲目拆迁,搞“三通(五通)一平”。

二是产业定位比较模糊,特色优势不明。

不少地方的工业园区都是“小而全”的综合型工业园区。

由于产业定位模糊,致使招商引资没有主攻方向,工业园区的产业趋同化现象比比皆是。

很多园区以许诺种种优惠条件来争抢投资者,由此造成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既损坏了政府形象,又失去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后劲。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薄弱,服务功能不强。

工业园区理应建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对高效的配套服务体系。

但由于极大多数地方经济特别是乡镇经济实力有限,配套服务的能力,很难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四是规划建设随意变更,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工业园区从一开始就没有经过科学而严密的规划论证,也没有履行过法定的报批程序,园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等没有法律效力;也有一些工业园区虽然有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也通过了当地人代会的讨论并予以批准,具备了法律效力,经过了法定程序,但由于“长官意志”作怪,工业项目及其他配套工程设施的选址布局与建设规模标准,都是由当地领导说了算,有的听任客商提出种种不符合规划、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更有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存在“领导一动,规划重弄”的现象,使工业园区规划丧失了应有的稳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如下对策措施予以破解:
一要端正建园理念,抓好统筹布局。

要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首先必须端正园区规划建设的理念,不能为建园区而建园区,要有全市乃至整个地区一盘棋的思想,将园区规划、产业定位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千万不能盲目规划,盲目建设,搞镇镇冒烟,四面开花。

二要实行因势利导,搞好产业规划。

同样是科技工业园区,美国硅谷的产值主要来源于原创性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日本新竹则集中于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两者在产业层次和产业链分工上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地方党委政府要学会观察和思考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然后因势利导,放大自身优势,与其他地方展开错位竞争。

三要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

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配套服务是园区发展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和人文关怀,可使企业共享园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如供水、供电、道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和投资咨询、技术开发等中介服务资源,使资源在园区内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

同时,优质高效的服务,能使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从而提高了落户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四要坚持依法规划,提高建设水平。

规划是龙头。

工业园区规划经过相关的审批程序被批准后,即应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未经批准机关批准不得随意变更。

我们必须坚持依法规划,实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建设准入机制。

不同的园区可根据不同的产业定位,制定不同的企业准入标准。

应当建立由专家、领导和群众代表组成的项目建设评审委员会,对要求进入园
区的单位或企业进行严格评审。

如此坚持依法、科学、有序的规划建设,方可避免园区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集约利用园区各种资源的水平,确保园区朝着预定目标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