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的
(一)熟悉工作环境。

(二)考核专业技能。

(三)明确职责义务。

(四)掌握制度标准。

(五)提升综合素质。

(六)提高胜任能力。

二、培训对象
新聘护士长、新进护士、实习护生。

三、培训方法
(一)专家授课。

(二)现场观摩。

(三)培训教材:手册、录像带、多媒体教学等。

(四)外出培训或进修学习。

(五)交流研讨。

(六)考核考试。

四、培训内容
(一)新聘护士长
系护土长任职前的基础培训,包括管理基础知识、护理领导艺术及护理单元各内涵管理。

1.护理管理基础知识
(1)管理学概念。

(2)现代护理管理的内容、特点及学科体系。

(3)科学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4)护理管理方法。

(5)现代护理学与相关学科。

2.护理领导艺术
(1)现代领导艺术的内涵、特点和功能。

(2)领导者素质修养艺术。

(3)护理管理艺术。

(4)护士长与科主任支持配合艺术。

(5)护士长与护士关系协调艺术。

(6)护士长与患者管理协调艺术。

(7)护士长与科室间配合协调艺术。

3.护理单元内涵管理
(1)护理单元组织统筹管理。

(2)护理单元人才与信息资源管理使用。

(3)护理单元技术与科研管理方法。

(4)临床护理教育与专科护理。

(5)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

(6)医院感染管理。

(二)新进护士
岗前培训包括公共部分和专科部分(专科部分一般在上岗后由病房培训),为期两周。

1.医院简介:组织机构、规模层次、功能服务、办院目标、管理模式及工作环境等。

2.职业道德:医德规范、医护工作准则、有关规定、制度及要求。

3.专业技术操作的标准:示教、规范操作及考核。

4.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及要求。

5.护士素质培训:仪表、仪容、举止、行为、语言。

6.护士工作服务理念、逻辑思维、应急抢救技巧、科学慎独,协作配合、规章制度及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等培训。

7.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垃圾分类,手卫生,职业防护。

(三)实习护生
是结束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进入临床感性实践前的必须培训,由于系首次进入临床接触患者及各项护理实践,故培训的层次不宜过深,培训的内容应较全面。

1.医院简介:组织机构、规模层次、功能服务、办院目标、管理模式及工作环境等。

2.职业道德:医德规范、医护工作准则、护理服务观念、有关规定、制度及要求。

3.专业技术操作的示教、考核,操作规范的统一要求。

4.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及要求。

5.医院有关护理规章制度。

6.护士素质培训:着装、仪表、行为举止、语言交流技巧。

7.护士工作服务理念,逻辑思维、慎独意识、爱岗观念;应急意识及能力,查对制度及安全、法律意识等。

8.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垃圾分类,手卫生,职业防护。

五、岗前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目的
1.激发培训人员对岗前培训的兴趣和动力。

2.掌握岗前培训内容。

(二)考核方法
1.常规、制度、标准及心理状态的卷面答题。

2.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抽考。

3.培训过程中的观察测评。

(三)考核评价
1.培训内容能基本掌握、考核成绩≥80分。

2.上岗后工作适应较快,工作思路较清晰。

3.基本素质较好,技术操作规范,制度程序执行到位,自身职责履行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