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药与污染有关问题的探讨

制药与污染有关问题的探讨

制药与污染有关问题的探讨07制药工程卢远飞0711035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制药工业的污染现状及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制药企业走出环境保护困境的具体路径。

“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方向,制药企业除了关注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外,必须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制药”。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药企业;环境《我国制药行业近年来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和《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行,制药企业强烈意识到了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问的密切联系。

在我国制药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我国制药工业污染现状随着中国制药业尤其是原料药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环保问题也逐渐显现。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欧美地区原料药生产成本短期内不可能通过技术突破大幅下降以及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跨国制药公司逐渐将污染较为严重的原料药生产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给我国原料药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原料药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合成工艺路线长,原料利用率低,能耗大。

在原料药的组成中,组成化学结构的原料一般只占原料消耗的5 ~15% ,而辅助性原料等却占原料消耗的绝大部分,这些原料大部分转化为“三废”,原料药生产中能源和原料消耗一般占到制造成本的70%[1]。

因此,原料药生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原料药生产企业这种以牺牲环境和极大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关注。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制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总量则占到了6% 。

环保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

目前我国现存药企4696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将近1500种,总产量约80万吨。

医药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物质最终以废弃物形式废弃,污染问题较突出。

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是主要污染源,污水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2%[2]。

2 我国制药工业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2.1环保意识淡薄中国原料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得益于国内低廉的生产成本,其中环保成本低又是生产成本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外的原料药环保成本一般占到总成本的1/3,而国内估计占到1/6[3],中国廉价的环保成本吸引着不少跨国药企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原料药转移至中国生产或者直接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购买,而本土的制药企业为了规避高昂的环保成本,违规排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发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淡薄。

2.2 环保投入不足环保不是一句空话,要真正达到国家环保标准,与国际接轨,必须增加投入,一部分用于购买环保设备,除此之外还需要日常的运行维持费用,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根据制药企业排污量的大小,环保支出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大型制药企业投入上亿元,中小型企业也得上千万元。

然而,国内医药市场竞争激烈,药品降价不断,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对于众多中小型制药企业来说,连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增加环保投入了。

资金紧张是当下众多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药企业遭遇的共同难题。

2.3 环保装备、技术比较落后制药工业要控制环境污染,进行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环保装备必不可少。

中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

经过近l0年的努力,我国环境保护技术发展迅速,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我国环保技术领域仍以传统实用型技术和工艺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领域仍没有取得大的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设备和材料仍不得不依赖进口。

2.4 环保人才缺乏企业对环保重视程度不高,有些企业将环保科室划到制造部等部门,作为一个附属科室存在,有的甚至根本没有环保部门,从事制药工业环保工作的人员大多也是半路出家,具有环保专业知识、懂制药、又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十分缺乏。

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下,众多企业正在不断加大环保的投入,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环保技术人才成了稀缺资源。

3 制药企业加强环保的必要性随着公众意识的觉醒,环保问题将由现时企业运营中的成本问题升级为关乎行业进入门槛的战略问题。

加强环境治理也是每一家制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今天的制药企业特别是原料药制造企业,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很多药企宁愿被动的接受环保法规处罚,也不主动担当环保责任。

环境保护事关子孙后代,在生产药品的同时搞好环境保护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制药企业应为减排、节能、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最大化付出必要的代价。

4 新环保政策出台对制药行业的影响4.1 行业整合加剧,准入门槛提高《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7月实施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全面强制实施.如今医药行业“环保综合名录”在加紧制定中,如何在新形势下重视并做好环保工作.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2008年8月1日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为国家首次发布制药工业污水排放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

此系列标准共分6大类,分别是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中药类、生物工程类和混装制剂类。

新标准中的主要指标均严于美国标准,例如发酵类企业的COD、BOD和总氰化物排放。

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相接近。

《标准》过渡期行将结束。

企业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来认真对待[4]。

通过提高门槛,以达到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产品的目的,加速医药产业升级也是多年来国家产业政策一直积极引导的方向。

《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化学原料药领域,通过工艺、技术和装备创新,实现20个市场增长潜力较大、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的产业化,形成新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一批产品通过国际注册,真正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化学原料药基地和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重点攻关酶法、生物转化、膜技术、结晶技术、手性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关键性、共性产业化技术和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5]。

《标准》的强制实施无疑将为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筑起新的环保门槛,要求新建企业必须按照新标准设计和生产,老企业则在3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现有的企业将不得不加大环保投入,巨大的环保投入必然会吞噬企业的利润空间。

5.4人股共建“三废”处理公司或外包“三废”处理业务随着新环保标准的出台,企业环保支出必然增加,而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制药企业来说,资金和技术有限,单独进行大量环保投入是不现实的。

处在同一地区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来说,可以考虑投资入股共建一家环保公司,该公司以综合处理利用人股企业的“三废”为主,兼顾其它客户。

如果营利,公司股东根据股份分红,这样不仅使单个企业在环保上的投入大大降低;如果环保公司营利,还能为企业新增一个利润来源,同时也能满足国家新环保标准的要求。

对于当地已有“三废”处理公司的,可考虑将企业“三废”业务外包,这也是一个减少投入的好办法。

5解决方法5.1 重视“三废”再利用改进工艺技术,开展“三废”再利用研究,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增加额外收益,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国VC的工艺革新。

VC自1958年由东北制药总厂首先投产以来,最初是采用莱氏法生产,在两步发酵法试验成功之后,VC收率大幅提高,现在我国东北制药总厂VC 的两步发酵法收率已经达到了70% ,两步发酵法与菜氏法相比,原料总单耗不仅降低了40% ,还省去了丙酮这一污染溶剂,工艺的革新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提高了我国VC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6]。

又如青霉素生产工艺的革新。

由于荷兰DSM公司成功开发了酶法技术生产头孢菌素中间体,使其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大幅下降,产品竞争力大增[7]。

在制药废水处理中,预处理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性的方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验发现,采用调节池对降低大量废水给生物池造成冲击负荷起到很大作用;各种因素对预处理制药废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pH值影响最显著。

通过格栅和絮凝沉淀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量杂质和COD[8]。

废物综合利用,物料再循环作为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可在不同工序和阶段多次进行。

制药企业废水(废液)中有机或无机物的含量高达百分之几到十几,而且这些物质多数是可以回收重复给本工序或上一工序作为原料使用,或者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其他产品而利用,从而达到减少或消除污染的效果。

综合利用和回收利用要打破企业界限,充分利用地区内的各企业原料和废物的关联,将对方排除或回收的物质作为本企业的原材料加以利用,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废物的资源化[9]。

5.2 进行ISO14000体系认证,落实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通过具体的手段措施达到工业全过程的污染预防。

如清洁工艺、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生态设计、全生命周期分析等,用清洁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清洁的产品。

针对某个企业而言,推行清洁生产主要应用清洁生产审计,即由企业对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的工业生产进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

在检查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耗水、耗能、废物的来源和数量以及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全过程定量评估,运用投入一产出的经济学原理,找出不合理的排污点位,确定削减排污方案,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10]。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以清洁生产审核为基础,清洁生产审核又依托ISO14000得以提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是实现清洁生产思想的手段之一。

制药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同时进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将使环保工作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有助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保体系,大大提高企业的环境治理能力,实现污染预防,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事故风险,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保证企业持续发展[11]。

为防止检验室的污染扩散,污染物的一般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以减少污染。

废弃物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12]。

7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将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大方向,《标准》的出台也是贯彻落实这一大政方略的具体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