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开发案例
物业类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商办综合 商业 办公 文化设施 体育设施 教育科研设 施 停车库 交通设施 住宅 中小学幼托 合计 体量(万 m2) 86 41.9 43.5 23.2 9.7 12.9 6.4 2.9 81.1 1.6 309.2
创智天 地广场
五角场商 业区
江湾体育 场
8
深圳南山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历程
1990 时期 未发展时期
80年代末,地处深圳 特区西部的南山区, 是一个相当偏僻的行 政区域。仅有一条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路通往福田等中心区。
1995 发展期
1995年,深圳市中心区 西移工程开始启动,南 山的市场前景才得以受 到关注。
2000 新旧商业更替
2003 稳定发展期
至今
9
案例启示
驱动模式:南山区的城市发展最早是从蛇口工业区开始,当产业导入及基础设施完 成后,南山中心区结合山、海、旅游资源优势,采用高端房地产开发驱动的方式, 吸引了福田、罗湖等中心区的社会精英,之后沿海滨地区逐步形成商务办公区。 启动时序:南山中心区的开发首先从高端住宅开始,在南山区物流、旅游、高科 技研发等产业支撑下,区域内相继引入超市、百货、连锁卖场等大型商业项目, 最后大型商务办公、体育休闲、博物馆项目陆续建设城市副中心区逐步成型 规划理念:在双核结构中,前海片区未来将逐步与宝安中心区融合,后海片区突 出“滨海城市”概念则逐步成为南山中心区。规划理念强调山与海的融合 物业特征:早期以高端住宅物业吸引大量社会精英,人口的导入同时带来了企业 以及相应的办公需求,随着商业综合体、市民广场、体育中等配套设施的完善, 商办氛围逐步形成,出现深圳最早的滨海办公物业。
6
案例之二 南山中心区
南山区的中心区包括后海商业文化中心(RBD) 南山区的中心区包括后海商业文化中心(RBD) 和前海区域物流商务中心,两者形成哑铃结构. 和前海区域物流商务中心,两者形成哑铃结构.
南山区地处深圳经济特区西部, 东临深圳湾,西濒珠江口,与香 港元朗隔海相望。面积约182平 方公里。 南山两大中心区:规划的后 海游憩商业文化中心(RBD), 是南山区的区级服务中心,服 务全区。前海区域性物流商务 中心,建设以物流及相关服务 为内容的行业中心兼片区商业 中心。 靠近后海片区“南山商业文化 中心”开发已初步成形。
5
阶段 事件
物业 类型
发展 模式
满足周边居民 大量外来流动人 的集镇市场型 口推动自发形成 区域商业中心
城市整体规划下对旧 市级商圈开发和知识 商业区彻底的改造和 型办公商务区开发 城市更新
案例启示
驱动模式:与徐家汇不同,五角场开发非单一的商业中心,而是在开发理念上 构筑以复旦、同济等名牌高校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城相结合,形成校区、知识 产业园区、现代生活社区和商业商务区融为一体的发展新模式。 启动时序:五角场的开发首先从南部商业区域的改造开始,在立体交通和下沉广 场等基础建设开发基础上,启动万达、百联等重大商业项目,之后转向北部的知 识创新区建设,强调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的融合、联动发展
副中心北 部新江湾 城
五角场南部市级商圈逐步形成,中部创智天地项目采用居住、 五角场南部市级商圈逐步形成,中部创智天地项目采用居住、 写字楼、商业街混合开发的规划设计, 写字楼、商业街混合开发的规划设计,先以南部商业带动办 公开发人气。 公开发人气。
4
五角场副中心的开发历程
时期 50年代 解放初期的 商业公私合 营及集体合 作 夫妻私营商 店,50年代 在转角位置 开设供销合 作社、国营 饭店 80年代 改革开放后 军队、 军队、镇集 体、私营业 主自发“ 主自发“第 三产业” 三产业” 空军政治学院、 供销社、镇集 体开设蓝天宾 馆、烟糖食品、 百货、服装、 五金交电和建 材、家具商店 90年代 1996年9月,杨 年 月 浦区五角场市级副 中心开发建设办公 室成立, 室成立,推进拆迁 和基础建设工作 1998年,南部商业 商务区开始居民和 企业动迁工作,先 后建成金岛大厦、 沪东金融大厦(大 西洋百货)、科技 大厦等。 2003-2006年 2003年上海制定杨 年上海制定杨 浦区知识创新区 科教兴市”战略, “科教兴市”战略, 杨浦提出“ 杨浦提出“聚焦五 角场” 角场”战略 2003年4月中环线五角 场环岛立交开工, 2006年环岛下沉式广 场开通。2004年9月, 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 动工。2005年7月,上 海万达商业广场动工, 相继建设蓝天大厦、 富庆国定大厦等 2007-至今 商业区、 商业区、知 识创新区及 历史保护区 融合 2007年初,上海 万达商业广场、 百联又一城购物 中心及中部创智 天地中央社区20 万平方米公共和 生活工作区建成。 06年底复旦金融 创园开工。 市级商圈开发和知 识型办公商务区开 发
10
THE END
高起点规划:五角场的发展晚于徐家汇,但规划起点上要高于当时的徐家汇,五 角场正在呈现的五层立体交通网络,由高架道路、车行道、人行地道、下沉式广 场及地铁10号线五层立体构筑而成。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联接将成为这一地区的显 著特征。 物业开发:南部商业区最先启动,如今日益成熟,逐步发展为市级商业区,办公 物业与市中心商务区相比,则主要是创业型、知识型办公楼宇楼聚集,价格优势 相对突出
7
深圳城市副中心——南山中心区的开发突出滨海生活理念, 深圳城市副中心——南山中心区的开发突出滨海生活理念,逐 ——南山中心区的开发突出滨海生活理念 步形成商业、办公、居住、运动、 步形成商业、办公、居住、运动、休闲为一体的滨海新城区
土地出让: 南山中心区凭借各方面的优势和独特的魅 力,吸引海内外发展商投资,目前中心区已经完成95 %的土地出让 商办项目:中心区已建成保利文化广场、海岸城、中 央商务广场、凯宾斯基酒店等重点项目。 规划理念:依据市规划局设计方案,南山商业文化中 心区2.3平方公里区域被定位为未来中心,填海区规 划水域面积25公顷,还有体育中心区等主要内容,把 滨海生活引入城市,把城市生活引向海
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规划分三个部分: 南部是商业商务区,规划面积 0.96平方公里。 中部是杨浦知识创新区中央社 区,规划面积0.86平方公里。 北部是知识创新基地,同新江 湾城连接,规划面积1.29平方公 里。
3
在大学、科技园区、商业区融合的发展理念下, 在大学、科技园区、商业区融合的发展理念下,五角场 副中心开发以大型商业项目启动,之后进入办公、 副中心开发以大型商业项目启动,之后进入办公、知识 创新高科技园区的开发。 创新高科技园区的开发。
城市副中心开发案例
城市副中心开发案例 城市副中心开发案例 1 上海五角场城市副中心
2 深圳南山区城市副中心
2
案例之一 五角场
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市总体规划确定的4 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市总体规划确定的4个 市级城市副中心之一,规划总面积3.11平方公里, 3.11平方公里 市级城市副中心之一,规划总面积3.11平方公里,总建 筑规模约508万平方米。 508万平方米 筑规模约508万平方米。
房地产企业纷纷抢滩南山, 蛇口、华侨城等小区开始 大力发展高端住宅 。随 着大量新增居民的涌入, 旧的商业街开始改造和没 落,新的商业形态和新的 商圈逐步形成,沃尔玛、 海雅百货等许多大型商业 物业的相继开业。写字楼 物业开始发展。
2003年,类似半山别墅、 兰溪谷、东方花园、波托菲 诺等高端住宅吸引福田和罗 湖的私企老板、企业高管、 社会精英到南山居住岁宝、 万佳、友谊城、百安居、天 虹等分店先后开业;铜锣湾、 家乐福等又开始了新一轮扩 张。海岸城业项目、五星级 的希尔顿酒店、南山书城、 南山博物馆、歌剧院、保利 文化大厦、新一佳等项目开 建,使南山商圈的整体性和 连续性进一步增强。
区域目标:分解上海市中央商务 区域目标 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并服务于上 海市东北部地区。 定位:以知识创新区公共活动为 定位: 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文 化、体育、科研以及居住为一体 的综合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是 一个以科教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聚居区,以繁荣繁华为标志的市 级商业中心。三区融合,联动
特征
1999年10月1日,滨海大道正 式通车,南山到罗湖、福田 的车程缩短到十多分钟,
2000年之后,高端住宅开 发导入精英阶层进入南山
发展 物业
南山居民的消费主要 依靠长期以来自然形 成的小商业街和零散 网点提供,商业发展 处于封闭而又松散的 状态。
人人乐南山总店开业为大 商业形成的起点,加上 “家乐福”进驻南山,区 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商业 辐射力,吸引了周边居民 及部分宝安居民前往购物。 写字楼市场则成为软肋, 很难吸引企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