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

最熟悉的通信常用的协议你了解吗?熟悉基本通讯协议分类:默认栏目一、TCP/IP:(1)掌握协议的构成成份。

(2)理解OSI模型、TCP/IP模型。

(3)掌握以太网的接入方法,以太网和802.3帧的区别是什么?了解无线以太网无线以太帧的构成。

(4)第二层主要设备和工作原理。

(5)掌握IP层主要必须协议、IP编址、理解协议配置步骤。

(6)理解传输和应用层主要协议功能。

二、七号信令(1)掌握三种信令单元的功能。

(2)信令网组成。

(3)信令点编码。

(4)移动网和信令网的关系。

三、移动网(1)GSM网络结构、信道、帧。

(2)GSM互联其他网络。

(3)GSM网络组成设备的功能。

(4)GSM的编号。

(5)MSC局数据步骤。

(6)GPRS网络结构。

(7)GPRS协议模型。

(8)GPRS路由管理。

(9)EDGE组网。

(在欧洲使用,我们国家没有,所以只是作为了解内容)第一、网络技术的基础(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转型的入门阶段)要学习通信协议,我们先从网络技术基础开始学起,这也是传统软件开发人员向移动通信软件开发人员过渡的入门知识,掌握这几个知识点后,你也就基本对计算机通信有个概念了。

在本阶段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1)网络协议的概念。

(2)传输模式的种类和它们的区别。

(3)能够描述出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七层。

(4)了解调频、调幅、调相的原理和区别。

(5)知道正交调幅的概念和解决的问题。

(6)知道脉码调制和脉冲幅度调制的区别。

(模数转换的两种方式)(7)复用的概念及其主要的三种复用技术是什么?(8)FDM(频分复用)如何将多个信号组合为一个,又如何分开?FDM和WDM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9)TDM(时分复用)的两种类型。

TDM如何将多个信号合并成一个,又如何分开?(10)CDM(码分复用)的原理(11)单比特差错和突发差错的区别。

(12)已知数据比特的位数,掌握计算纠正一位差错所需要的冗余比特数的公式。

(13)海明码的先进之处和引入的目的。

详细介绍:一、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是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的一种语言,它是通信双方为了实现通信所进行的约定或所做的对话规则,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为了避免重复工作,每个协议应该处理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通信问题,并且协议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和信息)internet上的计算机通常使用的是TCP(传输控制协议)/IP(互联网协议---主要用于负责IP寻址、路由选择和IP数据包的分割和组装)。

协议包括三部分:(1)语法:确定通信双方“如何讲“,定义了数据格式、编码和信号电平等(2)语义:确定“讲什么“,定义了用于协调同步和差错处理等信息(3)同步:确定“讲话的次序“,定义了速度匹配和排序等二、传输模式的种类和区别?(由于传输模式的概念比较简单,本文已省略)(一)基本概念:(1)传输:是信源到信宿之间的过程。

(2)信道:是指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媒体或通道。

(3)传输速率:是衡量传输的一个标准,单位是Mpbs(兆比特/秒),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带宽”是一个意思。

(4)带宽:有两层意思:从电子电路角度出发,指电子电路中存在一个固有通频带,指的是电路可以保持稳定工作的频率范围(包括显示器带宽、通信/网络中的带宽)。

第二层意思指的就是传输率(如内存带宽、总线带宽、网络带宽等)。

(二)模式分类:(1)单工:如键盘和传统的监视器;(2)半双工:对讲机和BP机等民用无线电设备都是半双工(无论哪一方进行传输,都使用信道的整个带宽);(3)全双工:如电话网络。

原理解释:两个方向的信号共享链路带宽,共享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链路具有两条物理上独立的传输路径,一条发送,一条接收;一种是为传输两个方向的信号而将信道一分为二。

三、画出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一)物理层:包含那些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所必需的功能,它定义了接口与传输介质的机械和电气特性,也定义了物理设备和接口为了传输而必须执行的过程与功能,还有传输介质的类型。

(二)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中对数据不做任何改动的传输通道变成可靠的链路,并负责节点到节点的传输。

这样可以将物理层的数据无错的传给上层(网络层)。

具体职责:(1)成帧(将比特流划分成帧的易处理数据单元)(1)调幅(AM):对载波信号进行调制,使振幅根据调制信号的改变而变化(调制信号变成了载波信号的包络线)。

调幅信号的带宽BWt等于调制信号带宽BWm的两倍,并且覆盖以载波频率为中心的频率范围。

(2)调频(FM):载波信号的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电压(振幅)的改变而调整。

一个调频信号的带宽等于调制信号带宽的10倍,即BWt=10*BWm,而且和调幅带宽一样以载波频率为中心。

(3)调相(PM):载波信号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的电压变化而调整,当信息信号的振幅变化时,载波信号和相位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五、什么是正交调幅QAM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正交调幅。

一种调制数字信号的编码方法,它兼用振幅编码和相位编码。

该方法既可以用于下行,也可以用于上行,不但可以增加合法信号的数目,也能让信号之间保持较大的差异,它为每个比特组合分配一个给定振幅和相移的信号。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带宽和抗噪声能力强。

(备注说明:(1)波特率:模拟信号的速率,等于每秒钟传输的数据位数,有压缩和没压缩之分,跟阀门电路有关.(2)比特率:数字信号的名词,模拟信号经过采样量化后,变为数字信号,那在数字信号要如何表示经过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呢,就要用到比特率来表示,用的比特位越多(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少的单位),比特率就越大,视频音频质量就越好.)六、知道脉码调制和脉冲幅度调制的区别(此为模数转换的两种方式)(1)脉冲幅度调制(PAM)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接着产生一个振幅等于采样信号的脉冲。

(2)脉码调制(PCM)由PAM产生的信号看起来似乎是数字式的,但由于脉冲的振幅和采样信号一样,所以其取值是随意的。

使脉冲真正数字化的一种方法为采样信号分配一个预先确定的振幅,这种处理方法称为脉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PCM有几种普通的应用:其一是长途电话线上的语音信号的数字化。

按照国际标准,每秒采样8000次,每个采样8个比特,依照尼奎斯特定理这个频率是电话机所能够处理的最大语音频率的两倍多一点,它要求每秒8*8000,即大约64kbps的比特速率;其二是光盘(CD)技术。

CD上的音乐是应用PCM编码成数字格式的。

七、复用的概念及其三种主要的复用技术是什么(一)复用:当连接两台设备的介质的传输能力比设备间的传输要求更高时,该链路就可以被共享。

复用就是允许同时通过一条数据链路传输多个信号的一种技术。

(二)主要的复用技术:(1)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

多路信号调制在不同载频上进行复用。

是一种模拟技术,在链路带宽大于要传输的所有信号带宽之和时采用。

如有线电视、无线电广播、光纤的波分复用、频分多址的TACS制式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2)时分复用TDM(是在物理层实现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多路信号占用不同时隙进行复用。

是一个数字化过程,当传输介质的数据速率容量大于发送和接收设备所需要的数据速率时就可以采用它。

如电话网采用这种技术。

包括同步时分复用(电路交换)和异步时分复用(包交换)。

在这里我多说几句:中国采用欧洲体制,以E1为一次群(2.048M=32*64k);而美国、日本等国家采用北美体制,以T1为一次群(24*64k)。

具体原理:3.9ns为一个话路,共32个话路,发送方逆时针旋转的同时接收方顺时针旋转,转一圈就是一帧,它的缺点是浪费资源。

(3)码分复用CDM:多路信息调制在不同的码型上进行复用。

(例如码分多址CDMA数字移动通信技术,cdma的多址技术的原理是采用一组正交或准正交的伪随机序列通过相关处理实现多用户共享频率资源和时间资源)八、FDM如何将多个信号组合为一个?又如何将一个FDM信号分离成原来的多个?FDM和WDM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1)复用过程:FDM是一个模拟过程,把频率范围相似的信号采用调幅或调频技术将信号调制到独立载波频率上(f1、f2、f3),然后将调制后的信号合成为一个复合信号并通过具有足够带宽容量的介质链路发送出去。

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必须能够容纳调制信号的带宽。

这些带宽范围就是不同信号传输的信道。

信号之间必须由狭长的未用带宽(警戒频带)以防止信号交叉。

另外,载波频率必须不会影响原来的数据频率。

(2)多路分解:在多路分解器中采用了一系列过滤器来将复合信号分解成组成它的各个信号。

每个信号随后被送往解调器,解调器将他们与载波信号分离并转发给等待的接收方。

(3)波分复用WDM是频分的一个特例,用在光纤通信中,除了复用和多路分解包括通过光纤信道传输光信号之外wdm在概念上与频分复用相同。

不同之处是组合的频率很高。

九、时分复用的两种类型,TDM如何将多个信号合并成一个,又如何分开?考虑TDM实现的两种方法。

多道传输流通过细分链路和交织过程来使用单条链路,采用的链路与FDM中一样,但是这里显示的分割是时间上的并不是频率上的,信号按顺序占据链路。

(一)同步时分复用:同步所包含的意义与在远程通信等其他领域中的含义不同,这里同步是指复用器在所有时间为每个设备都分配完全一样的时间片,不管该设备有没有数据要传输。

(1)帧。

一帧由时间片的一个完整循环组成,包括分配给每个发送设备的一个或者多个时间片。

(2)交织。

同步时分复用以恒定速率和固定顺序在设备间轮转的过程乘坐交织。

(3)帧定位比特。

因为在同步时分复用系统中各帧内时间片的顺序不变,因而在每帧头上只需要很少的额外开销。

(4)同步时分复用实例(5)比特填充。

(二)异步时分复用。

同步时分复用不能保证使用链路的全部容量。

实际上很有可能在一个给定时刻只使用了一部分时间片。

因为时间片是预分配的和固定的。

每当有一台设备不发送时,对应的时间片就会是空的并且浪费了通路带宽。

异步时分复用(也叫统计复用)就是为避免这种浪费而设计的,这里的异步是可变的、不固定的。

异步时分复用允许将许多较低速率的输入线路复用到一条较高速率的线路上,但是与同步时分复用不同的是,在异步中所有输入线路之和可能比通路容量大。

十、单比特差错和突发差错的区别?(1)单比特差错是指在给定数据单元(例如一个字节、字符、数据单元或数据包)只有一个比特被从0变为1或是从1变为0,即在数据单元中只有一个比特发生了改变。

(2)突发差错指数据单元中的两个或者连个以上连续的比特从0变为1或是从1变为0.但它的长度是由第一各改变的位置到最后一个改变的位置来确定,其中间某些比特可以不改变突发差错大多发生在串行传输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