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无论是宏观或者微观,都使人在它的粗糙面前显得细腻,在它的细腻面前又显得粗糙;在它的高大面前显得渺小,在它的渺面前又显得高大;在它的强盛面前显得脆弱,在它的脆弱面前显得强盛。
这样说,并非说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应该说,人与自然是平等的,是并列的,是整个自然界中共生物。
人与自然,都是生命,应该是互相观照的。
当意识到这一点时,人才能感受到:天然的钻石、琥珀、珍珠,是自然的珍贵;连绵起伏的群山,是自然雄伟;烟波浩淼的江海,是自然的壮阔;广阔无际的沙漠,是自然的贫瘠。
甚至对于人自己,欣赏那个人性未开的小孩子,也感受到自然的纯粹。
自然的价值,就在于自然。
是群山,让人脱离了低眉弄眼抬起了双眼;是山泉,以叮咚的清响,呼唤人的清纯;是野地的青草,告诉人们回归自然的普通。
而人,是自然的,又超越了自然,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结合体。
有人说,人是自然的精粹,只能理解为,这是人自己的认识。
对于自然,人远远没有理解,没有认识,没有真正把握。
究竟谁是自然之神,自然自己知道。
自然不可消失,人对自然无奈,只能极小部分地掌握。
虽然人是自然与社会的结合体,但人首先是自然的。
一切,首先是天然的,然后才是其它。
人为的建造无论怎样完美,也取代不了自然的造化,也不如自然的完美。
当然,自然也有局限。
自然虽然丰富多彩,然而缺少的正是人的思想性,或者说,我们没有发现自然的思想性。
思想的功能,似乎大自然只给了人。
是大自然让人做它的思想者吗?是吗?人类在脱离大自然的行进中,毁灭性的损害应该是一种罪恶。
为什么要脱离大自然呢?因为人自以为高贵。
人把自然当作了敌人,而不是并列共生的朋友。
因此,这个大自然的思想者,曾经表现了无尽的愚昧。
当人面对自然进行毁灭性破坏时,人自以为是高大的,强悍的;当人意识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时,人又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人向自然悔过自新,承认了自然生命与人的共存,这是人类的进步。
自然的价值在哪里?对于人来说,应该是警示。
当混迹于社会的污浊中难以自拔时,自然会向人挥起招唤之手,呼吁人重归自然。
于是有些人在社会中,做得比人还人;于是有些人在自然中,与自然媲美。
人重归自然说明,人在社会中,是没有自信的。
人的最好的出路,就是恢复自然的本真。
因为自然会给予人最大的自然生存环境。
并且通过人的思想,传达出自然的精神。
那是召唤人的,遗世独立的高贵的精神啊,是看透了世相,重返人的自然的纯净的精神。
于是,人在自然与社会中,会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
自然是安慰,是平抚,是最初的感觉;社会是竞争,是斗争,是渴望,而又难以企及的和谐。
赞美我是一棵树,就是人类看到的,长在无边沙漠上的树。
原来,我的周围有一望无际的,我的枝繁叶茂的兄弟,现在,只剩下岌岌可危的我站在这里。
我时常听到风沙传来人类对自己的赞美诗。
我不知道,人为什么会赞美自己。
是以为自己伟大还是美丽呢?我也不知道人类有什么资格唱自己的赞美诗。
人类孤独地赞美自己时,已经忘记了生存的同伴,忘记了生存的根本。
我站在这里时,人类还没有出现。
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早的居民,而是后来者。
人类创造了很多所谓的文明,但也仅仅是人类自己的文明。
我是一棵长在沙漠上的岌岌可危的树。
我用残疾的眼睛凝视人类的行为,用灌满风沙的耳朵听着人类的狂叫。
他们这些非我族类的家伙,干出了多么罪恶的勾当。
这些曾经由四条腿,善于攀树枝儿的猿,变成了两条腿走路的人,甚至好像都能飞了,为什么还是那样残忍?他们创造了许多他们的规矩,自称为文明进步。
可是,他们的文明,就是更加贪婪,就是越发的愚蠢了。
远远不如当初的猿。
他们的文明,是一种遮掩。
愚蠢的人类,还敢赞美自己?我是一棵长在沙漠的岌岌可危的树。
人类以为只有他们才能思想。
他们的思想都用在了灭亡自己,灭亡我们这些自然生物身上。
他们巧取毫夺,无恶不作,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制造工具。
他们的工具都用在了灭绝,屠杀上。
那些刀剑枪炮,甚至威力极大的什么核弹,把他们的文明撕得粉碎。
他们最早是拿着石头做工具的。
他们砍折了我的伙伴用来烧火,以灭亡我们。
人类不知耻地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灵在何处?人类灵在不论是在他们的战争时,还是在他们的和平时,都以残害我们这些自然生命为能事。
好像这个地球只是他们的。
当初,在我的身边,有无数的生物相伴。
我的枝头,曾经安落过飞鸟,我的身边,曾经有野猪,野象,虎狗等等徘徊。
可是,现在全没有了。
人类先是灭亡了我的兄弟,又杀害了我的伙伴,又披着它们的皮,食着它们的肉。
人类进化了,却让我们付出了灭亡性的代价。
我听到明智的人说:他们应该与我们和睦相处。
这算聪明。
虽然声音远远没有贪婪的嘶喊声音高。
千百年以来,他们也就有了这么一点儿认识。
我是长在沙漠上岌岌可危的树,我们虽然遭受了人类的极端残酷的掠杀,但我们依然认为我们与人类应该共同生长在自然界中。
应该成为最好的朋友。
如果自然中只有我们而没有了人类,我们就会感到自然缺少了会说话,会思想,会制造工具的灵气;如果自然中只有人类而没有我们,人类是还会存在吗?人类刚刚懂得这种依存关系,算是有了些觉悟。
我是长在沙漠上岌岌可危的树。
我听到人类在赞美自己。
他们不成熟,很可笑。
但我默认他们的赞美。
千万年以来,他们与我们和平共处的声音已经出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甚至还有了他们对自己的以往罪恶的批判。
人类是进步了。
为了这点儿进步,我会倾听人类对自己的赞美。
雪意这一个冬季,我家乡的城——长春,终于下了几场大雪。
现实的雪,以它飘飘洒洒,轻轻柔柔的六角晶莹,乘着凛冽的寒风的翅膀,翻旋着铺天盖地的,没有一丝杂质的洁白,表现它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意蕴。
无边的纯洁,凝固成透亮的冰的雕塑,挺立于广场,公园,街旁。
这浪漫之花开在酷寒之中,越发美丽坚挺。
下雪的日子,我被室内的窗花吸引,感到了童稚一般的惊奇。
那是我童年时常常久久凝视的图画,而到了成年却忘记了。
窗花,它开在千家万户的窗棂,雪的意蕴都描绘在上面。
多么美丽的窗花啊。
有的像玫瑰,表现冬的爱情;有的像牡丹,袒露冬的富足;有的像幽兰,高洁得炫目;有的像迎春,流露寒冬里的温存。
窗花,洁白晶亮,要让我们的双眼和心灵来渲染。
想象的万紫千红,要比真实的的色彩丰富啊。
这时,我的心里已经勾画出最美丽的春天、夏天和秋天。
我走出室内的小春天,漫行在大街上。
不必刻意赏雪,倾听着雪花亲切的飘落声,雪意已盈心头了。
走在雪地上的人们,以吱吱嘎嘎的步伐,清清晰晰的足印,写下最美好的情诗。
一对恋人,手儿相牵,打着“出溜滑“,雪雾中展示火红的玫瑰笑;几个孩子,尽情在雪地上打滚,仰起脸,一任那雪花如甘露,落在如花的脸上;交通警像雪人,挥动手臂,指挥车辆通行,疏导沸腾的生活流。
雪靠儿童表现单纯的童趣,他们雕塑静静的雪人,挑起活泼的雪仗,滚起圆圆的雪球;雪靠少年展示逍遥,追风的雪板,在无垠的洁白上闪现;雪靠青春呈现洁白与多彩的对称,那是单纯和繁杂的交叉;雪靠中年人体会思想家园的冷暖,精神意识奔向自然怀抱;雪靠老年人铺展遥远的思念和怀想,人生的一切都在这单纯的洁白里蕴藏。
雪是思想启发的极致,也是情感抒发的极致。
前些日子,我与友人来到了乡村,面对广阔无垠的雪白的大地,农民对我说:真盼下雪啊。
这完全不是“雪意凄凄”的情调,这里蕴含着渴望、期望。
农民是现实而又有远见的。
他们从冬天的雪,想到了蓬勃的生长和丰硕的收获。
因此农民总是,也最有资格称雪为“瑞雪”。
在蓝天下行走,雪野上一块露出的黑土地,一滴滴雪的露珠正在阳光下闪闪地静静地渗透。
啊,雪意更明晰了,大地已露出春的气息。
担心的顽强总是为你担心,那时我小,你比我还小。
大人们呵护着我,我便呵护着你——尽我所能地呵护着我身边的你。
长在我家院中的小草啊,长在大地上自然赋予的生命,你柔弱的小草啊。
我可以躲避风雨,你却不能。
那天,狂风暴雨肆虐,我趴在窗口透过无边的风雨久久地凝视你。
大雨似乎摧烂了土地,大风似乎要把你连根拔起。
你的身子在剧烈晃动,你的头时而低下,时而扬起。
你细条状的身子,绿绿亮亮的生命形象,紧紧抓住我小小的灵魂。
我梦想有一张巨大的伞,罩在你头上;有一堵很长的墙,挡住狂野的风。
甚至用我小小的身体,为你遮风避雨。
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你并没有在风雨中倒下。
风雨过后,你的形象越发的鲜亮,挺拔,娇艳。
原来,你的生命不是可以随便摧毁的。
虽然你小,但你不弱。
日月无数次地照耀我们。
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却依然是你。
你仍然在表现着你的弱小,展示着你的平凡。
此时,再看你时,我在低垂着头。
我有一种羞愧,一种难堪。
童年时我和你那样的近,仿佛我小小的生命,就融化在你的色彩之中。
成年时又距你这样远,我的生命以鲜红的激情面向生活,现在是不是已经变成了灰色?你还是以绿亮亮的弱小的身子,挺拔起生命,并没有改变自己。
你还是你啊。
风和日丽的情境中,我突然感到你娇小的身子其实是最高大的,而我长大了的身子却很渺小。
我童年的少年的多彩的梦想,青春火热的追求,现在怎样呢?青春是不是已经心灰意冷?生命是不是已经百无聊赖?面对你,我不得不低下头,向你俯首。
多年的经历已经说明,柔弱的不是你,而是我。
从我的童年起,你就给我以榜样,到现在,我才理解其中的深意。
你是我生命的暗示啊。
你让我抓紧生命的根,勇敢地生长。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
而在我担心你的顽强时,其实,你是在担心着我啊。
美的经典我们欣赏大海的波澜壮阔,山峰的挺拔巍峨;我们也欣赏小桥流水的精致,花草鸟鱼的生趣;我们欣赏凶猛狂暴的野性,也欣赏温和柔顺的生灵;我们欣赏电闪雷鸣伟力,也欣赏风和日丽壮观。
大自然呈现着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景观、形态,是生动的,是鲜明的,含蓄的,内在的。
大自然声、色、形态的一切展示,启发着人,人类认为,那是美。
人以认识大自然而映照自己。
自然是美的,是广阔的美,是精致的美,是深层的美,也是浅层的美。
面对自然丰富多彩的,变化的美,在人欣赏和认识不断加深提高的同时,回望人自己,我们会问:可不可以找到一种美,即能代表自然,又能代表本身的美呢?答案是肯定的。
完全能够。
这种美,集中、概括地并体现一切自然的美。
这种美,是大自然的造就,通过他,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的美。
这个代表,就是人,是人的美。
人的美,是一切自然美的集中体现,比一切自然的美,更丰富,更生动,更鲜明、更内在。
人的美,具有最广泛的自然性。
人的美,是最完整的美;人的美,是具有独特性的美。
人的美,可以具有山的伟岸,海的壮阔,金刚石的意志,水的柔情,花的芬芳。
人具有自然中最美好的形象,最独特的声音,最先进的思维,最丰富的感情。
人的美,是最成熟与最幼稚混一的美,是最朴拙与最精致合一的美,是最宏大与最细微合一的美,人的美,是不断变化的,令人类自己都不能完全解读的美。
人的美,是个体人的美,也是整个人类的美。
人的美,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美。
人,童年有童年的纯洁美,像没有受到污染的潭水;少年有少年的美,像上午的阳光,明丽如露珠;青年有青年的美,像火像风像云,像飞驰的骏马;中年有中年的美,是成熟成就成功的美;老年有老年的美,像历史记录厚重的岁月,峥嵘的沧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