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协调、培训,让执行力提升
周礼晶
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在执行学校某项工作时,学校领导总感觉结果没有自己预想的好。
于是便出现另一番情景,校长埋怨中层,中层埋怨教师,教师埋怨校长。
平时与同事一起聊天,也经常会聊到这个现象: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学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好多人都把这归结为处理问题的环境不同。
其实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校的执行力。
ABB公司董事长巴巴维克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5%正确的决策加上95%高效的执行,没有执行,一切等于0。
”更有人形象地说,执行力就像一个乘式中的乘数,执行力弱,被乘数再大,结果也是枉然。
由此说明,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完善、再科学可行的决策方案,也只能是沙盘上的蓝图或墙壁上的标语。
那么,如何提升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呢?
一、注重沟通
一项调查显示:学校存在的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
为此我感觉执行的真正难点不是激励不足,不是知识或技能欠缺,也不是缺乏敬业或职业精神,而是我们在执行时都没有触动教师积极行动的“自愿”因子。
教师对领导的认可程度与对学校工作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他对某件事的执行力度。
俗话说,“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
通过沟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自上而下形成合力,执行肯定会顺畅。
所以我们中层平时要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认可,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认同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强化协调
较强的执行力不是靠学校的某一部门或者某一个人能做好的,它需要我们所有执行者共同来协调好内部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学校的远景发展目标,及时全面地与各个层面的教师进行解释,协调好各科室的关系,让他们形成共识,达成一致。
在处理问题时抓住关键性问题,能够分清轻重缓急,不要因为琐碎的工作而影响了应该做的重要工作;该谁分管的事,就由谁来解决,不当二传手,不踢皮球,不推诿扯皮,能办的及时办,有困难的想办法。
这样大家才会把所有
的热情投入到既定的方向、目标中去。
三、加强培训
增强学校的执行力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执行环节的最后落实者,老师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执行力状况。
所以,学校领导要重视培养教师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并最终提升为执行能力。
同时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处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塑造学校主要领导的前瞻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
让普通教师有责任心,中层教干有进取心,学校领导有事业心。
孙子曰:“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这里的“得”正是一种上下级之间彼此认同的状态,如果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又何必担心领导者的决定不会被遵守、执行呢?只要我们中层学会经常与教师沟通,协调好各科室的关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校还会有什么决定执行不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