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s PPF200400600800200400600800Q appleQ bananaForeign's PPF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Q*appleQ*bananaChapter 2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5.1=LbLa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
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
所以1.5 /P P b a =2a.b.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D D -**=++=b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x 1= RS: 5]5,5.1[5.1],5.0(5.0)5.0,0[=∈=⎪⎩⎪⎨⎧+∞∈=∈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e ec. ∵b a b e a e b aP P P P P P///>>**∴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
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
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
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
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y x 1= RS: 5]5,5.1[5.1],1(1)1,0[=∈=⎪⎩⎪⎨⎧+∞∈=∈y y y x x x →5.132==y x →5.1/=b P a P e e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
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
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
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
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
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
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
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7.任何行业的比较优势都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工资率,所以在我们作结论之前必须考虑四个方面:美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日本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不仅仅是两国的服务业。
只比较劳动的单位产品投入是不够的,如果a ls < a ls * ,那么本国在服务业上的劳动生产率就比外国高。
这表明了美国在服务业上有绝对优势,但这既非比较优势的必要,也非充分条件。
任何一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行业间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工资率。
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8.美国服务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其服务产品的相对价格较低,这使美国的购买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由于大部分的服务为非贸易品,日本人将无法从美国低成本的服务中受益。
日本国内服务业无需面对较低的世界服务价格,同样地,美国服务品的价格也不会由于贸易的开放而上升。
所以日本的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3。
9.实际上贸易所得取决于非贸易品的比例,若果非贸易品比例下降,那么贸易所得就会增加,反之,贸易所得就减少。
10. 我们假设有n 个国家,每个国家只生产苹果和香蕉两种产品,第i 个国家的生产苹果和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为Ai a 和Bi a ,把所有国家的单位劳动投入质变从小到大排列编号有:11/A B a a <22/A B a a <33/A B a a <……</An Bn a a如果交点在垂直线上,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曲线交点左边的国家在苹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专门生产并出口苹果;交点右边的国家则专门生产香蕉。
如果交点在水平线位置(/AiBi a a ,11/Ai Bi a a ++),i ∈(0,n )则第i 个国家可以生产任意比例的苹果和香蕉。
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曲线交点左边的国家在苹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专门生产并出口香 蕉。
Chapter 31. 在美国,田纳西和路易斯安那州盛产石油,所以当世界石油价格下跌,石油行业(工人)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
这可能是两州1986年经济滑坡的原因。
2. (a )1111(,)Q Q K L = , 2222(,)Q Q T L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Good 125.138.148.657.56673.680.787.493.9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Labor Input for Good 1Output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Good 239.852.561.869.375.881.586.791.495.5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Labor Input for Good 2OutputQ 1Q 2L 1L 2PPF 2222(,)Q Q T L =),(1111L K Q Q =10010021-=slope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之所以是弯曲的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缘故。
由于劳动要素总量不变,当L 1增加时,MPL 1下降,相应地L 2减少,MPL 2上升。
所以当PPF上的点向右下方移动时,PPF变得更陡峭了。
2222(,)Q Q T L =3.(a)假设劳动要素可以在两部门之间自由流动,那么劳动将从低工资的生产部门流动到高工资的生产部门,直到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为止。
所以在均衡状态,工资率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乘以价格。
1122MPL P MPL P ⨯=⨯21/2P P =左图交点的横坐标约在(20,30)之间,只有找出近似的值才能解出线性方程。
劳动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近似为L 1=27 ,L 2=73,所以工资率约为0.98(b )相对价格P 2/P 1=2,得到劳动在两部门之间大致的分配,进而得出来两部门的产出分别为Q 1=44,Q 2=90。
Q 1Q 2L 1L 2PPF ),(1111L K Q Q =100100L1=62, L 2=38,产出也发生了变化产品1上升到了76个单位,而产品2下降到了68个单位工资率约为0.74。
(d )随着相对价格从2降到1,产品2的价格下降了50%,而产品1的价格保持不变。
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产品2的价格降幅(约为25%)。
相对于2P 的实际工资率上升了,而相对于1P 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工人福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消费偏好。
产品1的特定要素是资本。
资本所有者的收入上升了。
原因:以制造品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下降了,因此以制造品衡量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增加,也就是说资本所有者的收益上升幅度大于1P 上升的幅度;另外,由于产品2的相对降价使其购买力增加了。
产品2的特殊要素是土地,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下降了,原因:以产品2衡量的实际工资率上升榨取了他们的部分收入;产品1价格的相对上升使他们的购买力下降了。
4.(a )对于只生产X 、Y 两种产品的经济而言劳动需求变动由MPL 曲线反映。
设原工资率w 1,原劳动分配为L x =O x A 和L y =O y A 。
但劳动供给增加,使图的右边界向外扩展了,Y 部门的需求曲线随着右边界向右移动。
新的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显示两部门的劳动投入和产出都增加了,但是两部门间相对产出的变化是不明确的。
工资率下降了。
(b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伴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新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变得更凸和更扁了。
代入数据,L 1从62增加到90,L 2从38增加到50。
工资率从0.74降到0.6,产出约为Q 1=85,Q 2=77Chapter 4Wxx P MPL ⨯yy P MPL ⨯1w w yyQ 1Q 2L 1L 2PPF ),(2222L K Q Q =),(1111L K Q Q =1401401001001. 养牛业或种植小麦是否是土地密集型的取决于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土地劳动比,而非土地或劳动与产出的比。
在美国,养牛业得了土地劳动比率要超过小麦种植业,所以在美国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的;如果在其他国家(如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养牛业的土地劳动比率也超过了小麦种植业,则在那些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的,反之,养牛业这是劳动密集型的。
其他国家和美国的直接比较则没有什么意义。
2. (a )依题意得aLC / aTC (LC /QC) / (TC /QC) LC /TC 20LC 20TC aLF / aTF (LF /QF) / (TF /QF) LF /TF=5LF 5TF===⇒===⇒=∵L=LC+LF=600, T=TC+TF=60⇒ LC=400, TC=20, LF=200 TF=40.(b )L 800: TC 33.33, LC 666.67, TF 26.67, LF 133.33L 1000: TC 46.67, LC 933.33, TF 13.33, LF 66.67L 1200: TC 60, LC 1200, TF 0, LF 0. ().===============只生产棉布(c )如果要素价格不变,那么将有一部分劳动力闲置。
所以要素价格必须改变否则就会有失业产生。
3. 重要的不是要素的绝对丰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丰裕程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穷国的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是丰裕的,因而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4.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者通过购买力的提高从贸易中获益。
因此,李嘉图模型不支持该政策在特定要素模型中,贸易使劳动者的购买力相对于某种产品上升,但是相对于另一种产品下降了。
除非知道劳动者的消费偏好,否则很难说他们是获益还是受损了。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通过引入贸易对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影响讨论分配问题。
在该模型中,蓝领工人作为美国相对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在贸易中受损。
模型讨论的结果支持支持该政策。
5. 我们在运用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时有注意前提三个条件:①两个国家或地区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②两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同;③自由贸易使两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价格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