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社会组织在境外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组织在境外的发展


2.
联合国体系诞生,社会组织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

致力于慈善救助、战后重建的社会组织。
世界宣明会(World Vision):美国人卜皮尔(Dr. Robert Pierce)于1950年,为援助朝鲜战争的孤儿而 创立。而今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处理以儿童为重点的紧 急性援助和持续性的社区发展组织 Ambition:愿每一个孩子,活出丰盛;求每一颗心灵 ,矢志达成
4.

致力于科学、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社会组织
诺贝尔基金会:根据阿尔弗里德· 诺贝尔遗嘱的规定建 立起来的,在诺贝尔死后大约三年半建立。


师范教育体系形成,出现私立师范学院、民办教育、民 办学校的创办 严修、张伯苓 陈嘉庚
马相伯

卫生领域的慈善医院

总的来说,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期以后,社会组 织数量更多,活动范围更广,对经济影响更大 。这一时期产生了对以后影响巨大的非政府组 织。

圈地运动导致两种后果




资本主义在工商业的发展

工业方面:


呢绒工业是英国的“民族”工业,革命前遍布英各城市 和农村,早在 16 世纪,在呢绒业中就出现了资本主义 因素,有分散的工场手工业,也有集中的手工工场形式 。 除了呢绒业而外,在制铁等部门也产生了手工工场的组 织形式。 工业促进贸易兴隆,英国大量出口呢绒等工业品,入口 原材料。由贸易公司承担对外贸易,还有非洲奴隶贸易 ,甚至有人从事海盗工作。 手工工场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增长,推动了金融事业的 发展。英国最早履行银行职能的是“金匠”,“金匠” 接受私人存款,也对外贷款和兑换货币。这可以说是银 行的萌芽。

商业方面:



英国阶级变动:

圈地运动大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首先是原 来是统一的贵族分裂成为互相敌对的两大集团。

资产阶级代言人——新贵族 封建专制的拥护者——旧贵族

清教徒运动

国教:英吉利国教教会

成为国王工具、国教僧侣奢侈放荡、残酷剥削、繁文缛 节多,浪费时光。 “严肃”的、“勤劳”的生活理想。不铺张,倡导仪式 简化、打扮朴素 宣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道德、新的宗教 、组织形式。
《慈善法》: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慈善法,是当时社会矛 盾发展的产物。加上英国社会由来已久的慈善传统(1 3世纪时,英国已经出现了很多慈善组织,主要是医院 ,有200多所),富裕起来的部分中产阶级兴办慈善 事业的积极性高涨,兴办了大量的慈善组织和公益团体 。

旧济贫法1601:《伊丽莎白济贫法》,以教区为济 贫的基本单位,并将贫困者划分为三类:
第二节 主要国家地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发达国家 美国


主要以非营利组织称呼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9%,非农就 业的7.8% 特点与表现

大批志愿者参与,有统计49%的公众参与志愿服务 宗教性的非营利组织影响大 基金会高度发达,规模最大的是比尔和梅琳达· 盖茨慈 善基金会
三、二战至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前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影响巨大 ,相关的社会组织扮演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二战以后,形成的两大阵营,三种国家 ,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世界一体化。战后社 会组织发展的表现有:
1.
形式多样化,在社会重建和社会变革中扮演重要 角色。

妇女、青少年、儿童、产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等社 会组织


经营大农场的农业有利可图:工业发展,城市增长。增 加农产品需求,原料和粮食价格扶摇直上。 封建习惯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差距越来越大:地主把土 地租给农业资本家要比剥削农民更有利。 农业生产者与生存手段分离:脱离土地的农民一方面为 工业提供劳动力,一方面为工业创造市场。 在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地主对农民剥削过渡 到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剥削。 经过圈地运动的资本主义农场,生产有了大的发展:农 业技术和机械方面。
社会组织在国际政治领域——NGO论坛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 环境大会上,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非政府组织的国 际会议 标志着非政府组织开始积极介入国际重大事务的决 策,逐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出现全球 社团革命现象。

2.

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基金会和慈善机构
垄断资本家,将剩余利润集中,成立各种形式的基金会 和信托机构,用于开展公益活动,以减少阶级矛盾的激 化。如塞奇、卡耐基、洛克菲勒(美国的三大先驱基金 会)、福特基金会。 面对日益严重的贫困化,慈善人士尤其是基督教徒兴办 慈善事业。如救助儿童会、乐施会。

3.
全球公民社会运动


基本表现:
1. 2.
3. 4.
5.
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存在一个庞大的非营利部门 非营利组织的国家不均衡发展,发展水平与国家 经济发展相关 非营利组织就业人口中,包括大量的志愿者 非营利组织的领域不均衡发展,集中在教育、医 疗、保健领域 非营利组织收入来源中,服务收费占到收入一半

萨拉蒙认为:各国的发展表明,全球结社革 命方兴未艾,其重要性如同20世纪民族国家 的兴起。

清教徒运动:加尔文教



英国专制制度等等

资本主义从16、17世纪萌芽到19世纪正式确立 。马克思就19世纪资本主义做出了全面的分析 :

生活生产力迅猛发展,社会财富急剧膨胀 制度缺陷,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如经 济危机、战争、贫困

资产阶级的应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允许结社的存在与发展 鼓励和保护民间慈善和救济活动的发展


部分济贫院依然是混合型济贫院,儿童与老人混住一起,男人与女人 杂居一起,健康者与身患疾病者同室而居,品行端正者与行为不轨者 群居一处。根据当时的调查记载,“经常有900多贫民挤在一些大房 间中,既无任何措施用于消磨时光,更无什么活跃他们的生活,这里 丝毫没有任何人间生活的情趣,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人的仓库’,一 个房间有时挤60多个人,到处都是床,根本无法放进一张椅子,有时 甚至无法走动。” 在1872年的伦敦地区的97起贫民饿死事件中,只有1人拒绝济贫法机 构同意其进入济贫院的意见,其余的人全部没有申请济贫法救济。到 1908年,125名饿死者中,有55人是流浪者,6人是遭受忽视的儿童, 6人依靠院外救济,80人从未申请济贫院救济,25人拒绝院内救济。
二、资本主义成熟期

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垄 断资本主义”的成熟期,形成垄断和金融寡头。

随着资本主义新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也表现 出新特征
1.

致力于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的工人团体涌现


1881英国民主联盟 1883年俄国劳动解放社 1886年美国劳动者联盟 这些都是无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与垄断资产阶级相抗 衡的社会组织


产生背景: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方 式的确立和发展 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结社,成立社团、俱乐部、 沙龙等,开展大规模启蒙、教育、宣传等活动, 以至组织政治斗争和议会党团活动。


17世纪后期英国革命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资本主义在农业的发展

圈地运动:15世纪末,始于英国东部以及西南部地 区,这个运动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更为猛烈。
5.
致力于环保、和平事业的社会组织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1948);世界自然保护基金 (WWF,1961);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1969 );绿色和平(Green Peace,1970)等 反战组织(朝鲜、越南、两伊),无国界医生组织等
四、20世纪70年代以来


4.

致力于人权问题的社会组织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 大赦国际
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委员会

Dr. Charles Malik(黎巴嫩) Alexandre Bogomolov(前苏联) Dr. Peng-chun Chang (张彭春)(中国) René Cassin(法国) Eleanor Roosevelt (美国) Charles Dukes(英国) William Hodgson (澳大利亚) Hernan Santa Cruz (智利) John P. Humphrey(加拿大)
美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

独立战争之前

17世纪的哈佛大学、新泽西大学等 独立战争期间的民间消防队、仓储团

独立战争之后


19世纪30年代的废奴协会 19世纪初的依法以乡、镇、市、县为名建立的常设 社团,以及根据个人的自愿原则建立和发展的社团

早期的非营利组织和资本主义的民主、自治、 慈善等价值取向及社会精神有关,也反映了社 会不平等的现实。

英国


非营利组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就业人口的 6% 英国非营利组织对政府资助的以来较大,45%

英国皇家协会 爱丁堡皇家协会 科学促进会 皇家研究所 ……
英国皇家协会会员:
自1915年以来,皇家学会的历任会长都是诺贝尔奖获得 者。

德国


非营利组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非农就业的4.9% 德国非营利组织64%的收入来自政府,德国政府采取“ 第三方补贴”原则,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基金会

一 类是无工作能力的老病残障者; 一类是失去依靠的儿童; 最后一类是 有劳动能力者,对于这一类人不予救助, 强制其做工自给。救济资金 的来源则分为济贫税、自 愿捐款以及罚款三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