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门站安全检查表
38
常压锅炉房
锅炉本体外观无损坏,无渗漏
39
设备及管道保温层无破损,无渗漏
40
泄漏报警探头高度、间距等符合要求,有定期检定标牌
41
值班与交接班管理
查看场站值班人员值班表和值班人数,无超时工作、无单人值班现象,不存在违规换岗、离岗行为
42
查看值班记录与交接班记录,场站值班人员当班期间内对场站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及时记录,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5
每季度对备用电源充放电处理,备用电源性能良好。时长符合厂家技术说明(常规不低于30-45分钟)
6
站内有泄漏警报器系统,系统状况良好。控制室有探头点位分布图,与现场相符
7
工艺区域管理
管道设置有符合要求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及流向标志。站内埋地管道设置地面标志
8
调压柜内工艺管道、计量仪表、安全附件等完好,并处于有效检定期;调压器运行工况正常
9
对重要阀门进行挂牌管理,如现场设置开、关、停用等标识,并符合实际情况
10
防雷、防静电装置状况良好,连接牢固,接地装置无损伤、腐蚀等现象
11
管道、阀门及其它设备(冷却、净化装置、缓冲罐、排污罐等)外观良好,无腐蚀、泄漏
12
空压机区域 管理
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运行中有无杂音以及漏气现象
13
空压机机座安装稳固,地脚螺丝无松动现象
20
配电室有绝缘胶垫、应急照明,配电柜间配置有绝缘棒、绝缘靴和绝缘手套,状况良好,定期送检,并在有效期内
21
电缆进出口有适当保护,及电缆井、沟进行检查,保持封堵和干燥
22
放散区域管理
放散管的高度符合要求,有防雨水或排积水措施(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气瓶车固定车位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23
设备设施、仪器仪表检定
33
按照加臭装置巡查要求进行日常加臭装置巡查,并按要求填写记录
34
四氢噻吩储罐有上下限标识,不能超量储存,储罐底部应有积液池,积液池容积须大于储罐容积
35
配备齐全的四氢噻吩防护用品,员工会使用,作业时必须穿戴
36
加臭剂存放点符合要求,相应的臭剂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上墙。
37
有加臭泄漏的应急处置程序,员工熟悉
43
场站综合管理
场站设置平面图和重要危险源告知牌(涵盖危险有害因素及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等),有进、出口及限速、车道指示等交通标志
44
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入站须知等管理规定,如提醒进出人员关手机等
45
重要生产部位出入口应设置该场所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要求
46
个体防护装备的验收、发放资料及时存档,并妥善保存发放记录
14
定期对空压机气包、干燥器、空气储罐进行排污
15
门口设有安全警示标志,如请佩戴护耳塞等
16
安装有自动启动的空压机现场测试能自动启动
17
配电房区域 管理
门口设有挡鼠板,发电机房有噪声防护警示标示,配备了防护用品
18
发电机有定期测试记录,现场测试发电机正常运作,输出电压稳定
19
配电柜/控制板上各显示仪表及指示灯工作正常,所有开关按钮、保护器件等有适当识别标志
门站安全检查表
检查地点:
日期:
编号
检查项
检查项目描述
是
否
不适用
问题描述
1
控制室区域 管理
监控系统设定的参数应建档备份,运行和报警参数无异常,控制室和现场相符,现场测试功能正常
2
定期对现场仪表与远传仪表数据比对,发现异常数据及时处理或汇报并记录
3
仪表柜各类按钮、开关标注清晰
4
控制室防静电地板无损坏、缺失
27
高压电气设施设备有高压电器预防性实验报告
28
有电工用品、工具台帐及检定合格标志
29
查看场站设备维保计划,维护记录与计划相符,记录齐全
30
有各项设备、装置检查表和作业指导书、流程表,操作人员按表单进行作业、填写记录
31
抽查维护维修记录,在符合规定时间内的跟踪和处置,形成闭环
32
计量、加臭 管理
设置的加臭装置应有与输出气量联动,保障加臭量符合要求
47
个体防护装备外观及工况良好、保养适当,无有缺陷、损坏、超期以及报废个体防护装备
48
消防设施器材完好率100%
49
消防设施设备配置数量、类型符合场站实际需求,设置位置合理,24小时值班室、配电间等关键位置,应急照明设置合理,放电及检查记录完好
50
做好外来人员进出生产区手续查验与登记工作
检查人员:
被检查人:
有泄漏报警仪、安全阀、压力表台账及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24
有特种设备台账及检定报告:包括压力容器、起重机械、锅炉等特种设备的清单,有效期内的检定报告
25
有远传监控仪表台账及检定证书如温度、压力、差压、液位等变送器
26
防雷、防静电装置状况良好,接地装置无损伤、腐蚀,连接牢固,配置适当,检测报告合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