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
第1节两种电荷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a用摩擦的方法是物体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b物体不通过摩擦也能带上电,例如用接触的办法,让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物体,则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电。
3、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正电荷用“+”表示。
实质上是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负电荷用“-”表示。
实质上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①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②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③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②单位:库仑(C)
1e=1.6×10-19C
③元电荷 e
6、导体
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③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④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7、绝缘体
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③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8、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二、重、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积淀和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1、验电器的工作;
2、原子及其结构。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但原子也不是最小微粒。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秘密。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中心,比原子小得多;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2、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点的电荷是不同的,
②电荷间有相互作用,相同电荷及不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四、知识拓展
1、后来人们用各种不同的物质互相摩擦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必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反之,凡是跟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的,必定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验电器使用方法:让一个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
当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荷,从而使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电子
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上):当一个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上就戴上了负电荷。
从而使两片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带电体转移到了验电器上。
)
3、用验电器不能直接知道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但可以间接知道带电体带的是什么电荷。
方法:先让验电器带上某种已知的电荷,使两片金属箔张开一个小角度,然后再用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张角变大,说明被检验物体所带的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的电荷是同种电荷,如果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张角变小(或先变小或变大),说明被检验物体所带电荷与验电器所带电荷是异种电荷。
4、两种电荷的探究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
1、(2004•郴州)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有()
A.一种B.两种C.三种D.无数种解析: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一种是负电荷。
自然界中,凡是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一定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凡是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引的,一定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排斥。
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故选B。
2、(2011•西藏)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用它去接触
轻质小球A后,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则B球带电。
解析:由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它去接触轻质小球A后,小球A带上正电荷,球A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由图可知,A、B两球相互排斥,它们带同种电荷,由于A带正电,则B球带正电。
故答案为:正;正。
3、(2007•常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是因为玻
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
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
因是。
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
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电。
解析:(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原子核夺得电子的本领不同,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另一个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4)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电荷的中和现象,使电荷相互抵消。
则,(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2)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如果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是因为这个带电小球上的负电荷与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发生了中和现象。
故答案为:正;失去;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负。
4、(2012•桂林)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
A.原子核B.分子C.地球D.太阳解析: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之一,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员;地球是太阳周围的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以及所有星球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银河系是宇宙中数十亿个星系中平凡的一员;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转;各种星球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分子、地球、和太阳中尺度最小的是原子核。
故选A。
5、(2011•上海)在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
A.电子B.质子C.中子D.核子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各微粒的带电情况.解答:解: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转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故选A。
6、(2011•枣庄)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
A.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B.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
解析:摩擦起电是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
任何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故选B。
7、(2012•昭通)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对物质进行分类.下面已将现有物品分成了两类:①铅笔芯、铝质易拉罐、水银②橡皮擦、塑料笔套、玻璃板.这两类物品分别属于()
A.导体和绝缘体B.金属和非金属
C.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D.晶体和非晶体解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玻璃、橡
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第一类物体:①铅笔芯、铝质易拉罐、水银中,其共同特点是都能导电,属于导体;而第二类物体②橡皮擦、塑料笔套、玻璃板中,其共同特点是都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2011•泰安)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
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解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物体一定是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物体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一定带负电。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