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设计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不同魅力,领略到古今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
以下内容是XX 为您精心整理的园林建筑设计实习的心得体会,欢迎参考!园林建筑设计实习心得体会一. 实习时间:20xx-7-14 至 20xx-7-21二. 实习地点:第九届中国 (北京) 国际园林博览会、北京陶然亭公园、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恭王府、北京北海公园、北京颐和园。
三. 实习指导老师:王志泰、何嵩涛四. 实习内容:1. 实习目的:(1) 结合课本理论知识欣赏各个不同古典园林特色艺术价值,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从而进一步了解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以及设计理念。
(2) 通过实习了解古典建筑设计和绿化与现代城市绿化设计的风格特点。
(3) 认真欣赏各个实习地点的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园林小品、园林铺地、园路等与园林相关的设计。
并与自己的设计相比较,找出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4) 参观道路绿化及现代园林,学习其立意、空间划分、景点设计的方法。
(5) 提高风景鉴赏力和艺术素养,增强审视和形成艺术思维的能力。
2. 实习任务与要求:(1) 熟悉大型生态湖滨公园规划布局手法及重要经典设计要领(2) 掌握主要园林植物种类名称与性状表现(3) 掌握重要园林植物形态特征表现(4) 欣赏古典园林艺术,熟悉园林艺术表现(5) 明确实习任务,遵守实习纪律正文第一部分北京园博会北京园博会以“园林城市美丽家园”为口号,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理念,以“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水岸特色、互动参与、永续利用、产业促进”为特色,实现“以园办会、以会兴业、以业富民”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国际化、精品化、高端化”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要求,坚持弘扬园林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全面服务群众的方针,充分发挥首都优势,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品质建设,秉承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国内一流、首都特色的理念,依托永定河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积淀,撷取中外园林艺术精华,融汇古今园林文化智慧,将园博园打造成为展示当代园林建设最高科技水平和艺术成就的示范区,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低碳绿色生态试验区,成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上一颗璀璨明珠,成为“建设世界城市的园林精品,实践三个北京的魅力工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筹办园博会的要求,在规划设计方案的编制上,体现“一轴、两区、三地标、五展园”:“一轴”即银杏大道(园博轴),是一条由园林博物馆至功能性湿地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两区”即园博湖景区和下沉式花园景区锦绣谷;“三地标”即永定塔、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主展馆,为园博会的三大标志性建筑; “五展园”即传统展园、现代展园、创意展园、国际展园和湿地展园。
从园博大道去往北京园博园主门区,远远看到一个巨大的外观呈圆形结构的白色建筑,这就是北京园博会标志性建筑之一的主展馆。
主展馆一层,通过9个展区的展示项目,诠释北京园博会“园林城市,美丽家园”的主题。
主展馆一层展陈区域,分为“序厅”和“在园中”、“在画中”、“在心中”、“在家中”、“在梦想”、“在展望”、“在感悟”、“在回味”九个展区。
其中“在画中”展区内,以花卉墙布置多彩世界展厅,利用多媒体成像技术结合北京园博会标志性景观,打造万花筒走廊,在营造视觉冲击的同时,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北京园博会主展馆的亮点是动态《卢沟运筏图》全景影像,它还原元代卢沟桥一带的日常景象,两岸的木材运输繁忙,卢沟桥上车水马龙的繁荣生活场景,还在穿插了马可波罗游卢沟桥的一段场景,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惟妙惟肖。
北京园与园林博物馆、主展馆形成三角轴线关系,是北京园博会的中心和亮点。
身居“要位”的北京园以“万园之园”为主要设计理念,建成后将为游客展现一座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于一体的新时代北京园林形象。
为体现首都园林建设的最高水平,北京园将以皇家园林为表现形式,着重体现博大与悠久的北京园林文化与大气包容、胸怀天下的首都精神。
忆江南整个江苏园山水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努力营造出不同意境的园林空间,展示江南古典园林步移景换、咫尺山林的造园技法,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精髓。
岭南园全园布局为庭、园并列式的两进庭院,建筑与山水结合自然,画面围绕水景展开,景点相互照应,庭院空间平易,园林意境清远。
室内室外,园内园外的空间相互渗透,体现岭南水乡特色。
全园通过咏唱“岭南歌谣”,在北京园博会这一曲“绿色交响乐章”中突出地表现了“岭南谣,故乡情”主题,对作为观众的岭南人来说这是一份浓情蜜意的“故乡情”;同时也体现出了广东兼容、进取、务实、创新的广东精神。
第二部分陶然亭公园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
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
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
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
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
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
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
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
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
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
亭北山下为常青轩观音殿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观音殿殿内原来供奉的是西方三大士:大乘佛教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的藤胎泥像。
在道光28年,殿额为“大自在”。
康熙43年,殿额改为:“自在可观”。
准提殿座南朝北,南北两向开门。
北面有墙无窗,正中一间为门,与北面观音殿殿门相对。
准提殿原供奉准提等3为菩萨,殿内有许多佛像和神像、祭器、供具。
殿额提:“准提宝殿”;殿联题:“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
这些旧有之物,现均已无存。
准提殿现为“陶然亭奇石展室”文昌阁坐北朝南,面阔3间(米),进深1间(米)。
高约10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
阁前有一小方亭。
楼上朝南一面有廊,可凭栏眺望。
文昌阁木质的梁檩栋枋外露部分,以及亭、廊的天花板,都饰有彩绘,颇为华美,加之此阁虽小却颇具特点,因而,它虽无飞檐斗拱的造型,但危楼高耸,也颇觉飘逸灵秀。
第三部分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的旅游场所,也是集红学、古建、园林、清史、民俗、文博等各方面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整体格局到景观规划,从建筑尺度到景物设置,都立足于忠实原著的描述和时代的风貌。
近万平方米的建筑,近2万平方米的水面及40余处景点,重新画就了一个红楼故地以大观园、红楼为主题的博物馆,注重在红楼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方面下功夫:第一部分“元妃省亲馆”,展出了“省亲”活动时的红木宝座、屏风及红楼人物服饰,满汉全壁的“贵妃册封”、“秀女名册”等。
第二部分“红楼文物精品展”,展出《红楼梦》所处年代的家具、古玩、器皿,其中有一紫檀镶银对联为曹家文物。
第三部分“红楼艺术馆”,展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以《红楼梦》为题材所演出的各种影视戏剧。
第四部分“大观园馆”,展示了大观园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沙盘模型演示着大观园从梦幻到现实的仙境。
第五部分“曹雪芹家世与生平”,展示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坎坷的一生。
第六部分“红学学术研究馆”,介绍红学研究领域的几大流派。
仿清式建筑,环境典雅优美。
这里有贾宝玉的怡红院、林黛玉的萧湘馆、薛宝钗的蘅芜院……或富丽堂皇,或清幽淡雅。
怡红院萧湘馆第四部分恭王府恭王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永璘的宅邸。
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这是史书上对恭王府的描述。
就其选址而言,它占据京城绝佳的位置。
古人修宅建园很注重风水,北京据说有两条龙脉,一是土龙,即故宫的龙脉;二是水龙,指后海和北海一线,而恭王府正好在后海和北海之间的连接线上,即龙脉上,因此风水非常的好。
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因此更符合风水学敛财的说法。
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
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
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银安殿俗呼银銮殿,嘉乐堂第五部分北海公园北海公园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
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
琼岛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及假山、邃洞等。
东北岸有画舫斋、濠濮涧、镜清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北海公园属于皇上的娱乐地方。
其九龙壁最有名。
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琼华岛简称琼岛,因岛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称“白塔山”。
岛高米,周长913米。
琼华,意指华丽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该岛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
岛上建筑精美,高低错落有致,依山势分布,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
南面以永安寺为主体,有法-轮殿、正党殿、普安殿及配殿廊庑、钟鼓楼等,黄瓦红墙,色彩绚丽。
西面为悦心殿、庆霄楼、琳光殿及存放乾隆时摹刻珍品《三希堂法帖》的问古楼。
永安寺永安寺位于大同浑源县城内东北鼓楼北巷,俗称大寺,是浑源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
寺内院落平坦,布局严整,殿宇巍峨,古朴壮观。
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 80 多米,东西宽 50 米,总面积 4000 多平方米。
法-轮殿为永安寺内第一座殿堂,“法-轮”意为佛法辗转流传不息,犹如车轮滚滚,此殿阔五楹,单檐庑殿顶,殿脊正中置琉璃宝塔,塔两边殿脊上嵌有琉璃彩龙戏珠浮图,造型独特,为一般寺庙所罕见。
第六部分颐和园颐和园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集历代皇家园林及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