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康德与cpr
(二)国内主要康德文献
• A 康德著作的汉译 • 《康德著作全集》(九卷),李秋零译, 2002- • 康德三大批判,杨祖陶、邓晓芒译,2001 -2004 •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杨祖陶、邓晓芒编 译,2001 • 《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1960 •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1978 • 《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1999 • 《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2002 •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1990
1781-1790:三大批判时期 - :
• • • • • • • 纯粹理性批判(1781;1787)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1783) 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1784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1785) 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786)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
他不是教哲学, 他不是教哲学, 而是教人们哲学地思考
1790-1804:晚年 - :
• • • • • • 执教一万八千多天的教师, 在享有的崇高荣誉中度过, 你那具有青年人朝气的精神, 在探求那神圣的最高真理; 虽然你孱弱的身躯已经衰迈, 却把那最黑暗的地方照亮!
1790-1804:晚年 - :
• 国王命令事件:《单纯理性 限度内的宗教》与为人臣子。 • 1804年2月12日11时许康德 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九岁零 十个月。
从“前批判时期”到“批判时期” 前批判时期” 批判时期”
• 1769年辞埃尔兰根大学聘请; 1770年辞耶拿大学聘请;任王山 大学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正教授, 教授就职论文《论感觉世界与理 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1778辞 哈雷大学聘请。 • 【社交与多疑症】这位著名的大 哲学家在交际上是最活跃而和蔼 的人,这样细腻的仪容,决不容 易让人猜出他是一个好学深思的 人。他的眼睛与面庞表现许多的 诙谐…
•
自然科学研究
• 《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1755):天体演化 的星云假说,史称“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 自然地理著作与人类学著作。 • 课程:数学、物理学、自然地理学、人类学、逻 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自然神学、教育学— —甚至要塞建筑术和烟火制造术 。 • 1755-62,普俄七年战争。57年被占领。
二、康德生平
• • • • • • • • 【国内出版的康德传记】 国内出版的康德传记】 康德传,古留加,贾泽林译,1981 康德,舒尔兹,河北教育2000 康德,斯克拉顿,1989 康德生平,商务印书馆 1986 康德,程志民,湖南教育,1999 康德传,韩水法,河北人民,1996 康德,阿斯穆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从“前批判时期”到“批判时期” 前批判时期” 批判时期”
• 一顶三角小帽,撒了粉的假发, 褐色的上衣配上黑色的镶边,再 用金线锁边,钮扣是丝织品做的, 背心和裤子也是褐色的,雪白镶 花边的衬衣,灰色丝袜,配有银 钮扣的皮鞋,腰间配带一柄短 剑——这就是他的装束。在同时 代人的印象中,康德不仅是一个 “矮小的硕士”,而且也是一个 “穿着雅致的硕士”。
所汇集的大城,是三十年来赫赫 有名的普鲁士王国的第二重镇, 居民均是强健有才干的民族。
二、康德生平
• • • • • • “1724年4月22日星期六早晨五时,我的孩子伊曼努尔降生,23日行圣洗 礼。” 1732年秋-1740年秋,弗里德里希(腓特烈)学校,虔敬主义的宗教教育 1740-1746年,在哥尼斯伯格大学学习 我若是想发明真理,那么牛顿、莱布尼茨的威仪,应当丝毫不顾。……我已 经认定了我所主张的道路,我将踏步上路,不断地前进,什么都不能阻拦我 1747-1754,做家庭教师。 他常嘲笑他自己做家庭教师的生活,他说在世界上也许古往今来,没有一个 再比他坏的教师。他以为教授是一种绝大的技术,如若要适合于儿童,须得 将自己的知识降低,与他们的理解力相等。他又说象这样的办法,在他个人 绝对不能做到。 1755年获得硕士学位,在大学任编外讲师,直至1770年。著作主要为自然 科学方面。
赫尔德回忆康德
• 我听过他对莱布尼茨、牛顿、沃尔夫、科鲁兹、鲍姆加 登、爱尔维修、休谟和卢梭的评价,其中有些人是当时 新涌现出来的作家。这里应当指出,他提到这些人名字 的唯一目的全在于唤起听众对真理的向往,对人类幸福 的崇高激情,对伟大而美好事物的渴望。他不懂什么叫 阴谋诡计。宗派习气和贪图虚荣与他是格格不入的,他 绝不招降纳叛,也不千方百计地去在青年人中间博取名 声。他的哲学促使人们去进行独立思考,在这方面我想 象不到还有比他的讲课更有效的方式。他的思想仿佛在 我们眼前不断产生,应当做的就是把它们进一步地加以 发挥;他不承认任何训诫、指令和教条。自然史和自然 界的生活、民族史和人类史,数学和经验知识,这些就 是他自己那生机勃勃的智慧的源泉。他把自己的听众引 导到这方面去;他的心灵生活在听众之中。
这所半旧的三层小楼共有八间。 这所半旧的三层小楼共有八间。下层的一边为他的 教室,一边为老女厨役寝室; 教室,一边为老女厨役寝室;在上面一层一边为他 的餐室和卧房,室内陈设了一个较丰富的图书馆。 的餐室和卧房,室内陈设了一个较丰富的图书馆。 另一边为会客厅及书斋,均系向东的, 另一边为会客厅及书斋,均系向东的,可以远眺人 家几处花园。在最高层一室为老仆兰珀的住房。 家几处花园。在最高层一室为老仆兰珀的住房。
• 他的讲授是很自由的,在讲台上仅仅携带 几张小纸片,在上面摘要地记上他的想法。 他和他的学生自由地交流思想,然后逐渐 地将各方面的明显意见归纳起来,构成一 个完整的结论。谁要是将他最先所作的解 释认为发挥尽致了,那么他“只得了半个 真理。” • 他常常使我们落泪,他常常感动我们的心, 提高我们的精神和感觉,把我们从利已主 义的悬崖提高到绝对意志自由的高尚觉悟 中,…
二、康德生平
【国内出版的康德传记】 国内出版的康德传记】 康德传,古留加,贾泽林译,1981 康德,舒尔兹,河北教育2000 康德,斯克拉顿,1989 康德生平,商务印书馆 1986 康德,程志民,湖南教育,1999 康德传,韩水法,河北人民,1996 康德,阿斯穆斯,北京大学出版社, 柯尼斯堡是有六千住户五万居民 1987 • • • • • • • •
(二)国内主要康德文献
《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1991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1986 《逻辑学讲义》,许景行译,1991 《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2002 《实用人类学》,邓晓芒译,1987 《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邓晓芒译, 1988 •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李秋零译, 1997 • 《康德书信百封》,李秋零译,1992 • 牟宗三译康德三大批判 • • • • • •
•
B 国内出版的的康德研究著作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杨祖陶、邓晓芒,2001 建构与范导:康德哲学的方法论,陈嘉明,199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英)斯密,1961 康德的道德世界观,张志伟,1995 康德的知识学,齐良骥,2000 冥河的摆渡者: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邓晓芒1997 权力与正义:康德政治哲学研究,李梅,2000 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黄裕生,2002
康德生平
• 1786年,任校长,不胜其苦。柏林科学院院士。 贺诗云: • 他的心绝不慕虚名,也没有丝毫卑鄙的骄气,他的 行为庄严神圣,正与他的道德相称。 • 日常生活:5点起床;7-11点授课写作;12:30- 4午餐;散步;读报;沉思,阅读;10点睡觉。 • 当我需要女人的时候,我却无力供养她,而当我能 够供养她的时候,她已经不能使我感到对她的需要 了
(三)课程阅读和参考文献
• 阅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 二版,李秋零译 • 参考: • 1.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Translated & Edited By Paul Guyer & Allen W. Woo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 2 .Sebastian Gardner, Kant and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Routledge, 1999.
1760:遭遇卢梭 遭遇卢梭
• 卢梭的著作他全部读过,卢梭的画像是悬挂在他 书房内光无一物的墙壁上唯一的装饰品。1762 年《爱弥儿》一书出版,他如获至宝接连读了多 日,将平日照例的户外散步也都停止了。 • 我生来是一位研究的人,我自以为我的求知欲极 为强烈。有时我想:这一切将给人类带来荣耀, 因此我鄙视那些知识极端贫乏的庸俗之辈。卢梭 纠正了我这种看法。炫耀自己的特长这种心情消 失了:我学会了尊敬人。若是我不把这个观察看 作对于一切有回复人权的价值,那么我还不如一 个寻常的工人呢!
Immanuel Kant
一、课程介绍
• (一)课程内容、目的和要求 • 精读《纯粹理性批判》重要章节,对 康德批判哲学有总体的把握; • 培养阅读中文西方哲学典籍的能力, 特别是对概念、范畴的思辩能力,对 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 • 要求在课下精读原典,能够明其大要, 提出疑难;课上参与讨论和提问。
• • • • • • • • •
康德文化哲学,范进,1996 康德学述,郑昕,2001 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勒兹,2002 康德与现代哲学,张能为,2001 康德哲学讲解,(加)华特生,2000 康德哲学原著选读,华特生编选,2000 康德主体性思想研究,程惠莲,1998 批判哲学的批判,李泽厚,1984 神学的人学化:康德的宗教哲学及其现代影响,谢舜, 1997
(三)课程阅读和参考文献
• 3.杨祖陶、邓晓芒:康德《纯粹 理性批判》指要,人民出版社, 2001。 4.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解义,韦卓民译.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0。 • 5.杨祖陶、邓晓芒:康德三大批 判精粹,2001 • 6.杨祖陶、邓晓芒译:《纯粹理 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4
• • • • • • • •
• 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杨祖陶,2001 • 认知、逻辑与价值: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新探,温纯 如,2002 • 从康德到叔本华,刘景泉等著,1990 • 国外康德哲学新论,周贵莲,丁冬红编译,1990 • 砍去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谢遐龄,1996 •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谢遐龄,1987 • 康德和费希特的自我学说,温纯如,1995 • 康德黑格尔哲学讲稿,杨一之,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