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力发电厂锅炉基础方案祥解

火力发电厂锅炉基础方案祥解

锅炉基础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概述某电厂一期2×600MW 新建工程锅炉基础,布置在主厂房D框架后侧,K1轴线距D列柱轴线距离9.5米,锅炉中心线B3与主厂房12轴线同轴。

锅炉基础从K1至K6,共计30个独立基础,部分独立基础间由LL 剪力墙连接。

锅炉基础的±0.000米标高相当于绝对标高424.00米,基础埋深-6.25、-4.85、-4.01米不等。

1.2基础结构设计1.2.1独立基础具体尺寸,详设计图纸,基础放大脚上套有炉架基础和运转层平台基础的大小短柱40根。

1.2.2独立基础、剪力墙设计采用C35混凝土,短柱采用C40混凝土,垫层C10混凝土。

1.2.3基础、剪力墙及短柱钢筋为φ—HPB235和Φ—HRB335。

1.3工程特点1.3.1独立基础平面尺寸大且厚,混凝土体积大,须按大体积混凝土拟定施工技术措施。

1.3.2由于独立基础的短柱上系安装钢结构炉架,因此对短柱的纵横中轴线定位要求十分精确,测量控制须高度重视,反复核对务求准备。

1.3.3独立基础的厚度大(2.7米),混凝土浇筑时,对周边模板的侧压力大,模板的加固支撑系统应特别严密,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1.4主要工程量(见统计表)锅炉基础主要工程量统计表2、施工布置2.1生产、生活临建布置锅炉基础工程的生产临建主要由钢筋房、木工房、工具室及生产办公室组成,这部分临建布置在2#机主厂房左侧的2#机施工区内,并早已实施,形成生产能力及办公能力。

生活临建布置在厂大门右侧距现场约1000米的临建生活区内,正在施工,投用前生产人员、生活居住在厂区附近的租用农房,基本能满足要求。

2.2施工道路布置主厂房、锅炉基础环行道路路基基本形成,从加工房、工具房、办公室到锅炉间现场都有道路相通。

基本能满足生产要求。

2.3施工排水布置本次锅炉基础的施工,主要考虑基坑内排水,基坑开挖时,沿大开挖下口线设300×300排水沟接入集水坑,南面和北面各设一个集水坑,集水坑平面尺寸1000×1000,深800。

基坑内所有积水抽排至排水沟,然后用DN50的潜水泵抽排坑内集水,将潜水泵的排水软管,分别引入南北两侧道路旁的雨水明沟或厂区排水沟。

2.4施工力能供应布置2.4.1施工用电:锅炉基础施工用电,只需按机械功率的大小,配以足够截面的三相五芯橡皮绝缘电缆,从二级电源盘柜内接引电源,配电柜内的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2.4.2施工用水:厂区道路沿途,已在施工给水主管上设置了多个支管接口,锅炉左侧附近的路边上就有一个接口,基础施工时,只需用橡皮软管从支管接口接引到工作面上即可。

2.4.3施工用气:锅炉基础施工所需用的氧气,乙炔,均采用外购瓶装的形式供应。

2.4.4施工通讯:施工现场以对讲机、移动电话作为通讯联络工具。

2.5主要施工机具布置2.5.1加工机具加工机具主要是指模板、钢筋加工制作机具。

木工房内设园盘锯、单面压刨机、多功能刨木机,钢筋房内设断钢机、弯钢机、交流电焊机、对焊机等。

加工房内的机具安装完毕后,必须经安监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6水平运输2.6.1钢筋、模板、脚手架材料等,用农用车或架子车运送至现场,堆码整齐。

2.6.2扣件及其它小综材料用手推车作水平运输。

2.6.3混凝土用6m³的搅拌运输车从集中拌合站运至现场。

3.施工计划3.1施工准备的其他计划3.1.1.1混凝土拌合站除备足基础所需合格的材料水泥、砂石骨料、外掺剂以外,还须对拌合站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检修。

保证基础浇筑期间连续正常运行,为防万一,联系电建三公司的搅拌站备用。

搅拌运输车准备3台,确保混凝土浇筑强度。

同时还在浇筑期间配备精干的检修人员,一旦发生小的机械故障,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抢修起来,不致造成中断混凝土浇筑。

3.1.1.2 为了确保基础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根据基础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项目部提前与供电、供水部门联系,浇筑期间保证连续供电,满足现场施工用水要求。

除此以外,还要与宜宾市气象部门联系天气(降雨)变化情况,作好防雨安排,备足防护服装。

3.2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安排,2008年8月10日开始封底,2008年11月20前完成。

各道工序施工进度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3.3劳动力计划3.4机具计划4.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1土石方工程锅炉区域大开挖已经完成,二次开挖仅开挖基坑。

锅炉基础选择基岩作为地基持力层(600KPa),本工程基岩为中风化泥岩,均属于软质岩石,较易扰动破坏及浸水软化。

4.1.1施工运输条件:施工区域内场地已平整,且有主厂房环行道路路基已经形成。

施工区域内基坑与主道路之间铺设一条临时道路,以便土石方运输。

土石方运距1千米。

道路均为临时便道。

拉至弃土场。

并设马道运输。

4.1.2主要施工方案4.1.2.1本工程土方采用机械开挖,机械运输石方采用机械打眼爆坡(采用松动爆破方法),机械挖、装运石渣(详爆破方案)。

4.1.2.2先根据施工图和地质报告确定其坐标、断面、深度和土质情况,放坡系数按要求确定基槽开挖线,用石灰撒出开挖线,明确开挖范围。

4.1.2.3其次,采用机械(挖掘机)挖土、石渣采用分层施工。

运输采用汽车运输、运距为1千米.开挖采用挖掘机与自卸车配合作业方式,边坡放坡按(1:0.5)进行,边坡采用机械配合人工修整。

4.1.2.4基槽内、外排水基坑内所有积水抽排至周边排水沟,汇至集水井,用Φ50水泵抽排至厂区排水沟。

4.1.3基槽底施工:在爆破开挖时,为不破坏岩体结构,保证设计要求,应予留设计底标高以上0.10—0.30CM不实施爆破作业,采用人工凿石清基达到设计标高。

当槽底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经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处理,基槽开挖形成后,由设计院,业主代表,监理和质监部门共同验槽并办理相关资料,以便下一道工序施工。

4.2钢筋工程4.2.1 钢筋的材质:锅炉基础所使用的钢筋,其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进入现场以后必须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炉罐(批)号及不同直径分批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于本工程上。

尽管已作上述检验,但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不得马虎过关。

4.2.1.1钢筋加工:锅炉基础的钢筋,在加工房内制作,然后转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4.2.1.2钢筋在制作前应根据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设计修改,工程规范的要求进行翻样、配料,配筋密集的重要部位,还需实放大样校核翻样尺寸。

翻样配料表要经技术人员审查后方可进行下料加工。

4.2.1.3钢筋制作的接头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的安装接头采用单面手工电弧焊,接头长度≥10d。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错开,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35d 且≥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4.2.1.4钢筋焊接:钢筋的焊接不管是闪光对焊或是手工电弧焊,首先必是持证焊工,在正式进入工程施焊前,焊工要先作焊前练习,练习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施焊并按规定成品见证取样。

4.2.1.5钢筋的制作加工误差,应保证满足规范要求并优于规范,下料长度,起弯点的位置应先在加工平台上设置限位点,并先试作一根样品,检查各段尺寸是否符合翻样配料表,若误差超标,应及时调整限位点,最终使制作误差优于规范。

4.2.1.6已制作成型的钢筋,应分规格、品种和设计编号分别堆码整齐,专人负责挂号料牌,料牌上须注明编号、尺寸、名称、数量。

4.2.2钢筋绑扎:4.2.2.1钢筋绑扎应根据设计图纸,研究确定绑扎顺序,并用粉笔划出钢筋的具体位置,间隔距离。

根据接头要求,配料意图和事先拟定的绑扎顺序交叉穿插一次到位。

各型号的钢筋要一一核对,保证钢筋的数量和间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4.2.2.2钢筋绑扎成型后应随即捆好预制的主筋保护层砼垫块。

4.2.2.3基础多层钢筋支撑架子的设置部分锅炉基础配筋设计为上下共两层钢筋,中部还有多层三向温度钢筋。

为了保证上和中部的钢筋网架的稳定,必须设置专门的钢支撑骨架,把上、中层钢筋网固定在设计位置上。

支撑骨架采用钢筋制作,纵横间距每隔1.5米设置一根ф25的钢筋铁马凳,中部纵横方向用ф25的钢筋与马凳焊接,整个支撑骨架系统全部采用手工电弧焊焊牢,确保稳妥可靠。

4.2.2.4上述工序完成以后,班组应及时自检,然后由队质检员复查,再后提请项目部质检部检查,再申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认可后,办理隐蔽检查验收签证,移交下一道工序开展工作。

锅炉基础钢筋质量标准及允许误差表4.3模板工程:4.3.1锅炉基础模板安装工艺顺序基面清洗干净→测放定位轴线并弹出模板安装边线→组立模板→支撑加固并校正→检查验收。

4.3.2基础短柱模板安装工艺顺序依据底板的定位轴线用钢尺及锤球通过吊线找出短柱中线在基础上弹出短柱模板安装线→组立模板→校正加固→检查验收。

4.3.3 基础模板施工:基础模板采用15mm厚的九层木工板,背枋规格50×100mm,间距350——400mm。

模板在木工房制作,用车转运到现场安装,安装模板前在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前预先在垫层上弹出模板定位线,确保模板安装位置正确。

模板的连接:两块模板连接面使用10mm宽的PE胶条粘接,水平方向在连接处两块模板背枋交叉错头,错头长度200mm;上下方向在连接处一块模板的背枋伸出25mm,另一块模板的背枋凹进25mm。

加固方式:使用对拉螺栓和脚手架钢管联合加固的方式。

若基础收阶高于800mm(最上层和最下层除外)需在垂直于基础大面方向设置φ14对拉螺栓,并外套φ20的PVC管,对拉螺栓间距600mm,最下一道对拉螺栓距已浇筑混凝土面为200mm;基础在变截面收台阶处采取φ25钢筋“马凳”并加木枋的方式来加固和控制模板高程。

模板与垫层的缝隙用1:2水泥砂浆封堵。

见基础模板加固图。

模板拆除后立即将模板清理干净、打油,分规格堆放整齐,基础的对拉螺杆应取出并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封堵。

4.3.4 短柱模板施工:a、模板采用15mm厚九层木工板,按柱截面和高度尺寸制作。

b、模板水平、竖向均对缝安装,缝用PE胶条密封,防止漏浆(局部缝隙过大的用密封胶贴缝),模板接缝处应严密平整。

c、柱四角模板背枋采用100×50mm木枋,中部采用Φ48×3.5mm钢管,背枋竖向安装,间距150mm。

d、加固:采用槽钢柱箍加固.e、模板加固好以后校正其垂直度。

4.3.5地脚螺栓安装:4.3.5.1锅炉基础地脚螺栓施工前,对螺栓的型号、数量、螺纹的完整性、螺帽进行检查,并分类堆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