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三五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

十三五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

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 →智慧农业;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作业装备;农业的标准化 、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工厂化与可控化;全息农产品
创新材料:纳米药物、肥料等绿色投入品;生物基材料;生 物能源,……
国际农业发展预判
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 生物种业 – 农业生物制品/制剂产业 – 生物质能源产业 – 现代食品产业 – 海洋农业产业 – 农业信息产业 – 先进制造与装备产业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预判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趋强烈,需要构建营养安全的农 产品加工产业链和质量安全全过程监测追溯体系(全息农产 品)
城镇化、劳动力、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型经营主体,需要发展 现代农业装备,创新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技术服务新方式
农业科技国际竞争伴随着激烈的产业竞争,提高农业国际竞 争力,需要加强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生物质能源和资 源环境等前沿领域的原始创新,尽快缩短与国际农业科技先 进水平的差距,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提纲
一 科技战略背景与规划思路 二 科技发展规划目标体系 三 科技发展规划支撑体系 四 科技发展规划保障体系 五 “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科技战略背景与规划思路
“十三五”主要战略背景
全面小康(两个百年梦想的首要目标)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的小康和精准扶贫 – 建党100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基础:暗能量、暗物质、超导 … 生物:各种组学、合成生命、3D生物打印… 信息:量子信息、物联网、超高速泛在网、移动
网络 … 材料:纳米科技、石墨烯、生物基材料 … 能源:太阳、风、水、潮汐能,页岩气(油),聚
变 ……
颠覆性前沿技术预判
生物技术:生物组学、合成生物技术→新的动植物和品种培 育;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组编辑技术→动植物精确和定向育 种;干细胞和细胞工程技术→药物分子设计
• 依托现有基础,重组、新建和重新定位研究机构
– 基础性公共平台:农业生物资源中心、农业大数据( 信息、基因组学)中心、作物繁育研究中心
– 区域性研究院:东北、华东、黄淮、华中、华北、华 南、西南、西北
– 专业研究所:作物科学、动物科学、土壤肥料等 – 特色研究所:园艺作物、特种经济动物等
(二)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我院 “十三五”规划
重点任务
我院2030发展 战略重点任务
国家农业科技 创新联盟任务
前瞻性
覆盖面
“跨越2030”农业科技行动(部分)
基础科学问题 核心关键技 区域发展综
与前瞻技术
术系统
合技术模式
生物设计育种 多倍体化基础 天然免疫 纳米农业技术 智慧农业技术 食物营养组学 作物代谢工程 ……
清洁农田/流域 农业工厂化 重大品种创制 高效生产技术 质量安全控制 循环农业 机械装备制造 ……
国内科技引领地位,组织全国协同创新
创新2020,跨越2030,卓越2050
具体目标
培育学科高地:推动形成若干领域世界级农业科学中心,
成为“开拓者”和“领跑者” − 拥有重大科学设施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际开放的平台 − 拥有多名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科学家及团队 − 在本学科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国际同行公认的科研成就 − 具有开辟重要学科方向、主导学科创新的能力 − 具有引领国际合作的开放协作能力和机制,…… 水稻生物学,预防兽医学,病虫害生物学,旱地作物种质 资源学,棉花生物学,特种动物,… …
三、科技发展规划支撑体系
(一)优化学科体系布局
• 学科集群—重点领域—重点方向(—重点选题) • 培育新兴交叉边缘学科,拓展研究方向 • 优化学科力量布局
– 东北、西北地区种植业的科技力量 – 南方(包括西南)地区畜牧兽医的科技力量 –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的科技力量 – ……
(一)优化学科体系布局
创新驱动与改革发展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农业现代化
– 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 – 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一控两减三基本 –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长期(2030)战略背景
– 人口高峰:15亿人口 –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 创新型国家前列: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中国 – 习总书记8.18讲话: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谋划
三级三类创新平台
−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 学科群综合实验室和区域/专业实验室、试验站 − 院级实验室、试验站、工程中心和综合实验基地等
四、科技发展规划保障体系
(一)常态化战略研究
持续开展学科评价和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 系统研究各学科集群和重点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态势、发展规 律等,对学科发展进行跟踪评价
东北粮仓 中部地区 西北旱作区 西南坡耕地 主要城市群 京津冀 沙漠绿洲 ……
引领未来
突破瓶颈
整体解决
基础性长期 性工作
作物种质资源 畜禽种质资源 农田土壤质量 农业水资源 农业投入品 作物病虫害 农业产地环境 ……
基础支撑
(三)建设卓越团队和平台
卓越团队(160)
− 领衔式科学家,下一梯队的团队首席引进和培养 − 团队结构优化,青年科技骨干的选拔培养 − 团队稳定支持与人才竞争机制
好合作关系,在国内学术团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 拥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团队文化
具体目标
推动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的国际一流现代研究所
− 学科、团队、平台、成就、机制、创新文化
建设若干开放的重大公共平台和(联合)实验室
− 特色优势学科 − 国际认同团队及平台 − 开放机制和国际化管理
国际农业发展预判
新的绿色革命悄然兴起
– 化石农业伴生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诸多问题转型到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新的绿色革命”
生物化:培育绿色新品种,发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 信息化:农业生产控制实现精准化、数字化和模型化 无害化:重视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农产品高品质安全 循环化:生产过程废弃资源的多层次、多级化有效利用 标准化: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的标准化
具体目标
打造卓越团队——特色优势团队
• 研究方向体现我院特色或本学科领域内不可或缺的特殊 需求,研究水平在本领域具有核心优势,处于国内先进 ,具有重要影响
• 拥有本领域内较高国内学术影响力的团队首席科学家 • 拥有青年学科骨干和技术专才,团队结构合理、动态优
化,创新力可持续 • 积极面向国内外开放与交流,与国内高水平团队建立良
具体目标
培育学科高地:推动形成若干领域的国家级农业科学技术
中心,成为国内领导者和核心科技力量 − 拥有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国内开放的重大科
学设施、平台或试验基地 − 拥有多名国内领军型科学家及团队 − 在本学科多个研究方向上主持过一批国家主体计划项目,
取得国内同行公认、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科研成就 − 具有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突破核心技术、引领领域科技进
− 形成学科发展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咨询报告
持续开展农业及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 重点开展科学和技术发展预测研究、科研创新模式研究、宏观政 策与支撑环境研究等
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国际学术团体中发挥核心作用 • 拥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团队文化
具体目标
打造卓越团队——国内领先团队
• 拥有较高国际、国内学术影响力的团队首席科学家 • 拥有青年拔尖学科骨干,团队结构合理、动态优化,创
新力可持续 • 主持过一批国家主体计划项目,取得国内同行公认的科
研成就和重大标志性成果,代表本领域国际先进或国内 领先水平 • 积极面向国内外开放交流,与一批知名团队建立良好合 作关系,在国内学术团体中发挥核心作用 • 拥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团队文化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预判
保障粮食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突破农业 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系统
培育农业新兴产业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自 主创新,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紧缺与环境约束的双重挑战,需要分区 域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集成综合解决方案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承担国际责任,需要加强科技储备, 创新低碳绿色农业技术模式
应对策略和发展举措 规确定性、总体性和引导性,发挥院所两级的积极性 制定 “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和“跨越2030”发展战略
二、科技发展规划目标体系
总体目标
提高创新能力:重大基础理论,核心关键技术、产业技
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成果);卓越团队;开放平台
激发创新活力: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体制和机制 提升创新效率:单位资源的重大科技产出及其应用价值 彰显创新实力:国际有重要影响,领导全球科技计划;
国际农业发展预判
新的农业产业业态初现端倪
– 科技型高产农业: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需要 – 集约化高效农业:满足传统农业转型需要 – 智能型低碳农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 – 工厂化基因农业:适应大众营养健康需要 – 生物质能源农业:面对世界化石能源危机 – 都市型生态农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三产融合型农业:人多地少国家六次产业
“跨越2030”农业科技行动,即到2030年实现三大跨越: 率先跨越: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
实现率先跨越,跻身和跃居世界前列,成为领域的领跑 者和开拓者,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技术跨越:在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方 面实现技术跨越,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建技术系统, 破解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难题 集成跨越:在解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 方面实现集成跨越,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区域现代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技术体系
一批重大专项;农业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展定位
职能定位: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全局性、战略 性、前瞻性共性关键技术
总体部署:顶天立地,跨越发展 创新工程: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