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督导案例

督导案例

规范办学行为抓好养成教育南沈灶镇小学兼职督学沈玉斌[案例描述]“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学生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

通过平时的督查,我发现学校有少数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平时在学校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

我和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起商讨,能不能编写一本学生行为习惯指导类的校本教材,在学校专门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促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孩子的学习成功打基础。

[案例分析]校本教材建设,是一个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过程。

让课程校本化,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学校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发展。

参与校本教材建设,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要编写教材,编写者就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就要认真学习课程理论,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这是一个促进个人成长的过程。

2016年6月中旬,我们责任督学和学校的领导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商讨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事宜,指导、督促学校方面拿出一个具体的编写和实施方案,确定这本教材中“好习惯”主要是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在此次商讨中,我们明确指出教材编写在整体设计上要有思考,要做到给教师留下引领的空间,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思想。

2016年9月15日,在学校会议室专门召开校本教材编写人员分工安排会议,对所有成员提出明确要求。

在会议上主要就人员安排、教材目录、编写原则及每个章节的范式标准等问题作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当场布置落实,明确到人。

特别强调编写注意的几个原则:第一,实用性原则:内容应依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要联系本校特色文化和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学校实际编写。

第二,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

第三,创造性原则:要有自己原创,可以借用其他资源,但要用心修改,忌原版照抄。

经过学校领导的督促指导和所有编写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校本教材于11月初基本成型,教材旨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还进行学法指导,辅以强化训练和全面的考察评价体系。

学校根据实际,着重将此教材和主题班会课集合,注重从起始年级抓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当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发展过程。

成功的习惯培养,同样需要家校协同。

否则,就造成学校教育的苍白无力。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还要思考如何团结家长的力量,教育孩子们自觉的与自己已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

如果家校教育协同,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将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

[案例反思]通过前一阶段指导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的经常性督导和调研等一系列工作,我们责任督学与学校的关系不断密切。

学校对督学们的责任感、付出始终给予着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作为责任督学,我们要用科研的方法,与学校一起研究探讨,找准学校办学理念的生长点,确定具体实施的路径等,助力学校不断向内涵发展,帮助解决学校出现的困惑。

这将是我们经常性督导所要不懈努力的方向。

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南沈灶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一、文明礼仪方面(一)学校礼仪1.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唱国歌时神态庄重,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听国旗下的演讲时要专注,并适时适度鼓掌。

2.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离校时主动与老师再见。

3.进老师办公室时喊报告或敲门,经允许方可进入,并主动与办公室内的老师打招呼。

4.和老师谈话时,站姿要正确,眼睛注视老师,不随便打断老师的话语。

5.团结同学,不骂人,不打架,不叫绰号。

对残疾同学不嘲笑,主动帮助。

6.不乱翻别人的东西,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完后及时归还。

捡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学校。

7.上下课起立,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问好(或向老师再见)。

8.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讲。

发言时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再发言,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9.出入教室不拥挤。

在楼道内,楼道间行走,要轻声慢步靠右行。

10.不在室内外追逐打闹,大声喧哗。

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活动中要讲秩序、懂谦让。

(二)家庭礼仪1.爱爸爸、妈妈和其它亲人,对父母、长辈要以“您”称呼,不直呼其姓名。

2.听从父母长辈的教导,不任性,与长辈意见不同时要多沟通。

3.进长辈房间要先敲门,出门要向家人道别,放学回家自觉向家人打招呼。

4.就餐时先请长辈入座,大家起筷时才能动筷。

咳嗽、打喷嚏时,不要面向餐桌或其他人。

饭后对长辈说声:“谢谢您,我吃好了!”5.有客人来家时要主动打招呼问好。

(三)社会礼仪1.会使用“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

2.接听电话时使用文明语言。

3.外出活动要遵守秩序,需购票时主动买票。

4.观看演出时,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走动。

5.爱护公物,不折花,不践踏草坪,不穿越绿化带,不乱扔垃圾,能随手捡起纸屑杂物。

二、遵规守纪方面(一)学校纪律1.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2.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

按时离校,按时回家。

3.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考试规则。

4.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

集合站队要快、静、齐,听从口令。

5.不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喧哗,不打架、不骂人。

6.游戏时自觉遵守规则。

7.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二)社会规则1.自觉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

2.爱护环境,爱护公用设施,不在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涂抹刻画。

3.保护有益动物。

4.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所不拥挤、不喧哗。

三、学习方面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做好上课准备。

2.每天坚持预习。

3.每天独立、按时完成作业,不马虎,不敷衍。

4.专心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5.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发言。

6.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

7.以平和心态参加考试,不紧张,发挥最佳水平。

8.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9.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背诵优秀诗文50篇。

10.对写话感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11.认真学习普通话,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时会用普通话。

1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了解汉字基本知识,能把铅笔字写的规范、端正、整洁。

13.树立“我能行”的意识。

14.合理安排时间,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制定学习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15.做事不拖拉,今日事,今日毕。

16.注意使用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肩平、身不歪和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

17.不在过强或过弱的灯光下读书,不在移动的车上读书,不躺着看书。

四、劳动方面(一)自我服务1.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睡前洗脚、铺床。

2.睡前准备好第二天所穿衣物。

按课程表准备好第二天的学具、文具。

3.自己涮牙、洗脸、梳头、剪指甲、洗小件衣物。

4.衣服脏了要自己更换。

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

5.自己整理书包和课桌。

(二)家务劳动1.做好饭前准备,如摆放桌椅,拿碗摆筷。

2.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倒垃圾。

3.自己会开、关录音机、电视机、空调等常用电器。

(三)公益劳动1.认真做值日,并会整理扫除工具。

2.黑板、桌子擦干净,开窗通风。

3.参加简单的公益劳动,如捡拾白色垃圾。

五、安全方面(一)交通安全1.横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没有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的地方,横过马路时,要立定,先在后右,看清来往车辆后再穿过;有信号灯的地方,注意看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

2.上学、放学路上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铁路附近游戏,追逐打闹。

3.上街一定要走人行便道,在没有便道的地方要尽量靠右边走。

4.乘坐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以免碰伤。

5.乘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时,要遵守相关规定。

(二)活动安全1.不做危险游戏,如:不在冰上走;不在楼梯扶手上滑;不砍石子、砖头;不拿棍棒打闹;不从高处往下跳。

2.集体活动时,听从老师或父母的要求。

(三)其它安全1.不要随意拆卸电器。

2.不能用手摸电门或往插座的插孔里塞东西。

3.不玩火。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4.遇到意外事故时,知道拨打119、110、120、122等电话。

5.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6.在家长帮助下,学会识别食品保质期。

不乱吃药品。

7.在禁放区,不放烟花爆竹。

8.当面对危险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在勇敢的同时,做到不逞强,要及时寻求帮助。

六、卫生方面1.不用手揉眼。

不乱掏耳朵。

不对着同学耳朵喊。

耳朵进水或耳痛,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

2.洗脸用具专用。

3.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穴位准确,手法缓慢柔和。

4.发现近视及眼部疾病,及时就诊。

5.不咬瓶盖等硬物,不吮手指。

6.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7.换牙时,不用舌头舔牙床。

8.不抠鼻子。

不往鼻子里塞东西。

不用不干净或质地较硬的纸擦鼻涕。

9.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随身带手帕。

如鼻腔流血,要及时随老师或父母就医。

10.勤剪指甲。

11.饭前便后洗手。

外出回家,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后要洗手。

12.勤洗头,常理发。

13.饮食结构合理,不挑食。

14.不购买小摊小贩不卫生的食品、饮料。

不喝生水。

15.按时睡觉、起床,每天保证10小时睡眠。

16.睡前洗脸洗脚。

17.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南沈灶镇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细则一、文明礼仪方面(一)学校礼仪1.参加升国旗仪式,衣着整洁,少先队员戴好红领巾。

2.脱帽肃立,面向旗杆方向立正站好,不得交谈、走动或做其它动作。

3.升国旗奏国歌时,面对国旗行队礼或注目礼,直到国旗升至杆顶。

4.唱国歌时要立正站好,目视前方,神态庄重,歌词正确、音调准确,声音洪亮。

听国旗下的演讲时要专注,并适时适度鼓掌。

5.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

6.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上课。

课上发言先举手。

发言时,口齿清楚,声音适度。

7.在楼道内、楼梯间不追逐打闹,要轻声慢步靠右行。

8.不在室内追跑打闹,大声喧哗。

开展有意义活动,活动中讲秩序、懂谦让,不妨碍其他同学活动。

9.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不欺负弱小,坚持“让先”。

10.乐于与人合作,能听取别人的合理意见,不固执己见。

11.需要借用同学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用完后及时归还。

12.学校来客人时,主动问好,并为客人引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