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销售人员心态误区概述

销售人员心态误区概述

(5)明确企业的发展规划,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发展远景,增 强归属感和成长感。
误区2
销售人员和别的公司不比销量,只比 促销政策和个人收入
原 因: (1)企业的销售政策确实与竞争对手 有差距, 促销难度较大。
(2)迫于经销商的压力。
(3)销售人员以自我为中心,索取大于贡献,不愿去想也 想不出办法,只图省心省事,认为公司的优惠政策越多 ,经销商就越容易接受,自己的提成就会越多,只贪图 优惠而不考虑成本问题。
⑶ 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还有限,尚不是知名品牌 ,或者是新人市,销售人员不自信,又没有经验,急于 寻找经销商(客户)。
⑷ 企业销售人员缺乏洞察顾客需求的能力。
对策建议 :
销售人员要善于观察,准确判断经销商(客户)说话的 意图,究竟是属于试探性的或是当真的。对于试探性的要求 ,销售人员完全可以通过玩笑的方式化解。
对 策 建 议:
(1)虚心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调整公司的销售政策, 与比较对象的政策持平或者稍高些。
(2)引导销售人员客观地评价比较对象,企业发展阶段 不同,目标不同,政策和策略不同,有没有可比性。
(3)发挥榜样的力量,对做得较好的销售人员的业绩 和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及说 话的口气和措辞,引导销售人员发现自身的不足。
⑷ 鼓励销售人员同客户建立良好的客情关系,而非 简单的酒肉朋友关系,尤其注意同客户的财务人员 处好关系。
⑸ 对销售人员进行必要的回款和讨债技巧培训。
⑹ 警惕心术不正的业务人员和客户串通,故意赖账。
⑺ 严格考核、监督和淘汰机制,强化对销售人员的管理 。
误区 4 销售人员不善于拒绝经销商(客户) 的过分要求
⑵ 规范、完善经销合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 定销售政策和经销商(客户)的选择标准,选择有先进的 经销理念、事业心强、信誉好、认同供应商企业理念和政 策的经销商(客户),并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彼此的权 利和义务。
⑶ 建立并不断完善经销商(客户)管理制度,帮助 销售人员提高经销商(客户)管理技巧。
营销人员十大心态误区
➢ 误区1 客户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客户极少或没有,小客户和濒临 流 失的客户很多,以老客户的销量为主
➢ 误区2 销售人员和别的公司不比销量,只比促销政策和个人收入 ➢ 误区3 销售人员对经销商(客户)的控制力度不够,上量和要款困
难,回款滞后 ➢ 误区 4 销售人员不善于拒绝经销商或客户的过分要求 ➢ 误区 5 对售后服务重视不够,不能妥善分配技术员薪酬与自身收
(2)改进和完善销售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调整考核指标, 强化新客户开发,利润率、回款率、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 使销售人员的素质更全面。
(3)引入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让销 售人员了解客户关系管理与业绩、客户开发成本与收益等的 关系。
(4)利用“鲶鱼效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增强企业活力 。
如:“王老板,您可真够绝的,什么都让我们做了,你 那满脑子的聪明才智还怎么发挥啊。”或者说:“王老板, 我们这产品的质量和特点,再加上您那谁都学不来的生意经 ,想不发财都难,这点小事在您这还不是小菜一碟(这几个 小钱您还会看在眼里)。
对于那些“煞有介事”的经销商(客户),却不能随便 搪塞,更不可直截了当地拒绝,要以理服人。这需要销售人 员具有相对高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平时要注意发掘和强化公 司的优势,加强沟通技巧培训;可以通过比较法、同意和补 偿法等来委婉地拒绝。
(4)没有事业心和进取心。
公司的原因: (1) 缺乏明确的业绩目标。 (2) 考核标准不全面。 (3) 对销售人员培训和管理力度不够。 (4) 缺乏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
对 策 建 议:
(1)对销售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哪些营销人员是 因为能力和技巧不足所致,哪些是因为心态不好所致,分别 给予技巧的培训和心态的调整。
➢ 误区 6 不会处理市场的突发事件,容易将责任推到公司 身上
➢ 误区 7 客户的分级管理跟不上 ➢ 误区 8 客户流失率高,不会与老客户建立亲密的长期合
作关系 ➢ 误区 9 不愿参加培训,视学习为负担 ➢ 误区 10 总想自己干,制作一些三无产品,快速捞一把
误区1 客户的开发力度不够,大客户极 少或没有,小客户和濒临流失的 客户很多,以老客户的销量为主
原 因: 销售人员的原因: (1)开发新客户和大客户的能力和经验不够,有实
力的客户拿不下来,只好去开发小客户。
(2)缺乏激情,不愿意冒险去开发新客户,依赖原有 客户完成任务量。
(3)对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技巧运用 不够,不会区分重要的客户和没 有发展潜力或 要淘汰的客户,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精力也抬 高了公司的管理成本。
货款周转慢的因素: 公司政策有问题(允不允许赊销、现金提
款的优惠;销售人员的提成与汇款有无关系) ;销售人员怕失掉客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销商(客户)本身 的信誉较差。
对 策 建 议:
⑴ 尽可能地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实力。品牌和实力是 和经销商(客户)谈判的重要筹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都较高,就能深受用户欢迎,由于畅销,经销商(客户) 也竞相经销,此类现象便不易发生。
原因: ⑴ 有时经销商(客户)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 大多是带有试探性的,而有些销售人员或者急于开 发客户的公司便会轻易答应并努力予以满足,使经 销商(客户)养成了提过分要求的习惯。
⑵ 有些经销商(客户)同时经销多家产品,而各厂家的 政策并不完全相同,因为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开拓 市场的策略也不同,对经销商(客户)的激励手段自然也 有很大差异。经销商(客户)故意忽视优惠政策,强调其 不足之处,以增加谈判的筹码;尤其是经销实力很强和经 销意识落后、能力较差的经销商(客户)都会提出一些额 外的要求;如果业务代表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过分迁就 经销商(客户),就会答应其要求,结果使自己陷入被动 局面。
(4)对于确实没有进取心的销售人员,应及早辞退。
误区3 销售人员对经销商(客户)的控制力度 不够,上量和要款困难,回款滞后
原因: 影响经销商(客户)上量的因素:竞争对手的影响
;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效果;促销手段问题,销售人员与 经销商(客户)的关系;经销商(客户)的忠诚度;公 司的实力和品牌影响;产品销售不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