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十大难题分析与破解

企业管理十大难题分析与破解

企业管理十大难题分析与破解胡宝林企业管理难题举不胜举,但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与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它决定企业的经营成本、经济效益、队伍的稳定和公司的发展,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管理经验,从诸多问题中提出有较大影响的十大问题,对每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提出了破解问题的方案,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笔者所言均为尖刻的大实话,没有虚伪的大理论,实用性很强。

一、十大难题1、员工住宿问题2、工资待遇问题3、管理流程问题4、报销制度问题5、物料采购问题6、生产能力问题7、产品质量问题8、安装服务问题9、队伍培训问题10市场定位问题二、问题分析1、员工住宿问题住宿问题历来是企业招聘的敏感话题,不论住宿条件优劣,只要有住处或有补贴总比没有强很多,这也往往是应聘人员首先提出的问题。

特别是在北京工作,按月薪3000元计算,租房住宿费用至少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去掉吃饭费、交通费、通讯费、其它生活用品费则所剩无几,几乎成为“月光族”。

这是新员工最担心的问题,更是企业招聘新员工竞争的焦点之一。

如果说3000元的月薪“固化”了房补、通讯费等主要费用,那纯属企业耍小聪明。

住宿问题不解决,员工肯定没有根基,岂能长久。

2、员工待遇问题主要是指除住宿条件、基本工资外的必要待遇,如:五险一金、免费午餐、过节费、防暑降温费、采暖费、加班补助费、通讯费、住房补助、交通补助、出差补助、年终奖金、春游活动、年终总结会(会议与娱乐、变相发放福利一体化)。

以上这些待遇乍看起来钱数不一定都很多,但是加在一起确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它不仅有经济补偿意义更有精神享受意义。

如果没有了这些待遇,工资就成了唯一收入,员工一定会觉得企业没有希望、太抠门,反正什么待遇也没有,那就在工资方面下功夫吧,于是,大家都紧紧的盯在工资上,出现的局面就是:人人整天闹着要涨工资,加官进爵,不给涨工资就以离职来要挟领导(特别是那些工作一两年后有一点成就感的、有一些技能的或者是领导天天表扬×××工作能力强,离开这个人就玩不转了……)。

挑头闹事的一定是这些所谓的“骨干”。

还有的员工挖空心思,在外出天数、住宿费、交通费、补助费上做文章。

他们甚至不允许给新员工提升工资标准,严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阻碍了公司的生产运营。

3、管理流程问题许多企业企业管理流程混乱,采用一套人马多种组织机构的模式必然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例如:设置几个部门,不明确设置副总经理,实际上副总经理就是部门经理,再设置什么项目组、组长等。

所干的都是同一项工作,但是横向管理极其混乱。

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沟通合作,项目组长瞎乱指挥,结果常常是一个组长或部门经理跨部门指挥别的部门的具体员工,具体员工汇报工作也不安程序办理,经常直接发给总经理或组长。

造成了部门经理一头雾水,没法开展工作,从领导到员工没大没小,遇事互相扯皮,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其实质就是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流程。

4、报销制度问题报销制度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本,由于制度不合理、漏洞百出,给部门经理、财务审核造成了极大困难,也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

报销制度中关键的是差旅费、交通费、饭费等。

出差人员应使用什么级别的交通工具、住宿什么标准的宾馆、是否应该打出租车、出去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行程路线等都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一旦制度不明确必然让一些人钻空子,轻则增加了费用开支,重则使部分人捞取外快,损公肥私,后果不堪设想。

根源在于缺乏管理的原则性、制度的不完整性。

5、物料采购问题物料采购问题比报销制度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涉及的人员较少、专业性强,资金额度较大、管理难度大,例如:到底该不该采购、采购的价格高低、质量好坏、供货商情况、采购员的忠诚度到底如何?有没有什么猫腻?有时这些人特别牛气,总觉得客户关系都是他个人财产,离开了他企业难以运行。

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监控手段,没有透明度。

6、生产能力问题许多企业总是抱怨自身生产能力差,无奈采购人家的东西或与他人合作,本来肥厚的利润往往被人家基本拿空,到自己手里的产品很难再有多少利润了。

根源在哪里?显然这是是人才匮乏问题和队伍素质问题。

做学问的人往往做不了产品,老师代替不了工程师,学生没见过世面,做不成大事。

搞科研写书可以、在实验室内做试验玩一玩也可以,但想做产品不行。

另外,从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一个企业也别想把产品的每一个零部件完全自己生产,要承认社会分工,不要片面的强调自身生产能力。

7、产品质量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所有企业天天讲的老大难问题,谁都想把质量搞上去,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除了生产设备条件和技术人员水平外,主要是产品标准化和操作规程问题,其实我们仔细看看大多企业这些都有,为什么呢?执行力不够。

为什么执行力不够?那就是标准不标准、规程不规范,一句话:不切实际。

都是挂在墙上给领导看、给外人看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岂能指导生产?安能保证质量啊?还有就是技术不成熟、朝定夕改、没有科学的生产工艺路线、没有完整的操作手册,编写的操作说明一塌糊涂,技术细节故意保守,不让大家掌握,因为这样可以充分显示某些人的“能力”啊,你看,别人睡也整不了,就得我一个人才行。

这些都成了阻碍产品质量提高的桎梏。

8、安装服务问题由于产品质量问题等诸多问题的存在,最终必然暴露在现场安装和运维服务工作上,形成极其尴尬的局面,明明知道产品质量不行也必须去安装,应付差事、混点补助费。

结果多次派人反复安装也不能解决问题,每次到现场就是更换设备,给市场和用户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安装点越多影响越坏。

安装服务成本更是成倍增长。

常常是用户天天骂娘、服务人员天天叫苦、生产人员天天抱怨、领导天天叹息:我们究竟差哪呢?答案很明确:领导作秀太多、管理本末倒置。

9、队伍培训问题常言道:成事在人富贵在天。

没有战斗力的队伍难打胜仗,企业的核心骨干人员如果仅仅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甚至总是认为离开了某一个人就玩不转了,这就是企业最大的悲哀。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就是缺乏培训。

主要技术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他们最怕交出这些资料,最担心其他员工进步。

所以生产工艺不明确、检测流程关键内容秘而不宣,新人根本看不懂这些内容,没办法总是向这些“权威”们请教。

从而达到了他们统治核心技术的目的。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都是领导给惯的,整天表扬这者两个人多么的有能力……,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凭借这点东西可以随时要挟领导满足个人私欲,品质极其恶劣,给不给加官晋级?给不给涨工资?如果我是企业领导肯定立刻开除这几个无赖,重整旗鼓。

10、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的科学性、现实性、可行性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方式。

有些企业就是想通过国家项目搞些试点、创造领导个人政绩、搞政治作秀,这样的定位思路就是鼠目寸光、兔子尾巴。

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企业定位,只是在定点,设法把国家的钱花掉从中谋取渔利。

对企业的年轻职工没有一点好处,更谈不上什么前途。

这是主要领导的责任,他们不知道我们自身到底有哪些核心技术、适用于什么行业、主要市场需求在哪里、空间有多大、竞争程度如何,也不懂得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位消费者,我为什么不买别人的产品而必须买你的产品?是价格?质量?还是其他的需要?定位错误的企业是走不了多远的。

三、解决方案1、员工住宿问题根据企业经济实力,要尽可能的解决员工免费住宿问题,哪怕是几个人的大宿舍也总比没有强,一旦没有宿舍则员工必然提出房补工资待遇等一系列问题。

2、员工待遇问题工资基数不能太低,拿北京来说,大专以下试用期2500元,转正3000元,每年涨200元/月;本科试用期3000元,转正3500元,每年涨200元/月。

五险一金都给他们上,缴费基数低点就行了。

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其它福利方面:每逢重大节日要给职工一点惊喜,发电过节费,绩效工资、年终奖金都应兑现,既不能没有也不能言而无信。

否则在你这连续干三年的几乎没有。

劳动力价格正在飞速上涨,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取市场者必先取才。

3、管理流程问题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管理流程写进员工手册,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员工。

一个副总经理可以主管几个部门,这样各级人员遇事就知道应该按什么程序汇报,横向关系主要就是沟通和配合,纵向关系就是上传下达。

例如:市场营销部提出可行性市场需求报告提交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审阅,总经理批复并责成市场部组织各部门经理参加的可行性分析座谈会,形成会议纪要提交总经理,总经理责成技术研发部门进行技术调研形成技术方案,提交公司技术委员会进行设计方案论证,再以会议纪要形式提交总经理审批。

然后按正常流程进行采购、生产、实施。

4、报销制度问题制定一套管理制度写进员工手册:资金申请与报销制度、差旅费管理细则、员工外出任务行程管理制度,部门经理严格把关、财务部门严格审核。

这些制度都要同员工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奖罚分明。

一些小型企业不便实行独立核算,但各个部门的费用支出一定要单独统计,这样可以为以后实行独立核算奠定基础。

上述制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提高执行力较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总经理选择一名工作特别认真负责的副总经理或部门经理,让他享有特权,一支笔签字(主要是硬件采购、差旅费等主要费用的把关)。

5、物料采购问题建立一套采购管理制度,硬件采购必须有市场调研报告、供货商合同、资金申请单、入库验收单。

最好不要固定从一家长期供货,一旦觉得价高、质差,必须换厂家,必要的话直接换采购员,发现采购人员有不轨行为立刻开除。

必须写进员工手册,并作为红色底线。

调研与采购不能是一个人,要有网上调研、市场调研、两家以上的报价信息。

每年都要对供货商进行评价打分。

6、生产能力问题企业要生产出好的产品,必须组建一支钢铁的队伍,要高薪聘请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例如:机械设计工程师、电气设计工程师、软件设计工程师、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硬件工程师。

从社会招收大专、职高毕业的学生精心培养,最好不用本科及以上的学生,千万不要研究生,那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会玩点嘴,抄几篇文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果自己的产品技术不够成熟,还需要尽快占领市场,怎么办?大搞系统集成,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零部件及产品,然后慢慢转化为自生产,即使是成熟产品,集成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成品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你可以不用投入巨资研发了,这和体育界的超级俱乐部一样,大胆引进外援。

7、产品质量问题工艺流程、操作流程必须清晰明确,每个产品出厂后必须有生产环节信息可追溯,谁出了问题就毫不留情的扣谁的工资,出现了生产质量问题就等于砸了企业的牌子,谁砸了企业的牌子就必须砸谁的饭碗。

是设计问题?是材料问题?是工艺问题?是安装问题?一定要一查到底。

8、安装服务问题必须有两套基本资料,一是安装手册,二是用户手册。

安装手册必须写的很详细很明白,用户手册必须写的很清晰很实用。

相关主题